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互联网不加的小数据前E时代”,拥有一台电视机,对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而言,就如同通向无垠世界、浩渺宇宙的迷你虫洞——按下开关,你永远不会知道,信号的那一端,将会传送何等别开生面的惊奇;人与人的距离被随意拉缩,对外部的认知,亦可相应产生扭转、改观。
有限的平面,却可工笔描摹百家姓、列国记、人间世;而四十年的大变局,伴随着越来越宽的屏幕,越来越艳的色彩,越来越清的画面,越来越多的频道,将每一个电视机前的观众裹挟其中,亲眼见证历史伟业造化之功。
多少事,在饭罢新闻播报的余音里徒留回味;多少人,在明灭光线的交错中刻录深深的背影。我们似乎只在遥控器上漫不经心地点了点,一整个光年,便匆匆从指间滑走了,再抬头,猝不及防的各种消息,大海无量般纷杂袭来,挡无可挡。
一笑,已然风云过。
1958年3月,天津无线电厂(712厂)试制小组参照苏联旗帜牌14英寸电子管电视机,终于成功试制了新中国的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这台如今摆置在天津通信广播公司产品陈列室里的“新生儿”,被命名为简单而意味深长的“北京”。5月,内地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开始试验播出黑白图像电视节目;9月转入正式播出,每周四次。同年,上海电视台、哈尔滨电视台建成。据说,当年全国只有大约20台黑白电视机,因此,其珍贵处,与中国某独有的黑白萌物相比,估计不遑多让。
1970年12月26日,新中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同样在天津无线电厂诞生,从此拉开了中国彩电生产的序幕。记者比对资料发现,70年代末80年代初,津沪两地有着暗暗别苗头的意思:1978年,国家批准上海电视机厂引进全国第一条彩电生产线,1982年10月份正式竣工投产金星牌彩电。作为上海市标志性产品,金星不负其名、彪炳数代,陆续斩获国家商业部“全国最畅销国产名牌产品金桥奖”“中华名牌大屏幕彩电”“全國大商场推荐市场名优商品”、中国质量协会“用户最满意产品”、“中国五大畅销品牌”等各类荣誉及奖项。一直到21世纪早期,金星牌彩电在上海的市场占有率仍具绝对优势。
而1980年10月22日,天津无线电厂硬是“横插一脚”“后发先至”,举行了“中国第一条彩色电视机生产线”试生产开工仪式。此条彩电生产线引自日本胜利公司,从签订合同到正式开工只用了11个月的时间,且参照中国实际情况设计,可生产14英寸和21英寸彩电,年产15万台。无论如何,在我国第一只彩色显像管诞生地——1982年于陕西咸阳建成投产的彩虹厂,以及其他为我国显示器件产业振兴作突出贡献之前辈的“推波助澜”下,中国彩电业迅速升温,很快形成规模,共引进大大小小彩电生产线100多条,涌现出熊猫、牡丹、飞跃等一大批国产品牌。
金星牌黑白电视机。
到1985年,中国电视机产量已达1663万台,超过了美国,仅次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的电视机生产大国。但受到国内电视机市场结构、价格、消费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普及率还很低,城乡每百户拥有电视机量分别只有17.2台和0.8台。1987年,我国电视机产量为1934万台,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从1958年中国制造出第一台电视机的“第一”,到1987年中国电视销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的“第一”,跨越这两个第一,中国人花了29年。
1985-1993年,中国彩电市场“每天给你点颜色瞧瞧”,全面实现从黑白电视替换到彩色电视的升级换代。1993年上半年,TCL饶有心机地推出了“TCL王牌”大屏幕彩电,29英寸的王霸之气,售价约摸6000元,至年底售出10万余台。
1996年3月,长虹向全国发布了第一次大幅降价的宣言——降低彩电价格8%至18%,康佳随后跟进,从而打响国内彩电业规模空前的价格战;当年4月,长虹的销售额跃居市场第一。下得了狠手套得住狼,一番酷烈鏖战,国产品牌基本将国外品牌挤兑得七零八落、不成气候,整个中国彩电业亦在“血洗”过后面貌非昨,几十家彩电生产厂商黯然退场。
1999年,消费级等离子彩电出现在国内商场,开出天价——这或许是种“傲慢”,隐藏着蝴蝶效应的不稳定因子。2001年,中国彩电业大面积亏损,康佳、厦华、高路华皆难逃劫难,长虹每股盈利只有可怜兮兮的1分钱,这种惨淡的局面拖到了2002年。那年,长虹宣布成功研制中国首台屏幕最大的液晶电视,其屏幕尺寸大大突破22英寸的传统业界极限,达30英寸。
2002年,TCL发动等离子电视“普及风暴”,海信随即跟进;2003年4月,长虹掌门倪润峰掀起背投普及计划,背投电视最高降幅40%——没错,倪老板故技重施了;一个月后,长虹在海外被以倾销罪名起诉,低价策略争议不断。2004年4月,美国宣布反倾销裁定,几乎向所有的中国彩电生产商关上大门。
与此同时,平板电视的潮流浩浩荡荡。2005年上半年,我国平板彩电的销售量达到72.5万台,同比增长260%;城市家庭液晶电视拥有率达3.56%,等离子电视拥有率也达到了2.81%。在北京奥运会的影响下,中国彩电销售量2008年上半年同比增长4.55%,平板电视销售量更同比增长近40%,液晶电视大尺寸比例明显增加。据Display Search调查数据,2011年,中国销售液晶电视4452万台,超越北美和西欧,成为液晶电视最大的市场。
而在液晶与等离子那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中,原先更被看好的、代表先进的等离子电视,仿佛占尽先天优势的兔子,高枕无忧按部就班地前进,却被“落后的乌龟”液晶电视利用持续升级的技术与尺寸反将一军,宣告失势。前文所述关乎“傲慢”的隐患,草蛇灰线,关键时刻终“毒发”伤己。
