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巧用乡土地理活跃课堂教学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e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乡土地理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学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直观体现地理基本知识,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灵活运用乡土地理知识进行教材处理从而达到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的目的。地理课堂中巧用乡土地理,能让学生更加有效的掌握课堂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使得教学内容生活化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达到了教学目标,验证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从地理中了解家乡。
  【关键词】乡土地理;运用;地理课堂
  乡土地理教材是展现本乡本土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是最生动、最直观的地理感性材料。竺可桢教授他的《地理教学法》一文中指出:“凡教学地理,必须自已知到未知,自儿童日常所惯于见闻之物,而推广至未睹未闻,自个人所受于环境的影响,而推论及于社会全体,是故教学地理,开始必须自本土地理着手”。他这里说的“本土地理”指的就是乡土地理。在新课程理念下,为了让学生能够达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通过乡土地理的结合,容易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有助于师生互动,既活跃了地理课堂,也让学生掌握了地理知识。在现实教学中,如何运用乡土地理来活跃地理课堂呢?
  一、巧用乡土地理,掌握地理技能
  对学生学习目的来讲,目的是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通过社会调查、野外观察等实践活动来培养、锻炼。在初中地理新教材的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乡土地理教学资源优势,将乡土案例渗透在地理教学中可以使初中地理教学更加的贴近现实生活,切实提高初中地理案例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地理不是地理教科书,而是活生生的地理环境本身。”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活学活用,有利于学生通过解决本乡本土的社会实际问题,掌握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如在学习 “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这个知识点,学生可以感受到本地夏季和冬季天黑时间的变化情况,或者早读课天空的亮暗程度,使学生加深对这个结论的印象。
  二、巧用乡土地理,激发学习兴趣
  乡土地理知识处在学生周围和生活中,既是学生所熟知,又是学生所爱好,随处可得的素材,但是,这些存在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通过教师点拨,乡土地理知识变得易懂、亲切、富有活力和感染力的特点。如长江中下游为何能成为“鱼米之乡”这个问题,通过地方的图片展示,形象的展示出鱼米之乡所必要的条件,同时也可以通过地方的气候、地形、自然灾害等方面去分析,结合乡土进行教材分析,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也能起到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可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使学生较快地进入学习的进程。极大的调动起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唤起学生地理问题的意识。
  三、巧用乡土地理,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在教材处理中,可以运用乡土地理资源,可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降低新知识的教学难度在初中阶段,具体形象思维仍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适当运用乡土材料中较为直观形象的部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如本地的茶叶种在山上,而水稻、地瓜、花生、油菜这些农作物种植在山下地形较为低平的地方。这时又接着问:“为什么这些农作物要种在不同的地形地势呢?”这就是引出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内容“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那么如何发展呢?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地形条件向学生解释,明了直观。教师结合中学地理教材举例说明,例如茶叶应种植在海拔高、排水好的坡地,加上本地山区多雾及酸性土壤,就适宜茶叶的种植;再如水稻是好温喜湿的作物,本地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夏季气候特征是高温多雨,加上山下的地形较为平坦,更有利于水稻的生长。从案例可以看出,结合乡土材料及生活实际,将课本知识巧妙的穿插其中,的确可以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四、巧用乡土地理,培养实践能力
  地理实践能力主要包括运用地图的能力、运用地理图表的能力、地理计算能力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的能力。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乡土地理内容丰富,包括这个地区的文化特征、人口状况、风俗习惯、自然资源、经济基础和环境保护等。乡土地理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个性和有效掌握已有知识的作用,促进实践中显示个人的才华和知识水平,使学生得到实践能力的锻炼,不断增长实践能力。利用乡土地理环境,建设几个有意义的好课题。如:家乡有哪些主要环境问题?如何整治这些环境问题?家乡的工农业生产布局有何特征,这种布局是否合理?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等等。
  可见,乡土地理的引导,可以从封闭式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充分让实践活动得到实现,学生在接触家乡的自然和人文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它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智能发展、以及地理实践能力方面,具有突出的效能。
  总之,在课程标准部分的乡土地理一节中规定:“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乡土地理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中学地理的教学应巧用乡土地理材料。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教学内容更易为学生理解、接受,也能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竺可楨.地理教学法.《地理杂志》.1929.2
  [2] 乡土地理在中学地理学习中的特殊作用.《学园》.2010.1
  [3]谈乡土地理知识的教学.《宁夏教育》.2009.1
  [4]乡土地理的教育实践研究.《福建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输尿管肾盂交界处狭窄是一种常见病,开放性肾盂成形术对周围组织损伤大,术后恢复慢等.我科于2001年2月~2004年11月对22例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病人行后腹腔镜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效果良好。
目的 讨论脑梗死伴有糖尿病患者护理特点及其意义.方法对56例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分析总结.在预防跌倒康复治疗,饮食上根据医嘱计算每天所需的热量分配3餐或4餐饮食.对其他合并症的护理制订严密的护理计划.结果脑梗死的总有效率73.2%,糖尿病及其他并发症均得到控制,无摔伤、低血糖的发生。
传统馆员绩效研究归结为实在论和价值论两大范式。自图书馆引入定额指标管理以来,实在论范式以目标管理为特征;从2006年开始向以绩效管理为特征的价值论范式转变。两大范式均未
远程护理教学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进行的一种新型护理教学模式.它既可以满足广大护理工作者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的需要,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进行学习.本文对远程护理教学系统的几种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着重讨论了远程护理教学的特点、功能及软件的开发技术,说明了基于windows 2000的Internet应用开发环境。
【摘 要】近年来,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在我国迅速发展。本文通过文献法,体育新课程理念、自身教学实践出发,,探究体育兴趣的培养,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关键词】体育课;兴趣;学生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少年强
【摘 要】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需要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并对教学环节进行全面的优化与提升,将创新融入到教学每一个板块,潜移默化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特别是要立足课堂营造创新的浓厚氛围,在教学各个环节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渗透。笔者长期从事小学美术教学,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摘 要】学生和教师,二者是课堂教学体系的重要构建要素,在课堂教学进程中展示和呈现着主体和主导的重要作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相脱离、相割裂的情况,学与教各自为阵、自行其是的情况。本文作者从提高教学效率,展现学教特性角度,对“先学后教”方式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简单论述。  【关键词】先学后教;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运用;学教成效  学生和教师,二者是课
以CNKI学术文献总库为检索源,检索1980—2009年间有关图书馆法方面的论文,通过对其分析和整理,探讨了图书馆法研究的现状,阐述了图书馆法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图书馆法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