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期对江苏沿海滩涂地区水稻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yong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江苏地区常规粳稻品种苏垦118和扬粳805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播期处理,研究江苏沿海滩涂地区种植环境下,播期对水稻生育期、干物质量和产量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的推迟,苏垦118和扬粳805的生育期变短;拔节期、齐穗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量呈减小趋势;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产量呈下降趋势。在试验的3个播期中,苏垦118和扬粳805的播期为5月24日时,其相对应的产量最高。适当的早播利于水稻獲得较大干物质量,增加产量。结果可为沿海滩涂地区盐碱地环境下水稻栽培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播期;盐碱地;产量;沿海滩涂地区;苏垦118;扬粳805
  中图分类号:S511.0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0)22-0081-04
  作者简介:代金英(1986—),女,安徽淮北人,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Tel:(0515)68668993;E-mail:[email protected]
  通信作者:王爱民,硕士,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Tel:(0515)68668993;E-mail:[email protected]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km,沿海滩涂资源总面积超过217万hm2,其中江苏沿海滩涂总面积就达68.7万hm2,占全国1/4以上,且每年仍以一定的成陆速度向东延伸[1-2]。江苏省耕地面积有限,开发利用江苏省的沿海滩涂,有利于江苏省粮食安全、保持粮食持续增产[3]。水稻(OryzasativaL.)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沿海滩涂和盐碱地改良的重要粮食作物。水稻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高低受种植材料的遗传特性、种植生态环境和栽培措施等一些因素的影响。水稻播期是水稻栽培管理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影响水稻的整个生育期,进而影响产量的稳定[4-5]。因此,研究不同播期对江苏沿海滩涂地区水稻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有助于选择江苏沿海地区适宜的播期,进而保障该地区水稻的高产稳产。
  关于播期对水稻的影响,前人已有大量报道,由于栽培方式、播期设置、品种类型和种植环境的差异,结果也存在不同[6-9]。周建霞等研究播期对超优千号和甬优12的生育期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发现2个水稻品种的产量均随着播期推迟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个品种产量最高的播种日期分别为5月25日和5月15日[10]。孙建军等研究豫南沿淮稻区播期对不同品种类型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发现随着播期的推迟,不同品种类型水稻的产量呈逐渐下降趋势,5月11—20日之间播种较好[11]。张林巧等研究中熟中粳品种扬粳3012在不同播期条件下的产量表现,发现过早或过晚播种均会影响扬粳3012的产量,6月15日播种的产量最高[12]。本研究主要以江苏地区常规粳稻品种苏垦118和扬粳805为试验材料,研究它们在江苏沿海滩涂地区种植环境下,不同播期对水稻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沿海滩涂地区环境下水稻栽培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
  本研究试验地点为江苏沿海滩涂地区盐城市大丰区方强农场(120.47°E,33.20°N)。江苏沿海滩涂地区供试土壤理化性质详见表1。江苏沿海滩涂地区土壤呈碱性,有机质含量较低,水田中盐度达0.3%~0.5%。
  1.2试验材料及种植方法
  本研究试验材料为苏垦118和扬粳805[13-14],属迟熟中粳稻,分别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及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育成,适宜江苏地区种植。2018年,2个品种采取穴盘育秧的播种方式,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播期,播种时间分别为5月24日(播期1)、5月30日(播期2)和6月7日(播期3),秧龄18d移栽,双本栽插,行株距30cm×12cm,每667m2栽插1.9万穴左右,每个小区15m2,即3m×5m,3个重复。秸秆还田,磷、钾肥施用量均为405kg/hm2,氮肥运筹比例为基蘖肥∶穗肥=6∶4,磷肥全部作为基肥施用,钾肥基肥和穗肥分别施用50%。其他田间管理,按照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进行。
