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选择城市污泥作为修复对象,通过添加槐糖脂、鼠李糖脂、皂角苷3种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与柠檬酸复配溶液,从电流密度、排出液重金属浓度、试验后土体各区域重金属含量等角度,研
【机 构】
:
浙江大学滨海和城市岩土工程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浙江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科技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78425,51708507),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LQ17E0900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城市污泥作为修复对象,通过添加槐糖脂、鼠李糖脂、皂角苷3种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与柠檬酸复配溶液,从电流密度、排出液重金属浓度、试验后土体各区域重金属含量等角度,研究添加剂对重金属污染污泥电动修复的增强效果,从添加剂作用机理上进行分析,并从微观层面进行补充解释.试验结果表明:重金属的迁移主要发生在污泥中,排出液重金属浓度很低;阳极区处理效果最好,阴极次之,中部有重金属积聚效应;单独添加生物表面活性剂,在阳极区对Zn、Cu、Ni、Cd去除率最高的分别是槐糖脂(53.85%)、鼠李糖脂(44.26%)、鼠李糖
其他文献
不同的认识主体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统计认识从不同的认识目的出发,通过不同的角度认识统计对象可能造成认识上的偏差,以平均指标为例,说明认识上的偏差可能造成的结果并提出正确认
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在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陆地生态系统氮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不同生态系统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的来源组成、含量、化学本质以及在氮循环、
利用混合金属氧化物(IrO2-Ta2O5/Ti)电极在氯化钠电解质中产生的活性氯(氯气和次氯酸)灭活铜绿微囊藻细胞.活性氯在溶液中的生成符合法拉第定律,其浓度与电流密度和反应时间
建立了气凝胶玻璃的光学模型与动态传热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根据已有理论方法建立了其他5种对比玻璃的模型,分别是:双层中空玻璃模型、三层中空玻璃模型、高透型Low-E中空
通过遥感反模型、综合估算模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3个模型探讨了土地用途转换效应评价模型与方法。结果表明,遥感反演模型以植被第一生产力模型为代表,能够在较大尺度上
对2009年8月19~20日沈阳地区出现的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的环流形势为典型的副热带高压与西风槽相迎合的暴雨天气形势;地面气旋发展的辐合作用和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