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在继续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ilkjqw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主党总统提名人之争仍胶着
  


  3月4日,无论是对民主党,还是对共和党来说,在美国2008年总统竞选中,都是富有戏剧性和决定性的一天。
  这一天,共有四个州的初选(包括个人投票初选和基层党团会议初选),确定了亚利桑那州联邦参议员麦凯恩毫无争议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也再次打乱了民主党的阵脚。
  民主党候选人竞选者、伊利诺伊州联邦参议员奥巴马,在2月5日“超级星期二”之后连胜了九场,并早在2月12日就在党代会投票代表数上,超过了对手希拉里;因此,3月4日的初选,被认为是希拉里的“背水一战”。如果她不能在这一天两个代表数的大州——俄亥俄州和得克萨斯州扳回比分,她将被迫出局,而民主党的形势也会就此明朗。
  希拉里重演了新罕布什尔州“绝处逢生”的一幕。虽然在代表数上仍落后奥巴马上百票,但再一次证明了她卷土重来的能力,也让人深感克林顿夫妇数十年人脉和资源不可小视。
  虽然在紧随其后的两个州——怀俄明和密西西比州的初选中,奥巴马又均以压倒性优势胜出,但由于这两个州的代表数很少(总共只有45个名额),因此,到目前为止,民主党的这两位“明星”依然没有分出胜负。不能排除拉锯战将持续到8月25日党代会的可能性。
  
  希拉里重新定位
  在威斯康辛失利后,希拉里便将所有的人力和财力都投到俄亥俄和得克萨斯。
  在深受工业萧条和房市崩溃之困的俄亥俄州,很多选民带着切身烦恼来到希拉里的竞选活动现场。与那些需要激情、要求精神领袖的东部选民相比,俄亥俄的选民更实际,他们急需一个信得过的候选人来解决眼前的实际问题。
  熟谙政策的希拉里在这个时候发挥了优势。她可以从浮动利率的具体数字讲到她解决方案的每个细节。这些让都市年轻人觉得索然乏味的炉边谈话,却激起了俄亥俄人的好感。
  在奥巴马成功地将希拉里早期的竞选口号——“经验”——阐释为“旧体制中的错误经验”和“华盛顿政治游戏的熟络者”之后,希拉里便一直陷于定位困境。如何动摇对方的“希望”和“改变”(奥巴马竞选口号)又不至于让自己显得“反希望”、“反改变”,是希拉里能否扳回选局的关键。在俄亥俄,希拉里找到了她的新定位——“问题解决者”。
  统计数据显示,在俄亥俄初选中,大多数白人女性、老人、工会成员和迟迟未决者,都选择了希拉里。在3月4日晚的欢庆会现场,希拉里兴奋地说,美国人需要“解决方案”,要将“希望”变为“现实”。面对欢腾的支持者,她挥着手说:“是的,我们将会”,以此来挑战奥巴马的核心竞选口号“是的,我们可以”。
  
  北美自由贸易协议之争
  对于希拉里来说,虽然俄亥俄和得克萨斯的胜利未能帮她在总投票代表人数上赶超奥巴马,但足以让她的团队和支持者看到继续前行的希望。而这也正是不少民主党党内领袖所担忧的。
  在3月4日关键的选举前一周,包括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霍华德·迪恩(Howard Dean)和2004年民主党总统提名人约翰·克里(John Kerry)在内的大腕人物,都通过媒体,建议希拉里以党派利益为重,及时退出初选。因为如果两人的选战僵持下去,可能谁都无法达到2025张法定的过关票数。到那个时候,民主党的提名人很可能要靠所谓的“超级代表”的投票来决定。
  “超级代表”由民主党各级议会议员和重量级人物组成,如果他们青睐的对象与普通选民的选择不符,势必会引起争议,挫伤本党选民的热情。即使情况不那么糟糕,“超级代表”的选择与普通选民一致,也难以预料这场残酷的持久战最终将给提名人带来多大的伤害。
  近两周来,希拉里和奥巴马的竞争日趋激烈。让民主党领袖们焦虑的是,初选一天没有眉目,两位候选人就一天要往“左”偏。而这不仅背离了希拉里自2002年入选纽约州联邦参议员以来“往中间走”的努力方向,也背离了奥巴马要通过这场选举团结中间党派、甚至共和党人的初衷。
  俄亥俄州的初选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为了争夺俄亥俄州的白人男性选民,特别是工会选民,奥巴马和希拉里不得不迎合贸易保护主义立场。两位民主党候选人大肆批评“不公平的贸易协定”,将当地工厂的倒闭和失业率的上升归咎于失败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此外,两人还双双承诺:上台后会与加拿大和墨西哥重新谈判、修改相关贸易条款,“倘若该协议不能为美国工人带来更大保障,美国宁可退出”。
  实际上,麦凯恩已经意识到民主党竞选人在贸易政策上的软肋。在3月4日晚的庆祝会上,麦凯恩强调自己支持自由贸易,并相信美国是自由贸易的受益方。
  “我们要通过降低税收和减少政策约束来增加美国的竞争力,而不要退回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大政府。”麦凯恩说。而这正是18年前里根借以击败卡特的竞选宣言。
  不过,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美国国会政治研究学者托马斯·曼(Thomas Mann)认为,民主党候选人是在“回应许多美国人的经济焦虑”,麦凯恩在改变现实方面能做得很少。
  布鲁金斯学会另一位政治研究员威廉姆·加尔斯通(William Galston)亦向《财经》记者表示,“贸易将成为秋天竞选的重要议题。如果民主党人当选总统,那么整个世界可以预期希拉里参议员所称的贸易谈判的‘停顿’,以及美国在劳工和环境标准等问题上更加强硬的姿态。”
  