  1.3调查性状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每个小区取土样1kg,混合后用外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用碱解扩散法测定土壤氮含量,用钼蓝比色法测定土壤磷含量,用火焰光度法测定土壤钾含量[15],用盐分测定仪测量水稻田间水分盐含量。
  生育期:观察并记录2个品种不同播期的播种期、移栽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量(g/穴):分别于拔节期、齐穗期、成熟期取不同水稻品种不同播种时期的植株1穴,分别烘干称质量并记录,3次重复。群体结构:分别调查于不同播期处理下的基本苗、高峰苗和有效穗数,并计算出分蘖率和成穗率。产量(t/hm2)及其构成因素:于成熟期测量不同水稻品种不同播种时期每个小区内所有植株的有效穗,取3穴分别测定每穴植株的结实率和千粒质量,每个小区实产收割,测定产量。
  1.4数据分析
  数据采用SPSS17.0分析软件进行方差分析,采用SigmaPlot12.5软件进行作图。
  2结果与分析
  2.1播期对水稻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随播期推迟,各类型水稻的抽穗期和成熟期也推迟。播期对苏垦118和扬粳805全生育期的影响呈显著差异,苏垦118和扬粳805播期推迟时全生育期也变短。苏垦118的3个播期对应的全生育期分别是152、147、142d,扬粳805的3个播期对应的全生育期分别是152、145、139d。
  2.2播期对水稻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由图1可以看出,播期对苏垦118和扬粳805地上干物质积累量有一定的影响。苏垦118和扬粳805地上干物质积累随生育发展进程推进不断增加;同一生长期内,苏垦118和扬粳805地上干物质积累量随播期推迟呈下降趋势。播期1(5月24日)时,苏垦118和扬粳805的拔节期、齐穗期和成熟期地上干物质积累量最高,分别为18.87、21.98g/穴,34.53、40.79g/穴,74.61、72.51g/穴。   2.3播期对水稻群体结构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播期对苏垦118和扬粳805的高峰苗、有效穗和分蘖率有一定的影响。随着苏垦118和扬粳805播种时间的推迟,其高峰苗、有效穗和分蘖率呈减小趋势。播期1(5月24日)时,苏垦118的高峰苗、有效穗和分蘖率最高,分别为556.20万/hm2、360.92万/hm2和76.60%;[JP3]同样,播期1(5月24日)时,扬粳805的高峰苗、有效穗和分蘗率也是最高,分别为573.43万/hm2、388.16万/hm2和77.58%。
  2.4播期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4可以看出,播期对苏垦118和扬粳805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影响不显著,播期对苏垦118和扬粳805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并呈显著差异。随着苏垦118和扬粳805播种时间的推迟,其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产量呈下降趋势。苏垦118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产量在播期3(6月7日)[JP2]时最低,相较于播期1(5月24日)分别降低了45.76万穗/hm2、18.30粒/穗和1.35t/hm2,扬粳805分别降低了109.32万穗/hm2、27.75粒/穗和1.30t/hm2,说明迟播不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播期可能是通过影响每穗粒数的形成,进而影响产量。
  3结论与讨论
  播期对水稻产量具有一定影响,主要是由于水稻对于光、温资源配置有一定的需求[16-17]。姚义等对3种类型品种的直播稻的研究表明,播期推迟会使全生育期显著缩短[18]。本研究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苏垦118和扬粳805全生育期变短,可能是迟播时温度升高,发育速度加快,导致全生育期变短。
  另外,不同播期相差1周,抽穗期相差较大,但成熟期仅相差1~2d,说明盐碱地环境下,播期对生育期的影响可能主要是通过影响营养生长来影响全生育期的长短。水稻干物质量的积累是水稻增产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结果表明,苏垦118和扬粳805的地上干物质积累量随播期推迟基本呈下降趋势。这可能是因为苏垦118和扬粳805早播时生育期长,其积温和光照时长数高,利于水稻获得较大干物质量。从栽培角度看,盐碱地环境下的水稻种植,适当安排播期、烤田,利于水稻壮秆,进而提高产量。朱红霞等研究播期对不同类型水稻生长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发现播期对水稻单株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均有影响,5月25日为两优培九和6两优9386最适宜的播期[19]。陆亚萍等进行了不同播期对武运粳23号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武运粳23号迟播因穗不足会造成产量下降[20]。本研究中,播期对结实率影响不显著,可能与沿海滩涂地区(盐碱地)的种植环境有关,盐碱胁迫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可能掩盖了播期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苏垦118和扬粳805的小区有效穗和小区产量随播期推迟基本呈下降趋势;2个品种的播种期为5月24日时,相对应的产量较高。
  参考文献:
  [1]刘金波,徐大勇,秦德荣,等.水稻品种耐盐性的遗传及育种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0,38(6):94-97.
