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前北方卖皮袄的店家有句顺口溜:提领而頓,百毛皆顺。意思是,只要我们抓住皮袄的领子轻轻地頓一頓,所有的毛便都会顺顺溜溜。
这个比方也适用于教学设计。文本的“领”,制约着一篇文章的全局,抓住了它,教学的路子就会豁然通畅,“百毛皆顺”。文章有了“领”,题旨才会有隐现,意境才会有虚实,剪裁才会有详略,结构才会有疏密,前注后顾才能浑然一体。
我校教科室在统计“本册教材中,你认为最难教学的课文是哪篇”时,二年级备课组的老师提出了《父亲和鸟》这篇课文。因为这是一篇散文,形散神不散,只是写了一些对话,边走边说,聊天式的;语言诗化,很简短,不像平日所见的儿童化的语言那样轻快、活泼;含义深刻,明写父亲爱鸟,暗写我受父亲的影响也爱上了鸟,试图感染读者也能爱鸟,尊重鸟。在教研组开始的磨课活动中,一位老师的教学预案上有这样一个环节:读读课文,你能读懂哪些句子?哪些句子使你特别感動?学生读后交流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感动的句子。这种设计看上去似乎是让学生自主学习了,似乎也尊重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可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这种设计忽略了文本的整体性,甚至有一种“脚踩西瓜皮,走到哪儿滑到哪儿”的感觉,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显得支离破碎。复备教案时,我对这个环节进行了修改。
教学实录片段:《父亲和鸟》
师:这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默读,请小朋友用默读的方式读读课文,找一找哪句话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父亲和鸟的感情。
生:“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
师:在这个故事里,父亲说了许多和鸟有关的话,这些话能不能让我们体会出父亲对鸟的深厚感情呢?
(生读文,交流)
二次设计时,我注意到课文开头一句就表明“爱鸟”,这正是全文的情感基调、中心主题。抓住了这句话,就占领了学习的“制高点”。这次实践,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教学设计中,一定要懂得“提领而頓,百毛皆顺”的道理,以“领”为中心,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这个比方也适用于教学设计。文本的“领”,制约着一篇文章的全局,抓住了它,教学的路子就会豁然通畅,“百毛皆顺”。文章有了“领”,题旨才会有隐现,意境才会有虚实,剪裁才会有详略,结构才会有疏密,前注后顾才能浑然一体。
我校教科室在统计“本册教材中,你认为最难教学的课文是哪篇”时,二年级备课组的老师提出了《父亲和鸟》这篇课文。因为这是一篇散文,形散神不散,只是写了一些对话,边走边说,聊天式的;语言诗化,很简短,不像平日所见的儿童化的语言那样轻快、活泼;含义深刻,明写父亲爱鸟,暗写我受父亲的影响也爱上了鸟,试图感染读者也能爱鸟,尊重鸟。在教研组开始的磨课活动中,一位老师的教学预案上有这样一个环节:读读课文,你能读懂哪些句子?哪些句子使你特别感動?学生读后交流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感动的句子。这种设计看上去似乎是让学生自主学习了,似乎也尊重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可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这种设计忽略了文本的整体性,甚至有一种“脚踩西瓜皮,走到哪儿滑到哪儿”的感觉,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显得支离破碎。复备教案时,我对这个环节进行了修改。
教学实录片段:《父亲和鸟》
师:这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默读,请小朋友用默读的方式读读课文,找一找哪句话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父亲和鸟的感情。
生:“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
师:在这个故事里,父亲说了许多和鸟有关的话,这些话能不能让我们体会出父亲对鸟的深厚感情呢?
(生读文,交流)
二次设计时,我注意到课文开头一句就表明“爱鸟”,这正是全文的情感基调、中心主题。抓住了这句话,就占领了学习的“制高点”。这次实践,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教学设计中,一定要懂得“提领而頓,百毛皆顺”的道理,以“领”为中心,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使课堂教学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