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情感类作文的三大误区

来源 :作文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场传真


  我们的生活因情感变得美好;我们的作文因情感变得感人。情感说起来很抽象,其实就蕴含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之中,展露在我们的喜怒哀乐之间。遗憾的是,考生写作文时往往忽视了这一得分点,还经常走入以下三方面的误区。
  一情感平淡的误区
  能否写出“真情实感”,是评判作文优劣的重要标准。从各地评卷中心反馈的信息看,能够达到这一要求的考生并不多。大量考生止步于讲清故事,忽视了材料的选取与细节的刻画。以2019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题为例,要求考生完成与“爱”有关的材料作文,多数考生写的是父母之爱。写父母之爱不是不可以,可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生病、过生日之类的材料,角度严重“撞车”;选材一味贪多求全,盲目追求事件的数量。一篇文章写了四五件事,每件事都轻描淡写,根本看不到动作、肖像、心理、环境等描写。内容平平淡淡,根本无法展示人物之间的深厚情感。
  二情感空洞的误区
  不注重细节描写,热衷于口号式的抒情,是中考学生作文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有些考生误以为口号喊得响,就是注重抒情;口号喊得多,就是深化主题。殊不知,离开了鲜活真实的生活,离开了一层一层的铺垫,离开了跌宕起伏的情节,再响亮的口号也是浮云,再煽情的话语也是空中楼阁。以2019年长沙市中考失误文《世上最伟大的父亲》为例,一看标题,便感觉有点儿“肉麻”。文章在开篇、过渡与结尾处,多次出现“父亲,我爱您一万年”“父亲,您给了我世上最多的爱,我要给您世上最美的回报”之类的句子。可纵观全文,找不到一处感动读者的情节,也看不到其父亲的“伟大”闪光点。内容空洞,情感何以动人?空洞的口号式语句越多,越让人感觉作者写作能力的欠缺。
  三情感虚假的误区
  从2019年中考作文评卷情况来看,情节胡编滥造、情感表达虚假的现象依然存在。不少考生为了让笔下的人物“高大上”,为了让所编的故事“亮瞎眼球”,放着生活中那些鲜活有趣的事不写,偏偏要凭空捏造。有的写长辈离世,有的写父母双亡,有的写家人身患绝症,有的写青春早恋,有的写自己遭遇车祸、折手断脚。让人感觉作文里不发生点儿“事故”,都不好意思交卷。不少考生偏要写自己从未经历过的事,生编硬造时闹出不少笑话。如一农村考生在《难忘那一段时光》中写道:八十岁的爷爷天天去健身房健身,文盲奶奶最近迷上了学习外语。这样的内容放在城市考生的作文里,或许还有点儿可信,在农村就离谱儿了。内容虚假,真情从何而来呢?这样的文章,评分自然偏低。

模拟题


  家,是一个充满爱的港湾。在家里,你或许时时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中;在家里,你或许在不经意间与爱邂逅……那些故事,那些情景,那些瞬间,无不烙下爱的印记。
  请以“家里有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自拟题目,文体自选,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2.不少于600字。

