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乐知者,乐知者不如好知者”。多年的教学让我知道,凡是对某一学科有浓厚兴趣和满怀热情的学生,该门功课的成绩较好,反之则相对较差。而新课改的主题之一是强调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没有兴趣的诱导又何谈学习的主动性呢?因此,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教学中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我结合多年的初中政治教学实践,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体会。
一、讲究开头,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我们在上课之前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头,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千万不能照本宣科,平铺直叙,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开头必须讲究艺术。。例如,我在讲《奴隶主对奴隶的统治与压迫》时,以师生共唱雄壮的《国歌》开头,后启发学生回答“人们为什么不愿做奴隶?”学生立刻争先恐后地回答:奴隶受的剥削最残酷,奴隶地位十分低下等。教师引导指出:“奴隶地位低下不仅仅表现在以上这些方面,还表现在奴隶所遭受的残暴统治与压迫方面,以此导入新课。这样的开头,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为学生的学习作下了铺垫。
二、讲好插图,引发兴趣
新编政治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大量图片信息的输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等都将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插图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如再经过教师形象生动的讲述,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更有利于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如讲八年级第八课《合作竞争求双赢》时,先展示“刘国梁和孔令辉”插图,问他们是如何对待竞争的?竞争中如何既不伤和气,又达到竞争目的的?这样的导入方法新颖奇特,富有吸引力,必能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进入境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时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们兴趣十足、发言积极,轻轻松松就掌握了知识点。
三、利用科技,激发兴趣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单一课堂教学手段,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冲击,并将被现代化教学手段所取代。现代教学手段直接诉诸于人的感官,远远超过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作用,它能使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动、由文字到声音图像,强化了形声教学效果,可以创造超时空的课堂,同时也能将教学内容化深为浅、化难为易、化隐为明,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四、运用情感,激发兴趣
“感人心者,莫乎先情。”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如讲“关心他人”时,我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一般,思想上鼓励他们进步;学习上耐心辅导;有困难时及时伸出援手;在他们烦恼时,耐心听他们的诉说。讲“热爱劳动”,在学校大扫除中,我不怕脏累干在前,发现教室有垃圾马上拾起放在垃圾桶里。从我的行动中,同学们懂得了如何理论联系实际。讲“孝敬父母”的内容时,我列举大量事例,表明父母对子女的慈爱之情,并引导学生们讨论父母是怎样关心自己的?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述说父母在饮食、起居学习等各方面对自己的关心。我又问:“你们都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吗?”教室立即静下来。一会儿,有个别同学说出了父母的生日,但语气还不大肯定。我叹息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报答父母生养之恩?不要在口头上,而要在行动上。
五、巧设疑问,以疑激趣
“激趣”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听课“快乐”,还在于能激发学生乐于思考的意愿,才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又培养能力。这就要求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且巧妙地提出,使学生愿意带着问题去积极思考,沉浸在思考的乐趣中。可就问题本身的趣味性或通过前后史实的比较,或者猜测事物未来发展等来发问。如在讲授“个人对社会贡献的两种形式”时,可在该处设置学生容易出现思维障碍的问题:过去革命战争年代的保尔与现在高科技时代的比尔?盖茨两人的贡献谁更大?学生的思考结果往往有三种:①比尔?盖茨的贡献大于保尔,因为比尔?盖茨对社会的贡献大家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而保尔只是过去的小说中虚构的人物。②保尔的贡献大于比尔?盖茨,因为比尔?盖茨侧重于对社会的物质贡献,虽然现在意义重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会逐渐贬值,甚至消失,而保尔侧重于对社会的精神贡献,是持久的,而且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对保尔与比尔?盖茨两人不能作简单比较,因为两人对社会贡献的侧重点不同,比尔?盖茨侧重于对社会的物质贡献,保尔侧重于对社会的精神贡献,这两方面就是个人对社会贡献的两种形式。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他的物质方面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方面的贡献。至于哪一方面的贡献更大一些,则是因人而异的。当学生对问题分析讨论至此时,他们的思维的障碍已悄然排除。其首功应归于该设问的准确到位。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还很多,如巧讲典故,以奇引趣;精读诗词,以诗牵趣;编写歌谣,以歌导趣;设置图表,以图增趣等等。只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充满兴趣的教学中,既接受了教育,又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真正达到政治学科教学目的。
