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骗老”,谁在中招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ider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老年人受骗上当的新闻。理财欺诈、保健品推销、“以房养老”骗局,甚至传销、非法集资等,特别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人口加速老龄化这样一“快”一“老”的新趋势下,针对老年人的骗局也呈现出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的特点。即使媒体频频曝光提醒,即使不少老人文化程度较高,但仍会掉入陷阱,这背后有哪些社会原因与心理原因?老年人怎样才能远离陷阱?每个人都将老去,如何从制度层面堵漏洞、补短板,让老人们安享晚年?希望我们的报道能推动更多人关注这些问题。——编者

“骗老”陷阱五花八门


  除了保健品消费,收藏品投资、高额借款、高息理财也成为老年人受骗的重灾区
  “我妈一向勤俭,没想到买保健品这么肯花钱。”天津市河西区居民王霞无奈地说。她的母亲陈英娥今年65岁,是一名退休教师。“一开始她出去遛弯儿,经常拿回免费的鸡蛋、香油、毛巾等,我也没多想,后来她买回几盒保健品,说是可以治疗高血压,花了她3个月的退休金——9000多元钱。”王霞说道。
  王霞觉得这钱花得不值,劝母亲哪里不舒服就去医院看,不要听信保健品推销员的话。陈英娥却反驳:“我觉得有用就行,再说我花的是自己的退休金。有人买了十几万元钱的药呢,我花这点你就心疼?”
  陈英娥所住的社区有4家养生馆,里面坐满了老年人。店员在门口看见老人就“爷爷奶奶”地叫得亲,然后通过健康知识讲座、免费赠送、夸大药效等方式一步步让老年人“上钩”。
  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副理事长朱蓓薇说:“保健品销售行业中,个别企业夸大宣传,主要受害群体就是老年人。”济南市老年人防诈骗维权中心发布的《老年人法律观念及维权意识现状调查报告》显示,32.6%的老年人曾遭遇过诈骗,是诈骗犯罪的主要受害人群,其中以营养保健品诈骗为主。
  近年来,欺骗老人消费的花样越来越多。比如,以投资养老公寓为名,以高额回报、提供养老服务为饵,引诱老年人加盟投资。通过举办所谓的理财讲座,提供免费体检、免费旅游,发放小礼品等方式,引诱老年人投钱。
  62岁的北京市民杨楠,没有任何收藏经验,偶然认识了一名收藏品公司的工作人员,被“忽悠”购买了一幅“名人字画”,花了10万元钱。之后,又有一家自称是拍卖公司的人说可以帮她找客户,将收藏品卖出去,但需要交一笔过海关及鉴定、拍卖的费用。杨楠将5万元钱汇过去后,再也联系不到对方。
  北京律维银龄研究与服务中心对1万名老年人开展的养老服务需求问卷调查显示,保健品消费、收藏品投资、高额借款、高息理财成为老年人被骗的重灾区。

老人被骗原因复杂


  经济上有不安全感,情感上被家人忽视,管理上有不少漏洞
  “投了3万元钱,就这么打了水漂。”提起几年前的“e租宝”理财投资,天津居民刘东气不打一处来。
  当时,70岁的刘东和朋友一起到天津市某写字楼听投资理财课,高额回报让他心动。“儿子每月要还房贷,还要供孙子上学,压力很大,我想多帮帮他。”抱着侥幸心理,刘东投了3万元钱。没想到,半年后,刘东发现这里人去楼空,“别说利息,本金也没了着落。”刘东叹口气。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针对老年人的骗局越来越多。即便受过高等教育的老人,不少也难逃骗子“手掌心”。老年人为何这么容易被骗呢?
  ——缺少经济安全感。
  六七十岁的老年人,是改革开放后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的受益者,有一定储蓄,但普遍缺乏投资理财观念和知识。特别是年轻时没有做好个人养老规划,老人退休后收入锐减。很多人不仅指望不上子女,还可能被“啃老”。这都让退休后的老年人倍感经济压力,缺乏财富安全感,容易落入骗子的圈套。
  ——心理需求被家人忽视。
  朱蓓薇说,一些保健品公司利用老年人追求健康长寿或者患病又不愿意去医院的心理,通过销售人员游说,甚至是雇托儿设局欺骗。而家人往往忽视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平常我们工作太忙,业余时间还得陪孩子上兴趣班,确实和父母交流的时间不多。”王霞说。
  进入晚年,人的体力和精力都在衰退,更需要家人的关怀。“老年人对关爱、归属的渴求使得骗子有机可乘。”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博士蔡浏阳说:“骗子们不会一开始就向老人推销保健品,其营销过程是针对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循序漸进地骗取老人的信任。”研究发现,年轻人通常根据对方的行为决定是否投资,但是老年人做决策时容易轻信看上去“靠谱”的面孔。
  ——正规老年服务市场发育不足。
  陈英娥退休后不爱跳广场舞,也没什么去处。王霞说:“我偶尔陪她逛街,她总说那都是年轻人喜欢的东西,适合老人的商品太少了。”目前,许多正规金融机构、营养机构、医疗机构等忽视老年群体需求,很少深入基层开展专门知识讲座,反而让不少骗子占领了这块市场。
  蔡浏阳认为,老年人对传统媒体普遍有较高认同度,一些出现在电视或报纸上的假“专家”“教授”虽然屡被曝光,但还有很多老年人蒙在鼓里。“应尽量多地科普相关知识,让老人接收正确的信息。”蔡浏阳补充道。
  ——相关部门监管缺位。
  “钱要不回来,骗子抓起来有啥用?”刘东感慨。“相关执法部门在处理老年人骗局案件时存在监管有漏洞、执法有盲区的现象”,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会长刘俊海说,很多案件不能及时处理,无法给老年人一个说法,再次伤害老年人。
  据了解,监管部门打击违法推销保健品,主要看是否存在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无照经营等违法行为,但很多商家有正规的手续,销售人员往往暗地里向老年人肆意夸大功效,很难取证。对此,法律界人士建议,鉴于保健食品常常以会议形式营销,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禁止宾馆、厅堂等场馆机构出租房间用来从事违法经营活动。由工商、公安等部门联合建立房屋租赁信息实时登记平台,让上述场所保证不为保健食品虚假宣传、欺诈销售等会议营销活动提供场所,从硬件上斩断虚假宣传的销售链。