有限的平面,却可工笔描摹百家姓、列国记、人间世;而四十年的大变局,伴随着越来越宽的屏幕,越来越艳的色彩,越来越清的画面,越来越多的频道,将每一个电视机前的观众裹挟其中,亲眼见证历史伟业造化之功。
多少事,在饭罢新闻播报的余音里徒留回味;多少人,在明灭光线的交错中刻录深深的背影。我们似乎只在遥控器上漫不经心地点了点,一整个光年,便匆匆从指间滑走了,再抬头,猝不及防的各种消息,大海无量般纷杂袭来,挡无可挡。
一笑,已然风云过。
一台电视机的中国编年史
1958年3月,天津无线电厂(712厂)试制小组参照苏联旗帜牌14英寸电子管电视机,终于成功试制了新中国的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这台如今摆置在天津通信广播公司产品陈列室里的“新生儿”,被命名为简单而意味深长的“北京”。5月,内地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开始试验播出黑白图像电视节目;9月转入正式播出,每周四次。同年,上海电视台、哈尔滨电视台建成。据说,当年全国只有大约20台黑白电视机,因此,其珍贵处,与中国某独有的黑白萌物相比,估计不遑多让。
1970年12月26日,新中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同样在天津无线电厂诞生,从此拉开了中国彩电生产的序幕。记者比对资料发现,70年代末80年代初,津沪两地有着暗暗别苗头的意思:1978年,国家批准上海电视机厂引进全国第一条彩电生产线,1982年10月份正式竣工投产金星牌彩电。作为上海市标志性产品,金星不负其名、彪炳数代,陆续斩获国家商业部“全国最畅销国产名牌产品金桥奖”“中华名牌大屏幕彩电”“全國大商场推荐市场名优商品”、中国质量协会“用户最满意产品”、“中国五大畅销品牌”等各类荣誉及奖项。一直到21世纪早期,金星牌彩电在上海的市场占有率仍具绝对优势。
而1980年10月22日,天津无线电厂硬是“横插一脚”“后发先至”,举行了“中国第一条彩色电视机生产线”试生产开工仪式。此条彩电生产线引自日本胜利公司,从签订合同到正式开工只用了11个月的时间,且参照中国实际情况设计,可生产14英寸和21英寸彩电,年产15万台。无论如何,在我国第一只彩色显像管诞生地——1982年于陕西咸阳建成投产的彩虹厂,以及其他为我国显示器件产业振兴作突出贡献之前辈的“推波助澜”下,中国彩电业迅速升温,很快形成规模,共引进大大小小彩电生产线100多条,涌现出熊猫、牡丹、飞跃等一大批国产品牌。

到1985年,中国电视机产量已达1663万台,超过了美国,仅次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的电视机生产大国。但受到国内电视机市场结构、价格、消费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普及率还很低,城乡每百户拥有电视机量分别只有17.2台和0.8台。1987年,我国电视机产量为1934万台,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从1958年中国制造出第一台电视机的“第一”,到1987年中国电视销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的“第一”,跨越这两个第一,中国人花了29年。
1985-1993年,中国彩电市场“每天给你点颜色瞧瞧”,全面实现从黑白电视替换到彩色电视的升级换代。1993年上半年,TCL饶有心机地推出了“TCL王牌”大屏幕彩电,29英寸的王霸之气,售价约摸6000元,至年底售出10万余台。
1996年3月,长虹向全国发布了第一次大幅降价的宣言——降低彩电价格8%至18%,康佳随后跟进,从而打响国内彩电业规模空前的价格战;当年4月,长虹的销售额跃居市场第一。下得了狠手套得住狼,一番酷烈鏖战,国产品牌基本将国外品牌挤兑得七零八落、不成气候,整个中国彩电业亦在“血洗”过后面貌非昨,几十家彩电生产厂商黯然退场。
1999年,消费级等离子彩电出现在国内商场,开出天价——这或许是种“傲慢”,隐藏着蝴蝶效应的不稳定因子。2001年,中国彩电业大面积亏损,康佳、厦华、高路华皆难逃劫难,长虹每股盈利只有可怜兮兮的1分钱,这种惨淡的局面拖到了2002年。那年,长虹宣布成功研制中国首台屏幕最大的液晶电视,其屏幕尺寸大大突破22英寸的传统业界极限,达30英寸。
2002年,TCL发动等离子电视“普及风暴”,海信随即跟进;2003年4月,长虹掌门倪润峰掀起背投普及计划,背投电视最高降幅40%——没错,倪老板故技重施了;一个月后,长虹在海外被以倾销罪名起诉,低价策略争议不断。2004年4月,美国宣布反倾销裁定,几乎向所有的中国彩电生产商关上大门。
与此同时,平板电视的潮流浩浩荡荡。2005年上半年,我国平板彩电的销售量达到72.5万台,同比增长260%;城市家庭液晶电视拥有率达3.56%,等离子电视拥有率也达到了2.81%。在北京奥运会的影响下,中国彩电销售量2008年上半年同比增长4.55%,平板电视销售量更同比增长近40%,液晶电视大尺寸比例明显增加。据Display Search调查数据,2011年,中国销售液晶电视4452万台,超越北美和西欧,成为液晶电视最大的市场。
而在液晶与等离子那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中,原先更被看好的、代表先进的等离子电视,仿佛占尽先天优势的兔子,高枕无忧按部就班地前进,却被“落后的乌龟”液晶电视利用持续升级的技术与尺寸反将一军,宣告失势。前文所述关乎“傲慢”的隐患,草蛇灰线,关键时刻终“毒发”伤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