  [2]孙明法,严国红,王爱民,等.水稻耐盐育种研究进展[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7,34(4):1-9.
  [3]王才林,张亚东,赵凌,等.耐盐碱水稻研究现状、问题与建议[J].中国稻米,2019,25(1):1-6.
  [4]杨文钰,屠乃美.作物栽培学各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5]凌启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理论与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6]毛智军,叶飞,吴兴,等.播期对直播稻甬优15生长发育、产量和温光利用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9,60(8):1366-1369.
  [7]吴明昊,朱孔志,丁世峰,等.播期对苏北沿海区域盐渍化中低产田不同水稻品种生长特性的影响[J].上海农业科技,2019(3):38-40.
  [8]许轲,孙圳,霍中洋,等.播期、品种类型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3,46(20):4222-4233.
  [9]马巍,侯立刚,齐春艳,等.播期对不同生育类型水稻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J].东北农业科学,2016,41(6):5-10.
  [10]周建霞,陈晓阳,蒋梅巧,等.播期对超高产杂交水稻超优千号生育期和产量性状的影响[J].杂交水稻,2018,33(4):45-48.
  [11]孙建军,郭玉玺,吕孟辉,等.豫南沿淮稻区不同播期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22):76-79.
  [12]张林巧,尹康,杨德祯,等.粳稻扬粳3012在不同播期条件下的产量表现[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21):137-138.
  [13]杨杰,仲维功,王军,等.优质食味粳稻新品种苏垦118的选育与利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21):79-81.
  [14]潘存红,李爱宏,余玲,等.优质迟熟中粳新品种扬粳805的选育与利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3):53-55.
  [15]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263-268.
  [16]汪伟,裘实,朱大伟,等.播期对不同软米粳稻品种产量、生育期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J].中国稻米,2018,24(2):79-83.
  [17]孙建军,张洪程,尹海庆,等.不同生态区播期对机插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5,3(6):113-121.
  [18]姚义,霍中洋,张洪程,等.播期对不同类型品种直播稻生长特性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0,29(11):2131-2138.
  [19]朱红霞,杨沈斌,吴鹏飞,等.播期对不同类型水稻生长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4,6(3):240-243.