别让骗局继续害人


  老年人伤财伤心又伤身,“骗老”竟成为一种新职业
  “我爸总念叨钱白花了,有时候还自言自语,我真担心他会得抑郁症。”刘东的儿子刘建民很发愁。
  “我妈只吃保健品,结果没控制住血压,造成视线模糊,去一趟医院,花了不少钱。”王霞说。
  “老年人受骗后,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对他人信任度明显降低,家庭成员如果处理不当,会给老人精神上造成很大压力,严重时可能会伴有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陷入消极状态。”蔡浏阳说。
  针对老年人的骗局,往往给受骗老人及其家庭造成很大的危害。有的老人被骗走多年积蓄,造成家庭生活陷入困境,家人关系紧张;有的因服用保健品不当而出现身体不适,甚至人财两空。
  更严重的是对社会的危害。由于违法成本远远小于违法收益,行骗老年人竟然成为一种新“职业”。一些年輕人甘愿充当陌生老年人的“孙子”“孙女”来骗钱谋生,不寻求正当职业发展。“高收益使违法分子猖獗,污染社会风气,助长不劳而获、见利忘义的不良风气,产生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刘俊海直言。
  蔡浏阳建议,如果家中老年人被骗,家人不应一味责备,而应给予足够的关爱,多陪伴老人,理解老人的心理需求,多沟通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多为老人普及知识,给予适当提醒。此外,子女与其责怪老人,不如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维权,或到公安机关报案。
  “老年人普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迷信理财产品、保健品,其实天上哪里会掉馅饼呢?”刘俊海提醒受骗老年人及亲属,要注意保存证据,如协议书、保证书等。
  “相关监管执法部门,比如工商、食药监、公安等,应加强合力监督,消除监管盲区,形成监管网络,针对老年人骗局建立无缝衔接的预防和打击机制。”刘俊海说,消费者协会也要做好消费者教育工作,按时发布消费警示;投资者保护公司、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应加强老年人风险教育工作,实现协同共治。
  此外,社区等基层组织以及老年人子女也要从多方面入手,帮助老年人了解新信息、认清骗局、提高警惕,为老年人“扎好篱笆,看紧钱袋”。
  (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1月19日)
其他文献
“妈妈,为什么太阳和月亮会躲到云朵里?”  “因为天空上有大气层,大气层中有水汽,凝结成了云朵。地球在围绕着太阳转的时候呢,被天上的云遮挡住了,所以就看不到。”  孩子似乎并没有听懂这个答案,依旧一脸迷茫地问,“大气层又是什么?为什么会有大气层?”  “大气层是星球表面上的空气,受宇宙引力影响,在地球表面积蓄而成的一圈气体。”  “妈妈,宇宙在哪啊?引力是什么?”  几番提问和回答之后,不少父母开
毕淑敏是我最喜爱的作家。读她的文章,心便放下包袱,由她的笔带领读者,在她的世界散步,浸染久了,她的风景和我的风景渐渐融合,青青芳草地,偶尔泛起碧浪,蓄满我的星空。我喜欢这样的处境。她的心灵感悟,在我的心里开了花,时不时还结下窝,伴我读懂苍生风雨。  深居久了,心如同干涸的沙漠,板结不说,还不知前路在哪里。读了毕淑敏的《带上灵魂去旅行》的文章,仿佛如一泓清泉涌入,滋润心田,灵魂丰沛,醍醐灌顶,通了神
前段时间,一个外卖小哥的短信以及顾客的回信感动了很多人。  凌晨4点,杭州一外卖小哥冒雨骑行10多公里送餐,却怎么也联系不上顾客,电话没人接,敲门也没有反应。他不敢结束订单,只能把外卖放在门口。  最后,他推着自己的电瓶车回到家,心灰意冷地给顾客发了这样的一条短信:“超时了才送到,害怕你们吃得不及时不说,我们的配送费也会扣掉。为了不超时我们来回20多里赶过去,你却不接电话,敲门也没反应。我又不敢点
