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东地区感染梅毒孕产妇血清学指标监测分析

来源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z200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2013年中国华东地区梅毒感染梅毒的孕产妇孕期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检测和滴度变化情况及滴度有效控制相关因素。

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3年"中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选择其中华东地区报告的分娩日期在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共5 206例。收集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检测和药物治疗等信息,描述孕期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监测情况和滴度分布特征,比较规范与非规范滴度监测、基线与分娩前/孕晚期孕妇的构成差异,并将基线和分娩前/孕晚期滴度均有记录的3 940例孕产妇纳入孕期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有效控制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研究对象的年龄为(28.1±5.8)岁。接受了青霉素治疗、其他替代方案治疗和未治疗的孕产妇分别为2 967(57.0%)、281(5.4%)和1 958例(37.6%)。349例(6.7%)孕产妇的滴度转阴,251例(4.8%)降低4倍及以上,而有28例(0.5%)升高4倍及以上。与无既往感染史的孕产妇相比,有既往感染史者孕期滴度得到有效控制的OR(95%CI)值为1.49 (1.18~1.88);与≤28孕周就已开始治疗者相比,>28孕周开始治疗者或未治疗者孕期滴度得到有效控制的OR(95%CI)值为4.09 (3.19~5.24);与青霉素治疗组相比,其他替代方案治疗组和未治疗组的孕期滴度得到有效控制的OR(95%CI)值分别为2.35 (1.46~3.76)和1.55 (1.13~2.12)。

结论

我国华东地区感染梅毒的孕产妇中孕期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转阴或者降低4倍及以上者所占比例较少,无既往梅毒感染史、孕期及早开始治疗和接受青霉素治疗的感染孕产妇孕期滴度易得到控制。

其他文献
患者因疾病可治愈率低,起诉医疗机构医疗损害责任时,在因果关系论证上难以达到传统"必要条件说"或者"优势证据法则"的要求。司法实践在处理该类案件时通常拓宽损害概念,采取"机会丧失理论""期待权侵害理论"或"相当程度可能性理论",弥补因果关系论证困境。但损害概念的扩张,客观上会导致权利滥用、具体权利架空甚至主观归责的情况。因此在现有体系下,可类比共同危险行为,以修正的因果关系解决该类事件,更符合公平正
介绍了医疗意外险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探索开展情况,总结了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并分析了这其中遇到的问题,如患者风险意识不强,参保比例较低;缺乏规范的业界标准,医务人员信心不足;缺少系统的顶层设计,保险项目规划难度大等。同时,提出了加强正面宣传与引导,营造健康的舆论氛围;完善制度建设,规范行业监管;出台鼓励性政策,健全国家医疗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等建议。
介绍了公立三级医院检验科在政府引导下,发挥医疗资源优势,探索实践社区标本的集中检测以及取得的初步成效。认为公立三级医院检验科参与社区标本集中检测具有优势,区域性集中检测模式需要不断完善与创新,而公立三级医院检验科参与社区标本集中检测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介绍了成都市于2015年通过医联体建设试点,显著提升了成都市蒲江县县域内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的实践。认为应从健全管理体制机制、明确政府职责、促进医疗服务质量同质化、强化"三医"联动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医联体建设,完善分级诊疗制度。
期刊
描述了医院科级质量管理体系设计思路,介绍了科级质量管理体系在北京某大型医院的实践和成效,认为该科级质量管理体系将PDCA循环贯穿于医院科级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可促进医院科级质量管理工作有组织、有制度、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地有序开展。
简述了江苏省卫生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情况,指出当前江苏省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仍然存在编制管理制度限制卫生人才合理流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未充分调动、职业年金实施工作进展缓慢、医疗卫生紧缺人才供不应求等问题。建议逐步取消编制制度,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收入增长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注重紧缺人才开发;统一社会保障标准,加大地方财政补助。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