  [20]陆亚萍,丁建霞,吴德君.不同播期对直播水稻产量的影响[J].上海农业科技,2011(6):46-47.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农业现代化高速发展对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及自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响应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作业效率和作业效果,精准农业航空概念随之而出。无人机撒播技术是精准农业航空的应用之一,探讨无人机撒播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概述撒播技术特点,研究无人机撒播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方向,分析现有无人机撒播技术的不足之处,探讨无人机实现精准撒播的关键技术,展望无人机精准撒播的未来。无人机撒播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
摘要: 采用交互式参数化建模方法对西瓜生长模型建模,基于Unity3D开发平台,运用虚拟现实、仿真交互技术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实现了春大棚西瓜生长周期虚拟展示及互动体验系统。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用户操作界面以及互动体验环节,可以让农民提高生产技能、了解西瓜生产过程,从而推进西瓜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Unity3D;大棚西瓜;虚拟现实技术  中图分类号: S12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
摘要:为探究制备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的工艺条件,采用脲醛树脂法制备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对其主要性能参数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以脲醛树脂为囊壁材料,二甲苯为溶剂,水为连续相,制备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该方法制得微胶囊悬浮剂为球形,平均粒径为2.10~5.60 um,平均收率为47.73%,载药量为28.3%,包封率为67.54%。说明该方法较适用于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的制备。   关键词:毒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食物的安全以及营养问题越来越重视,尤其是一些地方,因没有土地耕种条件或土地污染严重导致人们无法吃到新鲜安全的蔬菜,为解决上述问题,“LED绿色新光源植物生长柜”应运而生,因温度对植物有非常大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柜内温度控制作为最主要的控制参数之一。本研究设计了1种具有二维控温功能的控温装置。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与装有市场上购买的温控装置的LED绿色新光源植物生长柜相
摘要:通过远缘杂交可以获得种内杂交难以得到的变异类型,创造许多新的种质资源,为品种改良提供原材料。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人们就已经开展了萝卜属与芸薹属植物远缘杂交的研究,并有不少属间杂交成功的报道。本文综述了当前萝卜与芸薹属属间不亲和性的机制,总结了不亲和性的克服方法,并概括了不同属间远缘杂种的育性和DNA甲基化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萝卜与芸薹属蔬菜品种的遗传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萝卜
摘要:为了提高土下果实收获时的挖掘效果,降低驾驶员劳动强度,设计了基于超声波测距的自动限深系统,包括地面仿形装置设计、关键器件的选择、控制算法的设计、液压设计、A/D采样以及程序编写等,检测了超声波传感器的性能,将整套系统嫁接在花生联合收获机上,用传感器两端的电压响应曲线来反映耕深变化,并进行了限深收获试验。结果表明:手动收获萝卜平均挖掘深度12.50 mm,伤果率5.71%,漏挖率2.82%;改
摘要:国内外关于苎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作物栽培、高产育种、副产物多用途等,内生细菌的研究还比较少。利用表面消毒和组织分离法从苎麻的叶部筛选出1株生防内生细菌,通过平板对峙试验测定它对苎麻白纹羽病病菌、油茶炭疽病病菌、黄瓜枯萎病病菌的抑制率。结果表明,该内生细菌对苎麻白纹羽病病菌、油茶炭疽病病菌、黄瓜枯萎病病菌具有很好的拮抗作用,抑制率分别达到53.6%、42.1%、34.8%。通过16S rDNA测
摘要:对早熟、高糖亲本桂糖92-66的系谱和种性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利用其作亲本开展杂交育种的规模、成效及育成品种、品系的性能、系谱和在生产上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表明,以桂糖92-66为亲本配制得到甘蔗杂交组合174个,培育出实生苗101 458株,选育出桂糖42号等6个优良甘蔗新品种和桂糖08-1045等4个新品系,育成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88.85万hm2以上;桂糖92-66作父本的育种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农业生产活动所受到的影响越来越严重。本文以水稻为研究对象,从生产方式、种植制度、经营方式、结构布局等不同角度总结和分析了气候变化与农业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现有的研究主要分析气候变化对水稻产量与水稻种植面积的影响,而在水稻生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脆弱性这一领域,几乎无人问津。鲜有的关于水稻生产对气候变化适应性与脆弱性的研究发现,研究时段长短的差异以
摘要: 针对江苏枇杷生产的实际情况,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和对比观测资料,确定枇杷冻害致灾临界气象条件,建立以冻害程度密切相关的冬季极端最低气温、低温出现日数、冷积温为主要参数的冻害指数计算模型,研究江苏枇杷冻害发生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冻害风险区划,为江苏枇杷生产科学防御冻害提供依据。结果显示,江苏环太湖枇杷栽培区温度条件明显好于沿江和沿海栽培区,随着冬季气候的变暖,枇杷冻害有减轻的趋势,对江苏枇杷栽培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