2018年2月上旬,生活在德国的儿子一家回国探亲。老伴忙得不亦乐乎,同时也派给了我一个任务:教孙子学些常用的普通话。  11岁的孙子吴亮亮,就读于德国慕尼黑市中心的一所小学。我儿子为使亮亮不忘根,每到星期六,便送他去慕尼黑国际中文学校学中文,可是他进步不快。老伴见他只会说几句半生不熟的普通话,而且有些普通话只会说,写在纸上却是“睁眼瞎”。因此老伴命令我,辅导亮亮学汉语。在儿子回国的第二天,我便开始
2017年已经过去,2018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现在,我们来回顾过去一年的影视圈,其中这4部电视剧告诉你的婚恋真相,值得深思。《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爱情是两个人的事,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  这部剧讲述了一个既美丽又虐心的故事。上神白浅被打落凡间渡劫,成为一个名叫素素的凡人女子,阴差阳错地与天族太子夜华邂逅并相恋。然而,太子夜华很清楚,天帝不会允许他娶一个凡人,因为他和青丘白浅早有婚约,二叔的前车之鉴
朴树的这首歌实在像是写给“50后”女性的赞美诗。当“50后”职场女性渐次退出,有没有觉得,江湖寂寞了许多呢?  偶然在网上补看了一段刘晓庆的“经典3分钟”,涌起了对“50后”女性的滔滔敬意。方才惊觉,事业的赛道上没有了“50后”们的闪转腾挪,少的不仅仅是那股子富有感染力的坚韧情怀,还有任生活抽打千万遍,我自横心向天笑的乐业精神。“差不多就行”“别这么难为自己”“走哪儿算哪儿吧”,这些常从咱们嘴里溜
我总觉得在所有的节日中,母亲节是唯一不需要追溯出处的节日,因为我们太需要这样一个机会,来名正言顺地做一些平常因为不好意思而忽略的事。儿女们对感恩母亲有着或火热或温暖务实的表达,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含蓄内敛的儿女,内心也可能住着一个“表达狂魔”,他们表面看似风平浪静,其实心中早已波涛汹涌。    温暖型:酝酿太久太久的“我爱你”  对爱人和孩子,“我爱你”经常被我挂在嘴边,可是对母亲,想要说句
一本书,就是一群念头的菜园子。作者只是种菜的老农,把自家的西红柿、萝卜种出来之后,便不知它们将走向何方,有何际遇。而那些念头走街串巷,深入千家万户,走得更远。它们是一个个陌生人,却能轻易地走进许多人的心灵。  因此,我相信,一定有一本书,藏在远方。它是我们的至交,它的腹中藏着一句话,有可能改变我们精神世界的架构,进而影响我们的行为方式,最后甚至扭转我们的人生轨迹。  为什么看似单薄,甚至不堪一击的
“结婚七八年了,动不动就往娘家跑,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和我们倾诉、商量。就连明天准备买什么菜、做什么饭,自己在单位参加了什么会议等这些琐碎的生活小事她都要向我们请示汇报,得到详细指导后,才安心地回到自己的家。”  刘女士表示,外孙女都已经4岁了,可女儿仍然像个小孩子,老觉得自己没有长大。荆门市口腔医院失眠科主任、高级心理咨询师付锐表示,这其实是一种俗称为“成人幼稚病”的心理障碍,属于“彼得·潘综合征
有的人在进入办公室后总是倍感压力,不愿多说话,甚至独来独往,身边的同事都觉得他们不好相处。但是跳出职场环境后,他们却特别爱说话,而且总是妙语连珠,是朋友们的开心果。这类人很有可能患上了“职场自闭症”,当前,很多职场人都有类似的症状。  工作环境中沉默寡言  璐璐(化名)在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如今,璐璐已经工作了半年多,但是她和很多同事都不太熟悉,比起刚工作时的非常沉默,现在已稍有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