病文展示


  家里有爱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7级郭佳
  从懂事起,我经常与母亲吵架。十多年来,我们之间的“战争”可以说连绵不断。可我又不得不承认,母亲是世上最可爱的人,母爱是世上最美好的情感。想起那些往事,悔恨的泪水禁不住在无数个黑夜里流了下来。我想大声地对母亲说:“我爱你!”【一边写母女吵架,一边喊口号赞美母亲,这个开篇看似有情,其实很做作、很虚假。】
  记得有一次,母亲帮我整理书包,不小心翻开一个夹层,里面是朋友们送我的明信片。“你怎么随便看我的东西呢?”我发起了无名火,母亲吃惊地望着我,一脸茫然无辜的样子。我不依不饶,一气之下把所有的明信片撕了个粉碎。发火之后,我一个人躲到房间里,生起闷气来。母亲蹲在地上,拾明信片,一片一片地拼好,用胶带一张一张地粘了起来。后来我才知道,那天晚上她彻夜未眠。【语言平铺直叙,情节缺少波澜,几乎看不到细节描写,情感自然平淡无奇。】
  第二天清晨,母亲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为我做好了早餐。端着一碗香喷喷的面条,我禁不住痛哭起来。这是悔恨的泪水,是感动的泪水,更是自豪的泪水,因为我有这么好的母亲!这时,去年发生的一幕不由得出现在我的脑海里。【由于上文描写不细致,铺垫不到位,这里的泪水来得突兀、不自然。】
  刚刚开春,连续的低温天气让我患上了重感冒。接连一个星期,我几乎粒米未进。屋漏偏逢连夜雨,在我身体最差的时候,又出了车祸。上学路上,我连同自行车一起卷入了车轮下,鲜血溅了一地,多处骨折。在三个多月的卧床治疗期间,是母亲起早贪黑照顾我。她经常连饭都顾不上吃,一百五十多斤的母亲,硬是累得瘦得只剩九十多斤。可我,还那样地伤害她。【“鲜血溅了一地”“多处骨折”“瘦得只有九十多斤”之类的情节,俗气而虚假,让人望而生厌。】
  品尝着这热气腾腾的面,我的心里越来越温暖。有人说,世上从来没有十全十美的愛。可我想说,母爱一直完美无瑕。母亲的爱,如春风吹去了我心灵的尘埃;母亲的爱,如阳光催开了心灵的花朵。我明白了,原来我们的父母根本不想做山做海,他们只想安静地做一棵树,当一条河,温柔地待在我们身边。【这段文字很美、富有哲理,但由于根基不牢,情感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啊,亲爱的母亲,今天我想借这一席之地,向您大声地喊一句:“您辛苦了,感谢您,女儿爱您一万年!”【情感类作文最怕的就是动辄“爱你一万年”之类的呼喊,言之无物。】

升格建议


  文章如能拨动老师的心弦,获取高分应该不难;若是虚情假意,即使泪流成河,也无法获得读者的认可。原文《家里有爱》明显存在三大失误。一是口号喊得多。开篇时虽有怨气,却硬要说声“我爱你”;结尾时本已有一大段抒情文字,最后还不忘喊一句“爱您一万年”。二是内容虚假。先是因为明信片,让母亲“彻夜未眠”;后来让自己“鲜血溅了一地,多处骨折”,甚至说“一百五十多斤的母亲,硬是累得瘦得只剩九十多斤”。三是叙事缺乏细节描写。前后讲述的两件事,看起来文从字顺,但没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情节也缺少波澜,由于铺垫不到位,让本应情感充沛的抒情显得极为平淡。   我们在修改时要对症下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在“真”上做文章。要写出真情实感,首先必须选择真实动人的材料与语言。考虑到文章第四段“车祸”情节平淡虚假,可以直接舍弃,重点在第一则故事的基础上展开情节。首尾口号式语句全部删除,结合故事内容重新打造,力争体现故事的真实性。二是从“细”处来雕琢。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越丰满。修改时,我们不妨对“我”生气的情景加大刻画力度,还原“吵架”场面,为母亲的付出、女儿的愧疚进行有力铺垫。为了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可以适当增添环境或景物描写,一方面增添文章魅力,另一方面让情感的抒发找到载体,让父母之爱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升格佳作


