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分组教学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gu770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教学改革是必然的趋势,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分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凝聚力和集体的智慧,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取长补短,更是学生在学习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体现,大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分组教学 合作 凝聚力 观念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入到学会思考、学会学习上,使被动的接受方式学习转到主动探索性的求知学习,从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在目前的教育中,课堂仍是主阵地,因此,立足于课堂,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改革课堂的教学方法,是一堂语文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据此,笔者进行了分组教学的新尝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氛围,而课堂教学效果也有了初步的成效。
  一、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凝聚力和集体优势
  所谓分组教学,就是把学生分成小组上课。打破以往的单人单桌或双人一桌的习惯,把学生按小组(每小组四至六人)上课。这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集体的智慧,创造教师所希望的课堂学习气氛。如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做练习时,一个同学的困难,可以由几个同学在轻松的环境中加以研讨解决,在绝大部分语文成绩基础较差的学生中,教师也可以按组辅导,改变了以往课堂单一个别辅导的做法。为了激励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有时可以按组提问,避免提问个别学生,以免出现没法回答而出现的尴尬场面。也可以表扬一个小组的形式,达到鼓励了一大片的目的。由此可见,分组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凝聚力和集体智慧的优势,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精神
  在分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强调一个小组就像一个健康的人,小组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人体中的头、手、脚、心脏等部位,相互协调运作,缺一不可。具体说到语文知识上,它的分支众多而且理论空间大,学好一个知识点,经过与多人的共同参与探讨,会无形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因此,合作精神尤为重要。未来的教育要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教育的使命是教会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复杂性,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在学习中增长能力,提高智慧。故此,在一定背景下组织学生共同学习,相互协作,相互辅导,交互式学习等,把个人的思维与同伴的合作交流有机结合起来,在小组合作中学会间倾听、表达、交流、互助、信任,就会促进共同进步。如在教学《曹刿论战》一文中,我问:曹刿说“肉食者鄙”,那“鄙”在文中主要在谁身上体现出来了?很快就有学生指出,是鲁庄公。接着我又问:那鲁庄公的“鄙”在文中又体现在什么呢?其中,有个平时学习较差的同学很积极的回答说:“打赢了齐国却还不知道原因。”“仅仅是体现在‘胜而不知’吗?”他经过十几秒钟看书思考后回答:“打仗的时候鲁莽,不知道把握出击和追击的战机。”而后在同组员的帮助下还回答了“把战争的胜负寄托在神灵的庇佑上”的概括。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组教学,是有利于培养同学们合作的意识和精神。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激趣
  我在分组教学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的学生环境中更加主动自觉的学习,常常有意识的为学生创造一些竞争条件。比如,初中教材中有一篇《理解应该是双向的》课文,学习此文后我便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围绕中学生最关心的学校郊游活动的利与弊、愚公搬家还是移山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辩论前各组先是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研究了辩论的策略和应对措施。在辩论的过程中,各组据里理力争,表现了强烈的参与和竞争意识。这场辩论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提高了口头表达的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合作、参与和竞争的意识。
  四、有利于更新教学的观念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也是创新素质形成的主渠道。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首先就要更新语文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改变以往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教学方式,把思考的重心放到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如何深入到学生的情感世界,充分发掘学生的智慧潜能等方面,为学生营造一个理想的学习氛围。
  本班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较差,有些甚至讨厌学语文。据此,我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控制中,更有利于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和兴趣,由学生学习语文的状况而定教案,定课堂教学计划,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束缚,提供学生大胆表现自我的机会,对更多的学生给予鼓励,哪怕是一个小小的亮点都不要轻易放过,想方设法点燃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亮点。
  以上一些课堂教学的探索,虽然还不怎么成熟,但在本人的语文教学中,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已逐步喜欢上语文课,甚至期盼语文课了。最令人鼓舞的是在分组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参与、合作、竞争的意识和精神,并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了倾听、表达、交流、互助、信任,还学会了欣赏别人、建立人际关系和强化了个人责任感。
  
  (甘肃白银会宁县会师中学;730700)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