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物理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wadan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语言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激情,影响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提升。教师依据学情,选择合适的教学语言,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
  教师的语言艺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的教学实践中不断锤炼提高的。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颖有趣的实验固然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物理教学的实施需要富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支撑。作为中学物理教师,其语言特点,除具有教学语言的共性外,还应具有物理个性。其特色有以下三点:(1)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2)针对性和准确性的综合;(3)趣味性和启发性的和谐。为了提升物理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水平,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用激情语言去感染学生
  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可以收到“春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情感教学,注意师生、生生互动。这就需要教师灵活运用激情语言。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惯性定律时,可用富有激情的语言介绍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和牛顿这些科学家为追求科学真理,而奋斗不息甚至献身的感人故事。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用富有激情的语言介绍比萨斜塔实验,培养学生严谨刻苦的学习习惯。
  激情语言中的“情”,一是为教学内容需要而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二是对学生的期望情感;三是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心理学实验表明: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富有情感的课堂教学,不但能激起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还能增强他们的责任心,使他们更好地体验、感受和理解知识。
  二、用节奏语言去吸引学生
  课堂上,教师讲课就类似于演员演戏,要有节奏感。所谓节奏语言是指在教学中语言表达应快慢有序,注意轻重缓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面部表情、课堂道具操作、手势停顿等有声和无声语言的相互配合,使学生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教师有声有色的讲解,把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推向高潮。例如,在回旋加速器教学中,教师用左手定则判断粒子所受洛仑兹力方向,用表情描述带电粒子被加速和被回旋的无奈情境,用停顿和节奏表达回旋的周期,学生易理解,会运用,效率高。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速度太快,和学生的思维不合拍,学生就感到吃力费劲,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速度太慢,学生的思维活动开展得不充分,也制约了学生潜能的开发。如果教师讲课的声音太高,语言符号刺激性太强,会影响学生注意力的保持。如果教师讲课声音过低,会引起学生的听觉疲劳。教师的语言节奏,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绪,巧妙地加以调节与控制。讲解到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时,语调应该放慢,语气应该加重,讲解到疑点或学生有困惑的地方时,教师的声调可以提高,尾音适当拖长。善于利用语言节奏和声调变化的教师,在课堂上就能引起学生较强的定向反应,从而使学生的大脑皮层持续地处于积极活跃的兴奋状态。
  三、用无声语言关注学生
  课堂无声语言是一种内在的教学语言,表现方式细腻、情感丰富含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的举手投足,一个善意的微笑,甚至一个不经意的眼神,就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学习重核裂变知识时,教师以原子弹为例,先介绍核裂变的过程,再介绍钱学森等科学家的事迹。同时用期待的目光关注每一位学生,既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又激发了学生探究边缘科学的热情。让抽象的原理具体化,然后教师通过恰当的手势和启发的眼神,配合善意的微笑,把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延伸到核电站建设及核辐射的防护上,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的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前后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效果良好。因此,教师应通过自己的表情、肢体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手、脑、眼、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教师的肢体语言应配合教学内容,否则,无目的的手舞足蹈反而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破坏课堂教学节奏。
  综上可知,教师良好的语言艺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广大教师应注意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
  (责任编辑 易志毅)
其他文献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就是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达成的一种课前预设。毋庸置疑,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除了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素质之外,教师课前教学设计的优劣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课前,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对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谈谈笔者对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看法和体会,旨在与同仁交流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及效率。  一、教学目标设计要对症下药  每一章节
为切实推进公安警务保障标准化建设,近两年以来,绰尔森林公安局领导精心谋划,制定了森林公安中长期发展规划,千方百计争取资金和上级部门支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课改之后,学校和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探究式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对知识有更好的认识和掌握。一、为学生提供有利的探究条件要想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探究效果,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探究的环境,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首先,教师应该给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才敢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有助于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数学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要求教师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加强交流与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开展合作学习不仅能实现师生、生生间的良好交流,同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和沟通交往能力,达到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因此,对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合作学习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能实现有效的
理性思维是一种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种思维.简单地说,理性思维就是一种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  在解题中如何找到简洁合理的解题途径呢?这就要求我们有很好的理性思维能力.  在解题中审题是至关重要的,审题的基本要素是弄清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但弄清每一个孤立的条件和结论及其基本含义、数学关系是什么,并不能立即得到解题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