  按希拉里规则玩
  随着奥巴马和希拉里的厮杀日益升级,攻击也终成为不可避免的一个武器。
  “对于(奥巴马)得克萨斯州和俄亥俄州的失利,有几种解释。一是人口构成方面的因素。他没能赢得那些他一向不占优势的群体——白人女性、拉丁裔、教育程度较低的选民;另一种解释是战术上的失败——希拉里对他的攻击奏了效。”《纽约时报》政治评论员戴维·布鲁克(David Brook)撰文说。
  于是,要求奥巴马“强硬起来”的呼声再次响起。而面临考验的奥巴马似乎也接受了这一建议。
  3月5日,奥巴马在记者们面前质疑希拉里的外交经验。“我希望大家能想想,她声称的外交经验到底指的是什么。我知道她说自己拜访过80个国家,但她是去那里谈条约、谈协议了吗?她是在关键时刻去那些国家处理危机了吗?我的感觉是——未必。”
  奥巴马的竞选团队还对希拉里的税收返还、克林顿任总统时其图书馆接受的捐赠,以及希拉里那些秘密的白宫文件大做文章。“如果希拉里参议员想把辩论引向各种不同的方向,我们奉陪。”奥巴马的参谋大卫·阿克塞尔罗德(David Axelrod)近来向媒体表示。
  在布鲁克看来,奥巴马开始按希拉里的规则出牌,是一件危险的事。因为奥巴马的全部政治资本就是倡导“新型政治”——结束过去20年党派相争造成的政治瘫痪。如果失去这个,“他将一无所有”。而且一旦这样一场战争主导竞选,就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了。即使他最终赢得了民主党的提名,他也不能再代表任何新事物了。“他只会是一个一任参议员还没当满就想竞选总统的政客。”
  
  最大的赢家
  “从历史上看,一场一直打到党代会的提名竞选,对该党及最终的提名人来说,都是不利的。”加尔斯通说。
  托马斯曼持相同的看法:“一场旷日持久的激烈对峙,可能会在11月的大选中损害民主党夺回白宫的前景。”
  但至少到目前为止,人们依然难以预计事态的发展。只有一点是确定的,即麦凯恩已是最大的赢家。麦凯恩被认为是共和党所有候选人里最坚持原则的一个人。他过往的记录显示,他会坚持自己的立场,即使政治前途可能受影响。
  比如这次竞选中,他在向伊拉克增兵和移民政策问题上的立场,就差点断送了他。明知这些立场非常不受欢迎,麦凯恩也并未像罗姆尼那样见风使舵,为迎合共和党保守派选民而改变他在堕胎和枪支管制等问题上的立场。
  现在,当希拉里和奥巴马继续艰难地厮杀时,麦凯恩可以好好地补一些觉了。“民主党之间的斗争只会使麦凯恩获益。”托马斯曼说。加尔斯通亦表示,麦凯恩有机会筹集大选资金、选择助手,以及为秋季的大选做组织准备工作。
  事实上,麦凯恩已经在逐步调整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以向共和党的核心价值和传统政策取向靠拢。
  3月初,在接受《华尔街日报》就经济议题进行的专访时,麦凯恩为自己曾经两度投票反对布什政府减税政策一事进行辩护,但补充说,将“不会增加新的税”。在社会保障议题上,他也表示,仍支持布什未能成功获得国会批准的“私人退休账户”计划。
  对麦凯恩,人们好奇的下一个焦点是,他会选择谁作为他的竞选伙伴。
其他文献
民主需要准备,个人需要准备民主性格,台湾在如是教育我们    “最不好看”  2000年以来,台湾每次最高领导人选举都选得风起云涌,尤其是2004年“319枪击案”的戏剧性逆转,引发街头抗议不断,使得台湾选举“有戏看”,变成理所当然的事情。  临近选举,岛内岛外的人都提着心,不知下面要上演的又会是哪一出。  今年香港照例有媒体和各界人士赴台观察大选,首先被告知的是:今年的选举是“最不好看”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