一、讲究开头,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我们在上课之前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头,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千万不能照本宣科,平铺直叙,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开头必须讲究艺术。。例如,我在讲《奴隶主对奴隶的统治与压迫》时,以师生共唱雄壮的《国歌》开头,后启发学生回答“人们为什么不愿做奴隶?”学生立刻争先恐后地回答:奴隶受的剥削最残酷,奴隶地位十分低下等。教师引导指出:“奴隶地位低下不仅仅表现在以上这些方面,还表现在奴隶所遭受的残暴统治与压迫方面,以此导入新课。这样的开头,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为学生的学习作下了铺垫。
二、讲好插图,引发兴趣
新编政治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大量图片信息的输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等都将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插图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如再经过教师形象生动的讲述,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更有利于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如讲八年级第八课《合作竞争求双赢》时,先展示“刘国梁和孔令辉”插图,问他们是如何对待竞争的?竞争中如何既不伤和气,又达到竞争目的的?这样的导入方法新颖奇特,富有吸引力,必能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进入境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时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们兴趣十足、发言积极,轻轻松松就掌握了知识点。
三、利用科技,激发兴趣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单一课堂教学手段,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冲击,并将被现代化教学手段所取代。现代教学手段直接诉诸于人的感官,远远超过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作用,它能使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动、由文字到声音图像,强化了形声教学效果,可以创造超时空的课堂,同时也能将教学内容化深为浅、化难为易、化隐为明,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四、运用情感,激发兴趣
“感人心者,莫乎先情。”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如讲“关心他人”时,我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一般,思想上鼓励他们进步;学习上耐心辅导;有困难时及时伸出援手;在他们烦恼时,耐心听他们的诉说。讲“热爱劳动”,在学校大扫除中,我不怕脏累干在前,发现教室有垃圾马上拾起放在垃圾桶里。从我的行动中,同学们懂得了如何理论联系实际。讲“孝敬父母”的内容时,我列举大量事例,表明父母对子女的慈爱之情,并引导学生们讨论父母是怎样关心自己的?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述说父母在饮食、起居学习等各方面对自己的关心。我又问:“你们都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吗?”教室立即静下来。一会儿,有个别同学说出了父母的生日,但语气还不大肯定。我叹息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报答父母生养之恩?不要在口头上,而要在行动上。
五、巧设疑问,以疑激趣
“激趣”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听课“快乐”,还在于能激发学生乐于思考的意愿,才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又培养能力。这就要求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且巧妙地提出,使学生愿意带着问题去积极思考,沉浸在思考的乐趣中。可就问题本身的趣味性或通过前后史实的比较,或者猜测事物未来发展等来发问。如在讲授“个人对社会贡献的两种形式”时,可在该处设置学生容易出现思维障碍的问题:过去革命战争年代的保尔与现在高科技时代的比尔?盖茨两人的贡献谁更大?学生的思考结果往往有三种:①比尔?盖茨的贡献大于保尔,因为比尔?盖茨对社会的贡献大家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而保尔只是过去的小说中虚构的人物。②保尔的贡献大于比尔?盖茨,因为比尔?盖茨侧重于对社会的物质贡献,虽然现在意义重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会逐渐贬值,甚至消失,而保尔侧重于对社会的精神贡献,是持久的,而且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对保尔与比尔?盖茨两人不能作简单比较,因为两人对社会贡献的侧重点不同,比尔?盖茨侧重于对社会的物质贡献,保尔侧重于对社会的精神贡献,这两方面就是个人对社会贡献的两种形式。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他的物质方面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方面的贡献。至于哪一方面的贡献更大一些,则是因人而异的。当学生对问题分析讨论至此时,他们的思维的障碍已悄然排除。其首功应归于该设问的准确到位。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还很多,如巧讲典故,以奇引趣;精读诗词,以诗牵趣;编写歌谣,以歌导趣;设置图表,以图增趣等等。只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充满兴趣的教学中,既接受了教育,又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真正达到政治学科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