  您的爱完美无瑕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7级郭佳
  依稀记得,小时候我经常与母亲争执,我对她大吼大叫,乱摔东西,甚至是一场无休止的冷战。争执的内容大都不记得了,而有一次的情景却刻骨铭心。【从“吵架”直接切入,“大吼大叫”“刻骨铭心”等语句有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效果。这样的内容很真实,很自然。】
  那个夜晚,不见一点儿星光,月亮也不知躲到哪里去了。母亲帮我整理着书包,不小心翻开一个夹层,里面是朋友们送我的明信片。这些东西并不是什么贵重物品,但也算是我的小秘密。“谁让你翻的?这是我的隐私!”我怒气冲冲地跑过去,一把夺过她手中的明信片,大喊道。她怯怯地望着我,一脸茫然无辜的样子,旋即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她连忙解释:“我也不是有意的。”见我不依不饶,母亲脸上浮现出一丝怒气:“看了怎么啦,还有见不得人的东西?!”真是火上浇油,我一气之下把所有的明信片撕了个粉碎,转身跑进房间,把门锁得死死的。【“跑”“夺”“喊”“撕”等一连串动作描写,将母女吵架的情景描写得活灵活现。】
  不知什么时候,窗外变得亮起来了,迷迷糊糊中我看到了皎洁的月光。我哪有心思赏月呢,整个人都快窒息了。【描写月光,暗示内心情感的波澜,表达很巧妙。语言虽然简洁,但起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我轻轻推开门,想透透气,阳台上暖黄色的灯光洒进房间。灯光下,母亲正弯腰忙碌着。父亲蹲在地上拾着明信片,把它们拼好交到母亲手上,母亲一片一片地拼好,用胶带一张一张粘贴着。“早知道这样,真不该那么冲动。”我隐约听到母亲在自言自语。“那也不能完全怪你,她也不懂事。”父亲蹲在地上回应着。“明早你给她做饭,我怕她还没消气呢。”“好嘞!”听着爸爸爽朗的口气,看着他嘴角那浅浅的笑容,我突然感觉脸上有什么东西滑过,湿湿的,一滴泪珠儿滴在地板上,晶莹透亮。我瞬间明白,这就是我的父母,褪去平日的严厉,竟这般温柔!我悄悄地退回房间,那一夜,我辗转难眠。【这段文字有人物对话,有神态描寫,有心理刻画,女儿悔恨的泪水来得情真意切。这种细节描写一定最受评卷老师欢迎。】

  第二天清晨,我依旧起得很早。桌上依然是熟悉的面条,母亲还是像平时一样,安静地坐在那个老地方。“吃吧。”她说。我默默地坐下来吃饭,有水滴滴在汤里“滴答,滴答”……从那天起,我们再也没有吵过一次架。【这一细节描写着墨不多,与上文形成了鲜明对比,将女儿在生活中成长的真实形象生动展现在读者眼前。】
  有人说,世上从来没有十全十美的爱;可此时我想说,父母之爱真的完美无瑕。【由于有上文的铺垫,结尾的抒情也就来得自然真切了。】

