浙江嵊泗人工鱼礁区小黄鱼生长特征与资源合理利用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鱼礁是放置于海底以影响有关海洋生物资源的物理、生物或社会经济过程的人工设施,具有修复生态环境、保护渔业资源的功能。本文根据2004年10月人工鱼礁拟投海域本底调查资料以及2005~2007年跟踪调查资料,分析了小黄鱼的平均体长、平均体重、体长组成和体重组成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根据投礁前(2004年10月)和投礁后(2005年、2006年和2007年)的调查资料,求解了小黄鱼的体长体重关系式和生长方程,计算了体重生长的拐点年龄、临界年龄和总瞬时死亡率,估算了人工鱼礁区小黄鱼的资源量。结果表明:投礁后小黄鱼
其他文献
测定黄果茄(Solanum xanthocarpum,SX)果实原粉浸杀钉螺和斑马鱼的活性,并提取分离其有效成分。研究结果:水温25℃,13μmSX原粉浸泡96h,钉螺和斑马鱼的LC50值分别为7.61、54.4mg
洋务运动与山西近代化冀满红在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各地区大都相继开始了近代化进程。僻处内地的山西,虽说起步较迟,但在洋务运动时期同样开始近代化。一由于交通阻隔等原因,相对沿
许多学者对黄淮海平原农业区划进行过大量研究,但定量化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在对黄淮海平原301县(区)大量调查的基础上,综合黄淮海平原的自然资源条件、主要农作物产量及农业
以包合率为指标,采用水和乙醇溶液法来制备肟菌酯β-环糊精包合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包合物的形成以及各种条件对包合率影响。在70℃包合6h,得到主客分子的最佳摩尔比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