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教学中的系统与逻辑思维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ld2006_ld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提出用系统思维和逻辑思维贯穿化工原理的知识点讲授,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逻辑思维,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大局观。
  关键词: 化工原理 系统思维 逻辑思维
  化工原理是化工工艺类及其相近专业的一门主干课,是一门很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在系统地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实验教学,逐步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工程测试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化工原理实验具有承上启下、理论联系实际、从科学基础教育向工程技术教育过渡的桥梁作用,是化工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核心课程。
  由于本门课程属于工程科学,与原来所学的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等自然科学课程有较大差别,需要思维方式从严谨的科学思维切换到工程思维,对学生系统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要求较高,如何学好这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摆在化工专业教师面前的一个普适性的问题。结合课堂教学实践,通过把化工原理课程知识点以系统思维和逻辑思维为主线编排,以很强的逻辑关联性、层次性展示出来,并不断用系统思维在局部与整体之间切换视野,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点的过程中体会逻辑性与系统思维,从而很好地把培养学生系统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教学目标融合到课程教学中去[1-2]。
  一、透过现象抓本质与共性,培养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
  化工原理是在研究化学工业共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这门课程本身就是在不断透过现象抓本质和共性,不断拔高、不断凝练出来的理论,然后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并用实践检验理论或修正理论,最后回归实践,周而复始,不断凝练提升形成的。所以,课程讲授时把抽象凝练共性的过程体现出来,整个知识的脉络、逻辑层次就很清楚了,自然而然地就把知识点的讲授与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化工原理主要研究化工生产中的物理加工过程,按其操作原理的共性归纳成若干个单元操作,单元操作作为化工原理的研究对象,根据原理又可进一步凝练归纳为三类传递过程:动量传递(流体流动、流体输送机械、沉降与过滤)、热量传递(传热)和质量传递(吸收、蒸馏、干燥)。每一个传递又分为两个方面:原理和设备。整本书的大脉络就出来了,每一个细节知识点的讲授都时不时地切换到这个大脉络中,让学生准确定位所学知识点在逻辑层次中的归属,并与平行逻辑层次中的相对应的知识点对比学习,在加深印象的同时,促进总结凝练。
  二、抓主要矛盾,培养工程(系统)思维
  自然科学课程通常采用严谨的、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进行问题分析,而所分析的问题也大多处于理想条件下的非实际问题;而作为工程科学,化工原理所面临的是大量的工程实际问题;只有在错综复杂的各影响因素中,抓住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合理简化,才能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正确途径。这种思维方法上的转变凸显出工程思维的重要性。
  遇到新问题,解决问题最常用的思路:希望通过某种转化,比如理想化的假设简化,把新问题转化为熟悉的、已经解决了的问题。所谓理想化的假设简化,其实就是抓主要矛盾,理想化次要矛盾,做出科学合理的假设。这种处理思维在化工原理中很常见,也是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常用思维。在课程知识点的传授过程中,注意这种思维方式的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
  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有三类:热传导、对流和辐射。化工工业基本都是对流传热,很显然,对流传热是传热理论研究的重点。为了解决这个新问题,通过抓主要矛盾:流体和固体壁面之间对流传热过程的热阻主要集中在层流底层中。提出有效膜理论,科学合理地把处于次要矛盾地位的过渡区和湍流主体的传热阻力全部叠加到厚度为8的层流底层中,于是把对流传热这个新问题成功转化为熟悉的已经解决了的三层圆筒壁的热传导问题。适用于热传导的傅里叶定律也就可以用来解决化工工业中随处可见的对流传热问题了。
  类似的情况同样适用于质量传递过程。气体吸收单元操作中存在气液两相之间的对流传质,对流传质中又同时存在分子扩散与湍流扩散。实际情况中肯定是湍流扩散占主导,即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接近实际的新问题,同样是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传质阻力主要集中在相界面两侧的层流膜层。然后进行科学合理化的假设——双膜理论,认为流体主体没有浓度梯度即没有传质阻力,所有的阻力都理想化集中到两个虚拟的膜层内,于是把对流传质这个新问题转化成了可以用分子扩散这个熟悉的已经解决了的问题来求解。于是,适用于分子扩散的菲克定律被用来解决气体吸收单元操作的对流传质问题。
  综上所述,当以这样一种方式讲解知识点时,就给了学生一种全新的视野和感受,看到逻辑思维在表达时的清晰思路与明确的层级关系的通透之美,看到工程思维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避轻就重”与“直击要害”的简约而不简单。在逻辑思维与工程思维的美感的吸引下,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抛砖引玉,把这种思维和方法论应用到其他课程的学习甚至生活中。
  参考文献:
  [1]王志魁,刘丽英,刘伟.化工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2]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CZQ13004)。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建本科院校教研室应以专业建设为核心职能。衡水学院生物科学教研室在特色专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课程体系建设、青年教师培养、科研水平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凸显了教研室在专业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教研室 职能 特色专业  一、教研室的概念及其在新建本科院校中的作用  教研室是按学科、专业或课程设置的教学研究组织,是高校教研活动和教学管理的最
摘 要: 随着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要求的提高,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还要灵活运用税法理论知识,解决企业实际面临的税务问题。作者所在学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开设了《税法》课程,但课程教学目前仅限于理论教学,还没有开设相应的实践教学,作者探析《税法》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为完善税法课程、提高学生能力做铺垫。  关键词: 税法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随着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要求的提
摘 要: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电子白板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合理使用电子白板教学能够彰显幼儿的主体地位,提高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等。绘本教学本是传统幼儿教育的基本方法,将电子白板与绘本相结合,能够大大改善现有的教育水平,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 电子白板 数学绘本教学 教学应用  电子白板技术的发展,已经实现了大量资源的整合,能够非常方便地将文字、图画、动画
摘 要: 在我国中小学课堂中全面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是对我国传统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等的全面革新,并且只有通过这些革新措施,才能真正使信息技术课程有别于以往的计算机教育,真正使全体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全面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更是将该课程目标定位在充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面,实现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文章首先介绍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理论改革的背景,其次在此基础上对高中信息技术课
摘 要: 航海类高职学生的英语口语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口语教学在提高学生英语实用能力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学生口语水平的问题日益突出。作者以教学实践中的口语教学为例,运用哈默的ESA理论,分析得出运用该理论能够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 ESA理论 航海类学生 英语口语  随着我院校园双选会的到来和各类企业宣讲会的开展,人们航海类学生英语实用性技能的需求
摘 要: 伴随着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众多教师开启了改革探索之路。作者认为教师的个性便是点燃学生思维的阿拉丁神灯,物理教学的改革创新离不开教师的个性。本文从四个方面开展论述:幽默的个性,课堂导入的法宝;创新的精神:课程改革的关键;宽和的为人:教学相长的源头;个性的崇尚: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教学改革 教师个性  “一个教师如果失去了激情和敏锐,只靠娴熟的技巧从事教学,就
摘 要: 高考历史不回避热点,特别是“长效热点”,基本上每年高考题都会直接或者间接涉及,研究高考题发现试题在必修及选修中的比例不是均匀分布,而是有所侧重。这种“侧重”考查从一定程度上来讲知识点大多属于长效热点,在教育教学中要高度重视。  关键词: 高考历史 长效热点 教学启示  近年来,高考历史“长效热点”主要有历史上的民本民生、改革开放、“三农”问题、和平与发展、和谐社会问题、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摘 要: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小学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大部分农村小学的资源配置、教师学历、年龄层次、教学观念等远远落后于城市小学。本文将以县级行政区口岸县为例,分析城乡小学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的现状与差距,研究城乡小学教育资源均衡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关键词: 均衡性 小学教育资源 城乡差别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积极丰富的情感能推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是强化语文教学效果、优化语文教学的最佳手段之一。营造富有情感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有助于学生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寓情于教,诱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情感体验。那么,如何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呢
摘 要: 当前,流行文化对传统的语文教学造成了极大冲击,面对语文教育与流行文化关系的失衡现象,教育工作者要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流行文化元素,让课程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文章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实用语文》课程改革为例,阐述了语文课程在流行文化背景下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坚守自己的阵地,实现二者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流行文化 实用语文  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