升格启示


  与原文相比,修改后的这篇文章产生了化茧成蝶的效果。从标题看,升格文充分把握话题作文“标题自拟”的优势,改用“您的爱完美无瑕”为题,收到了笔下含情的效果。从内容上看,升格文紧扣“明信片”这段情节展开,内容不枝不蔓,“母爱”的主题表达得很集中。从表达上看,升格文一改原文平铺直叙的毛病,处处体现感人的生活细节,尤其是“那个夜晚,不见一点儿星光”等场景描写,为情感表达进行了恰当的烘托。从结构上看,升格文由争执开篇,在感动中结尾,首尾照应,情感充沛自然,收到了浑然一体的效果。
其他文献
许多人说生活枯燥乏味,可我觉得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只要你愿意放慢脚步,去观察、去体会、去品味,那么,你的生活必将充满趣味。  一天,放学后,我想寻个僻静的地方休息一会儿。于是,我绕过喧闹的集市,向一条幽静的小路走去。我把书包放到长椅上,回头发现一对七十岁左右的老夫妻在聊天儿。坐在轮椅上的老爷爷虽然面容憔悴,但依旧阻挡不住他那份从心底散发出的从容快乐。  夕阳的余晖为老夫妇俩镀上了一层金色,远远望去如
最后一次上课 刘姝萱  唯一一次全班崩溃的课  最后一次庆“六一”  唯一一次全班拼尽全力的节日  虽然同学们极力挽留  但小学的美好生活还是离我们远去  毕业了  整理着  那曾经不知恨过多少次的课本  这才发现每一本都独一无二  珍藏着无法复制的青春  那不知抱怨过多少次的校服  这才体会又丑又肥的衣服多么珍贵  毕业了  这三个字回荡在耳边  又想起  再一次微笑面对  再一次愁容满面  再
心有阳光 叶可欣  “阳光”是温暖与明媚的代名词。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向上,是心有阳光的体现。  “心有阳光”是乐观向上。小时候,幼儿园放学了,看到妈妈来接我,我太激动了,一路小跑,不料被路中间的小水坑绊倒了,磕破了膝盖,可我顾不上这些,马上站起来,直奔妈妈的怀抱。那时,明媚的阳光洒满我幼小的心房。  “心有阳光”是心中有爱,并用这份爱去温暖他人。上初中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前往海淀残联去陪伴那些
第一次见到国画的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时,我喜欢西方那种五颜六色、繁杂而精致的油画。在我心目中,那便是“美”。  而那幅画与它们截然不同。画中只用了两种顏色:黑与红。一枝梅花不知从哪里伸出来,树枝的刻画算不上细腻,看上去不过就是一笔画下去,在转折处稍稍停顿以表现凸起罢了。梅花看似也是随意的几点,模糊得很。但最令我感到意外的不是这些,而是整幅画的构图:除了这一枝梅花,画纸上的其他部分竟都是一片空白
《水浒》中的好汉们几乎顿顿不离酒,甚至有些好汉的上山动机,就是为了“成瓮吃酒、大块吃肉”!——借助电子检索功能对《水浒全传》中的“酒”字作一统计,在60万言的文本中,“酒”字竟出现近2000次!   “饮食”之“饮”本可理解为饮水、饮茶,但最早则专指饮酒。《尚书》中有《酒诰》一篇,是周公警告贵族子弟不可酗酒的文告,其中“尔乃饮食醉饱”中的“饮”,便指饮酒。而自周公之后,历代统治者对酒多抱警惕态度
沒有睡
期刊
2020年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一年中国如期完成了消除既定标准下的绝对贫困的任务,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开启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征程。在迈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实现共同富裕也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需要经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宏伟目标。   实现共同富裕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存在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这些问题也构成了我们实现共同富裕的
题目  关于别离,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依依不舍,亦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美好祝愿,还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乐观豁达。我们生活中也会经历很多次离别,比如六月毕业季,我们就要告别求学三年的母校,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当然,还有校园生活之外的离别……  请以“别了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说真话,抒真情,不少于600字;3
岳麓为屏,湘江为带,水陆洲浮碧江心,浏阳河曲绕城外——这就是长沙,一座典型的山水洲城。城中坡子街人流涌,白沙井旁仙鹤翩,岳麓书院彰湘魂,其中渗透的,便是老长沙的风味,历史与人文在这里交汇。  厚重的历史味  贾谊故居、杜甫江阁、橘子洲头是长沙的三张历史名片,或凭江眺望,或徜徉其中,厚重的历史味如墨汁浸入清水中,化作片片花瓣、缕缕清香。  贾谊被贬出京师,到长沙国当长沙王的太傅,写下传世之作《吊屈原
“彩线穿珠法”是写文章常用的技法之一,“彩线”即线索,“珠”即材料。“彩线穿珠”就是以具体的人、事、物或者感情为线索,把多个散乱的生活材料连缀起来,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使文章内容杂而不乱、形散神聚、脉络清晰。運用“彩线穿珠法”,必须遵循“线显珠明,珠不离线”这一原则。文中用于连缀材料的“彩线”,应该清晰明确,不能含糊,而且要在文中多次出现(或表现),前后要照应;所写内容也必须围绕“彩线”展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