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数的整除性”在数列中的应用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atisbianbia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以例题的形式探讨数的整除性在数列中的典型应用.
  【关键词】整除;数列;美列
  数学是培养人类逻辑思维最好的一门学科,数学的最基础概念就是针对数的一些认识.整除是数学研究的一部分,这一方面的研究延伸出“数论”这一分支学科.由于一个人对数的认识与理解的深度也可以反映出他对数学的领悟能力与理解能力,所以近年来在高校选拔考试中,就有很多出题专家热衷于对“数的整除性”认识的初步考查.下面作者用例题的形式初步探讨“数的整除性”在数列中的典型应用.
  1.数的同余问题
  例1 已知数列{bn}的通项公式为bn=23n,判断数列{bn}中是否存在三项成等差数列?若存在写出一组满足条件的三项,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分析 首先我们要尝试,假设存在三项ar,as,at(不妨设r  例2 已知数列{an}为等差数列,首项为a,公差为b,数列{bn}为等比数列,首项为b,公比为a,其中a,b∈N*,且a1  解 (1)由a1  (2)由am+1=bn,可得3+(m-1)b=b•2n-1,即b=32n-1+1-m.因为2n-1+1-m∈N*且b∈N*,所以b=1或3.又因为2=a  点评 不难看出这两小题经整除性分析就可以得到结果,属于较典型的“整除性问题”.
  例3 数列{an}满足:a1=1,a2=x∈N*,an+2=|an+1-an|,如果在2010项之前恰好出现666个0,求x的值.
  解 由观察可知1,1,0在这个数列中必成周期出现.设a2=x∈N*,出现第一个1,1,0之前的项为t项,写出数列{an}的前几项:1,x,x-1,1,x-2,x-3,1,…,由观察可得:
  当x为奇数时,出现第一个1,1,0之前的两项必为3,2,且出现1的个数为x-12,于是t=x-1+x-12=32(x-1),此时t可以被3整除;
  当x为偶数时,出现第一个1,1,0之前的两项必为1,2,且出现1的个数为x2,t=x-1+x2=32x-1,此时t+1可以被3整除.
  由出现666个0并以1,1,0为周期的项数为666×3=1998项.下面分情况讨论:
  如果第2010项恰为0,则t=2010-1998=12,由12+1不可以被3整除,而12可以被3整除,可得32(x-1)=12,于是x=9是奇数,满足条件.
  如果第2010项为1,第2009项为0,则t=2009-1998=11,由11不可以被3整除,而11+1可以被3整除,可得32x-1=11,于是x=8是偶数,满足条件.
  如果第2010项为1,第2009项为1,则t=2008-1998=10,由10不可以被3整除,而10+1也不可以被3整除,可知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
  综上可得满足条件的x的值为8或9.
  点评 本题关键在于找到x的属性,通过适当讨论解决问题,过程虽然有点复杂,但是体现了整除思想的重要应用.
  2.利用式子的变形处理问题
  例4 已知{an}是等差数列,{b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a1=b,a2=b2≠a1,记Sn为数列{bn}的前n项和,若b3=ai(i是某一正整数),求证:(1)q是整数;(2)数列{bn}中每一项都是数列{an}中的项.
  解 (1)设{an}的公差为d,由{b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a1=b1,a2=b2≠a1可知d≠0,q≠1,且d=a1(q-1)(a1≠0),b3=a1q2,ai=a1+(i-1)a1(q-1).
  因为b3=ai,所以q2=1+(i-1)(q-1),且q2-(i-1)q+(i-2)=0,于是解得q=1或q=i-2.注意到q≠1,所以q=i-2,由于i是正整数,因此i-2是整数,即q是整数.
  (2)我们用两种方法证明数列{bn}中每一项都是数列{an}中的项.
  方法一 设数列{bn}中任意一项为bn=a1qn-1(n∈N+).由(1)的证明可知,我们可以设数列{an}中的任意一项为am=a1+(m-1)a1(q-1)(m∈N+).现在只要证明存在正整数m,使得bn=am,即证明在m的方程a1qn-1=a1+(m-1)a1(q-1)中,m有正整数解.显然a1≠0,于是qn-1=1+(m-1)(q-1),即m-1=1+q+q2+…+qn-2,因此m=2+q+q2+…+qn-2.
  若i=1,由(1)的证明知q=i-2,于是q=-1,从而b2n-1=b1=a1,b2n=b2=a2.
  当i≥3时,由于a1=b1,a2=b2,我们只需考虑n≥3的情况.因为b3=ai,所以i≥3,由q=i-2可知q是正整数,因此m是正整数,于是数列{bn}中的任意一项bn=a1qn-1(n∈N+)与数列{an}的第2+q+q2+…+qn-2项相等,从而结论成立.
  方法二 因为q=i-2,所以am=a1+(m-1)a1(q-1)=a1[1+(m-1)(i-3)],于是bn=a1(i-2)n-1=a1[(i-3)+1]n-1=a1[(i-3)n-1+C1n-1(i-3)n-2+…+Cn-2n-1(i-3)+1]=a1{(i-3)[(i-3)n-2+C1n-1(i-3)n-3+…+Cn-2n-1]+1}.
