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后侧平台双髁骨折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rui146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后侧平台双髁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后内侧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13例胫骨后侧平台双髁骨折患者资料,男8例,女5例;年龄26~62岁,平均(41.5±6.6)岁;左侧7例,右侧6例。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倒"L"形切口,后内侧髁使用胫骨后内侧解剖锁定钢板或"T"形加压钢板固定,后外侧髁使用3.5 mm"T"形接骨板支撑固定,骨缺损明显者使用同种异体骨填充支撑关节面。术后根据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术后12个月按照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评定疗效。术后通过X线及临床检查判断骨折愈合时间,记录并发症及相应转归。

结果

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4个月,平均(20.8±9.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X线愈合时间12~24周,平均(15.6±5.2)周。术后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为1~18分,平均15.8分;其中优7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84.6%(11/13)。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26~48分,平均(38.2±7.8)分,上升至术后12个月时的56~92分,平均(85.2±7.8)分;其中优9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4.6%(11/13)。膝关节活动度95°~130°,平均118°。术后6个月出现膝关节慢性疼痛2例,其中1例X线片示膝关节间隙轻度变窄,诊断为创伤性关节炎,经口服非甾体类药物及关节内注射施沛特后膝关节疼痛部分缓解;另1例X线片示膝关节间隙无明显变窄,仅口服非甾体类药物即可缓解疼痛。末次随访,无一例发生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

结论

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后侧平台双髁骨折近期可获得满意疗效。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同种异体打压植骨钛网杯重建髋臼骨缺损的疗效。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同种异体打压植骨钛网杯重建髋臼骨缺损22例(22髋)。男7例,女15例;年龄37~78岁,平均64.8岁。Paprosky髋臼骨缺损ⅡA型9例、ⅡB型4例、ⅡC型7例、ⅢB型2例。20例为假体无菌性松动翻修,2例为假体周围感染的二期翻修。取出松动髋臼假体或骨水泥间隔体
目的探讨髋关节翻修术中股骨侧应用非骨水泥锥形方柄行"非完全结构重建"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至2014年4月髋关节置换术后因股骨侧松动而翻修且近端结构有骨缺损的患者57例,男22例,女35例;年龄44~83岁,平均62岁。均为单侧手术,左侧21例,右侧36例。股骨侧骨缺损PaproskyⅡ型18例、ⅢA型23例、ⅢB型16例。应用矩形截面SL-PLUS/SLR-PLUS非骨水
目的探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应用于颈椎管内肿瘤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2010年至2014年颈椎管内肿瘤手术患者46例,23例应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 ),为监测组;23例未应用IONM监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资料、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预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坝基中存在松散覆盖是产生渗漏的首要条件 ,渗漏量过大 ,直接影响工程效益 ,且因渗漏力的长期作用下 ,将产生颗粒位移管涌破坏。为此防渗处理方案选择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