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蒙·格诺(Raymond Quenean,1903—1976),法国著名小说家、诗人、文学批评家。生于诺曼底海港城市勒阿弗尔,后在巴黎大学攻读哲学,毕业后当过银行职员、售货员。1924年底起,投身于当时正在巴黎兴起的超现实主义运动,为《超现实主义革命》杂志写稿,发表作品。1930年,与超现实主义的领袖人物布勒东分道扬镰。1938年,进入著名的伽利马出版社担任审稿人,后任秘书长。格诺的第一部小说《狗牙根》(1933)获得了双猴奖,此后,他创作了不少小说。这些小说基本属于传统叙事体,它们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带有浓重的平民主义色彩,笔调诙谐幽默,在俏皮的话语中,却蕴涵着作者对社会重大问题的敏锐看法,如对爱情、死亡、忧伤、慵懒等的独特观点,这类小说有《最后的日子》(1936)、《柠檬的孩子们》(1938)、《严冬》(1939)、《我的朋友比埃罗》(1942)、《远离吕艾伊》(1945)、《圣格兰格兰》(1948)、《生命的星期天》(1952)、《扎齐在地铁》(1959)、《蓝花》(1965)等。其中的《扎齐在地铁》把口语、俚语、文雅的话语、话语后隐含的动作等杂糅在一起,一方面,是市井黑话,地铁切口;一方面,又是文字游戏,晦涩难懂。此作曾轰动一时,获黑色幽默奖,成为畅销书,作品还被拍成电影,广为流传。格诺的小说秉承超现实主义追寻梦幻、戏弄现实、揭示荒诞之风,以一种颇具特色的文体,使现实生活中的悲剧转变为非现实中的喜剧。他的东拉西扯、嬉笑怒骂并未掩盖住作品内涵的深刻,读者可以在滑稽的故事中、俏皮的话语中、调侃的文笔中,看出作者一种悲凉、忧虑的心境。在诗歌创作上,格诺同样有其独特的风格。他的诗具有散文化倾向,以滑稽可笑的文风,来体现怪诞的现实,它们抹去了诗歌与散文的"本质区别",试图让思绪如音乐一般从诗化的文字中飘逸游荡开来。他的诗集有《橡树和狗》(1937)、《齐奥》(1943)、《田园诗》(1947)、《致命的瞬间》(1948)、《便携的小宇宙》(1950)、《如果你想象》(1952)、《弹曼陀铃的狗》(1958)、《百万亿首诗》(1961)、《游荡街头》(1967)、《东拉西扯》(1968)等。在作品内容走向"平民主义"的同时,格诺在作品形式上却越来越钻入"先锋探索"的象牙塔。无论在小说创作和诗歌创作中,格诺都以异想天开的文字探索而在法国文坛上闻名遐迩。他的《文体练习》(1947)和《直杠、数字和字母》(1950)就是形式探索的典范。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下与格诺有密切关系的一个文学团体"OULIPO",它是"ouvroir de littérature potentielle"的简称,意为"潜在文学的创作实验工场"。"OULIPO"由雷蒙·格诺、弗朗索瓦·勒利奥奈等发起,创立于1960年,参加者有十几个作家和数学家。其中比较有名的有乔治·佩雷克、雅克·本斯、克洛德·贝尔热等。雷蒙·格诺精通数学,企图把数学的各种组合形式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去,彻底革新创作的形式原则,他的《百万亿首诗》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在格诺的领导下,"OULIPO"的名气越来越大,渐渐成为一个有特别的理论思潮和批评方法的"实验文学的研究团体"。他通过对现有文学作品的剖析,挖掘出存在于作品中的再创造的潜在可能性,并通过制定规则和发掘窍门,使文字获得一种视觉上的魅力,从而为文学寻找新的出路。从1951年起,格诺就一直担任龚古尔文学奖评委。同年,他开始领导《七星百科全书》的编撰工作,并编写"名作家"系列丛书。此外,他在电影、戏剧、歌词的创作上也多有成果(曾任戛纳电影节的评委),他还是翻译家,译过不少的英语文学作品。1989年,在他死后的第十三年,伽利马出版社开始出版他的全集,收入经典的"七星文库"。为使中国读者对雷蒙·格诺的文学实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我们推出了这一由小说、诗歌、小品、随笔等作品构成的小辑。《文体练习》(Exercices de style)创作于1947年,很难界定是什么体裁,它以九十九种不同的文体,包括动词时态上、形式体裁上、叙述语气上、文风的雅俗上,对一个发生在公共汽车上的小故事作了叙述练习,作品的体裁多达几十种,我们不妨把它称为"多文体叙事小品"。从中,读者可以见出格诺对文体学、叙述学的精心探索之一斑。《文体练习》发表两年后,曾改编为戏剧上演。《百万亿首诗》(Cent Mille Milliards de poèmes)是对诗歌进行的数学组合上的实验,写于"OULIPO"成立的当年,实际上,这《百万亿首诗》只有十首十四行诗,只是每一首的每一行都押同样的韵,同时这十首诗都单面排印,每一行沿实线剪开一直到书页的右边。这样,把书页任意折叠之后,每一首诗的第一行,与任何其他一首的第二行,再与任何一首的第三行,再与任何一首的第四行……一直到与任何其他一首的第十四行,都可以构成一首新诗。十首诗经过如此的任意组合,变成了一百万亿(1014)首诗。随笔作品《哲学家与流氓》(Philosophes et voyous)选自作者死后于1986年出版的《1939—1940年日记,哲学家与流氓》合集。短篇小说《在森林尽头》(A la limite de 1a for(?)t)写于1947年,译自作者死后出版的《故事与杂谈》(1981)。《历史样板》(Une histoire mod(?)le,1966)是一部文论,这里选译的只是开头部分。本小辑中还配发了几幅画,有格诺的自画像和素描,也有他作品中的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