  当i≥3时,取m-1=(i-3)n-2+C1n-1(i-3)n-3+…+Cn-2n-1,于是m=(i-3)n-2+C1n-1(i-3)n-3+…+Cn-2n-1+1∈N*,即数列{bn}中的第n项为数列{an}的第m=(i-3)n-2+C1n-1(i-3)n-3+…+Cn-2n-1+1项;
  当i=1时,则q=-1,那么b2n-1=b1=a1b2n=b2=a2.
  综上{bn}中每一项都是数列{an}中的项.
  例5 已知数列{an}的通项为an=2n+1,若an可以写成ab(a,b∈N*,a>1,b>1)的形式,则称an为“美列”,问数列{an}中是否存在“美列”?若存在求出所有的“美列”,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分析 列举前几项易发现23+1=32,但再列举就很难发现满足要求的“美列”了.怎么办?我们再从数的奇偶性方向考察一下,发现an=2n+1为奇数,则推出ab也为奇数,则a必为奇数.再考虑b,对b分奇数与偶数进行讨论.
  当b为偶数时,由an=ab和an=2n+1可知2n+1=ab,于是ab-1=2n,从而(ab2)2-1=2n,因此(ab2+1)•(ab2-1)=2n,由2n整除(ab2+1)•(ab2-1),可令ab2+1=2s且ab2-1=2r,则2s-2r=2,于是2s-1=1+2r-1,观察此等式,发现等式左边是偶数,所以r=1且s=2,从而ab2=3,则a=3且b=2.
  当b为奇数时,由an=ab和an=2n+1可知ab-1=2n,于是ab-1b=2n,因此(a-1)(ab-1+ab-2+…+a+1)=2n.于是2n整除此等式的左边.因为ab-1,ab-2,…,a,1中的每一项都是奇数,且总项数b也是奇数,所以ab-1+ab-2+…+a+1为奇数,因此2n整除a-1,于是b=1,矛盾于假设b>1,因此当b为奇数时不存在“美列”.
  综上只有a3=23+1为“美列”.
  点评 上面的解题过程都用到了分类思想,特别是对式子的变形,如qn-1=(q-1)(qn-1+qn-2+…+q+1),在两题中都是重要变形步骤,这正是解决此类题的难点所在,所以平时对于式子的变形要多加重视.
  数的整除性应用是比较困难的一个考查点,以前在数学竞赛中常常出现,在一般考试当中较少出现,属于比较“冷门”的知识点,但近年来在一些高考试题和一些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中有所体现,所以有必要对此知识点进行探讨,以期待对读者有所启发.
其他文献
数学教育的着重点应放在让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而逆向思维是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逐步让他们接受逆向思维的策略和方法,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最佳切入点,如何抓住教育契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本文从5个方面作了例析。  【关键词】思维的批判性
新课程改革中,課堂教学是改革的“主战场”,从教学方式上的转变促使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为了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一直在探索一种学习方式——小组讨论,在实践中也曾经历过只有热闹的表象而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实质提高的苦恼,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方式可以带来的学习效率使我们坚信不疑,孜孜以求,下面就如何把握这个问题谈一些看法。    注:“本文中所涉及
解题是数学教学中一个基本形式,一般学生都比较重视,但学生对题目往往不加选择,拿来就做,而不善于探索解题思路,不善于总结解题规律,据此,在解题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经常地有意识地向学生提出一些比较典型的题目,并引导他们去探索,对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提高能力十分有益,下面谈谈本人在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做法与体会。
【摘要】例題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剖析数学例题,能使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关键词】例题;提高;能力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摘要】阅读在词典中的意思就是读者和文本的对话.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得信息的过程,书面材料主要是文字,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为何要数学阅读,如何进行数学阅读,数学阅读究竟有何重要性,这些对于大部分教师和学生而言是一个陌生的问题.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来谈谈对以上问题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阅读;符号;公式;图标;重要性    阅读在词典中的意思就是读者和文本的对话.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得信息的过
【摘要】数学的产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数学的学习是个量的积累导致质的变化的过程,它在潜移默化间提高了人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推理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日本数学家、教育家米国山藏曾说过:“学生们在初高中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应用,很快就会忘掉,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脑际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却长期地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
【摘要】本文通过“置信度与置信区间”这两个抽象的概念,引出《概率》与《统计》中正态分布总体的概率性质和随机变量的定义,化抽象为具体,回归到生成或相关的事实,同时,也将这种“回归”用到了解习题上,体现一题多解.  【关键词】回归;事实;概率  数学的学习实际上是文字和符号的学习,这些干巴巴的文字与符号学生听起来比较晦涩.如果将这些文字符号所代表的思想与生成的或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听众将会是“柳暗花明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无形力量,是学好数学的保证,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数学活动的机会,深入钻研教材,抓住重点,把知识的各个侧面和各环节都展示出来,做到“讲中求精,练里务实”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务实;精讲;灵活;兴趣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