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血型不相容亲属活体肾移植14例报告

来源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an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ABO血型不相容的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ABO血型不相容亲属活体肾移植14例,均为成人供者,其中AB型供给A型者4例,AB型供给B型者1例,A型供给O型者4例,A型供给B型者1例,B型供给O型者3例,B型供给A型者1例,根据受者的初始血型抗体效价,采取单用口服免疫抑制剂,或口服免疫抑制剂联合血浆置换、血浆双重滤过、利妥昔单抗等方法来个体化预处理受者,并监测预处理前、预处理后、肾移植术前及术后的血型抗体效价和其他相关指标。

结果

经个体化预处理后,14例受者在肾移植术当天血型抗体IgM、IgG效价均≤1∶16,术后2周内无血型抗体效价的反弹(即未超过1∶16)。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超急性排斥反应致移植肾功能丧失1例,急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1例,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1例,切口脂肪液化2例,急性肾小管坏死1例,骨髓抑制2例,肺部感染2例,泌尿道感染1例。所有受者围手术期均未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出血倾向或血栓形成)。14例受者术后随访时间为2~18.5个月,中位时间为7个月,移植肾存活率为92.9%,受者存活率为100%,末次随访血清肌酐中位值为92 μmol/L(n=14,56~652 μmol/L)。

结论

术前根据受者的初始血型抗体效价水平来制定个体化预处理方案,ABO血型不相容的活体肾移植是安全可行的。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冬虫夏草提取物对大鼠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Brown-Norway大鼠为供者,Lewis大鼠为受者,制备大鼠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移植对照组的受者移植后以生理盐水灌胃至术后8周;冬虫夏草低剂量组的受者移植后以冬虫夏草提取物5 mg·kg-1·d-1灌胃8周;冬虫夏草高剂量组的受者移植后以冬虫夏草提取物10 mg·kg-1·d-1灌胃8周。另设同系移植对照组,该组受者移植
期刊
目的分析心脏死亡供者中高危供者供肾移植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施行的心脏死亡供者中高危受者供肾移植38例的临床资料。所有受者均采用抗体诱导联合三联免疫抑制方案(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皮质激素)。术后对受者进行随访,并评价术后短期移植肾功能,受者和移植物的短期存活率,并追踪移植物功能恢复延迟(DGF)、急性排斥反应、肺部感染等发生率。结果截至2016年7月,对所
目的探讨移植物重量与受者体重比(GRWR)对儿童肝移植预后的影响及儿童肝移植中小体积供肝(低GRWR供肝)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共52例器官捐献儿童肝移植的临床资料,以GRWR分组,将儿童受者分为GRWR≤2%组(小肝组,10例)和GRWR>2%组(非小肝组,42例)。分别观察两组受者肝移植术后移植肝功能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两组受者的存活率
期刊
目的探讨多次心肺复苏后心脏死亡供者应用ECMO对器官的保护效果及移植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例经历多次心跳骤停和心肺复苏后以及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下器官保护的心脏死亡供者的病例资料。供者为男性,44岁,因"脑干出血、右侧小脑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于2015年7月20日入当地医院后发生心跳骤停,行首次心肺复苏;供者病情进展迅速,于2015年7月22日转入四川省人民医院,当天15∶55再
目的探讨3次肝移植手术的适应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了2002年4月至2014年4月间16例接受3次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分析3次肝移植的原因及预后情况。结果3次肝移植中,首次肝移植的移植肝存活时间数为392.5 d(1~1 230 d),2次肝移植的移植肝存活时间中位数为171 d(10~1 203 d);3次肝移植受者的围手术期死亡率为25%(4/16),术后1年和5年的存活率分别为37.5%
期刊
目的探讨婴幼儿肝移植围手术期血清血红素氧化酶1(HO-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选取2015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间因胆道闭锁接受亲属活体供肝移植的婴幼儿受者20例,分别于术前即刻及术后24 h、72 h、1周和2周采集受者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HO-1的表达量。以术前直接胆红素占胆红素总量50%(胆红素总量升高)为截断值,将受者分成直接胆红素低占比组(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