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抛弃 不放弃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r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使大批农村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部分留守儿童从小任性、散漫,不听家长的话。在学校,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按时完成,课后喜欢追逐打闹等。笔者是怎样教育引导他们的呢?以下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从起点出发,关注留守儿童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教师必须树立起自身良好的威信,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来培养学生的四个方面道德品质。道德品质的培养包括知(道德认识)、情(道德情感)、行(道德行为)、意(道德意志)等四个方面。在教育工作中,通过耳濡目染循循善诱的启发教育,将学校建成学生心中的成长乐园和幸福家园,就能使留守儿童对生活充满希望,并在幸福的生活中,养成良好品德。
  例如,班级男学生周某,生活在典型的“四二一”家庭里,其父母长期不在家,另外个别农村老人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因此他要什么,家人就给什么。课堂上,他随便说话,不能自控,作业拖拉。针对班上这类表现特殊的留守儿童,我采取以下措施,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榜样示范
  同座的两个学生,很多都是帮扶对子。一个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和一个学习态度有待端正的学生。平时,我就经常教育他们向同桌学习。
  耐心谈话
  对于像周某这类学生,我利用课后时间,把他们逐一喊到跟前,耐心地和他们谈心,进行说服教育。
  比赛激励
  同桌之间比一比,赛一赛。学生们一听比赛,劲头十足,“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写得好?”霎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只听见沙沙的铅笔声。那几位平时做作业拖拉的学生,现在也不好意思玩了,也埋头开始认真书写。
  二、从细处入手,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完整人格的形成
  如果让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学生的自信也就确立起来了,那么,他(她)也就很容易找到归属感。因此,要培养留守儿童的自信心,作为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用一颗爱心,时刻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从而促使他们形成健康完整的人格特质。
  例如,班里的汤某,个子矮矮的。刚开始学字母时,我们每天都把所学的字母进行过关检测。轮到汤某时,她把书捧到我面前,我叫她读给我听,她不读,我叫她跟在我后面读,她还是不读。她一味地低着头,手不停地卷着衣角。这可怎么办?一了解,原来,她父母进城打工,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不识字,回家无人教。从此,我课上更多关注她,多次让她上讲台当小老师,带领同学朗读字母。只要她有微小的进步,我便及时给予表扬,“汤某的字真漂亮!”“汤某的坐姿好端正!”课后,我发信息给其远在他乡的父母,告诉他们,汤某进步很快,并请他们经常给孩子打电话,分享孩子的进步,并给她鼓劲,渐渐地,汤某上课发言声音高了,每天所学的内容也能过关了……
  三、从行动落实,激发留守儿童自强向上情愫的重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矫正留守儿童过错行为不是一两次教育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学生有了改正错误的决心而再犯错误并不是屡教不改或不可救药,这是由于他们的意志力不够强,自制力不够好,是他们的心理年龄特征使然。坚定意志力,培养自制力是长期性、复杂性、反复性的工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读好书,用古今中外有志之士自强不息的事例武装学生的头脑,激发他们自强向上,克服惰性。
  例如,班里的张某,在其三岁时,他妈妈便抛下他,远走他乡,至今都没有音讯。爸爸常年外出打工,爷爷不识字,奶奶身体不佳,每天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就不错了。这个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上课不听讲,老是不停地捏自己的嘴唇。稍一批评,就哭个不停。有一次别人都完成作业回家了,他留在教室补作业。奶奶说了他几句,他笔竟然不动了,只是闭着眼睛使劲地哭。这可怎么办?“张某,你快点做,作业做好了,老师奖给你本子。”他还是闭着眼睛哭。“张某,做作业好快,作业一做好,老师奖给你贴画。”可张某笔还是一动不动。这时,我想起讲台抽屉里有几块糖果。我从里面拿出两块糖给张某,并说:“张某,你把作业做好了,老师就把这两块糖送给你。”张某听了,就慢慢地开始做起来,不到十分钟就做好了,当然我也兑现了我的诺言。
  总之,留守儿童养成教育,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客观需要。把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扎扎实实地抓好留守儿童的养成教育,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效。我们只有树立“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位留守儿童的信念,关爱每一位留守儿童,才能给予他们阳光、雨露,使其健康、快乐、活泼地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县李堡镇丁所小学)
其他文献
2003年9月12日《中国青年报》刊载了一则新闻: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背影》落选鄂教版中学语文教材。要问什么理由,也很简单:七成学生认为“父亲”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翻越铁路线;“父亲”的形象不够潇洒,缺少美感等。编选课文进入教材须征求学生的意见,这无疑是对学生的尊重,也体现了教育理念的进步,但若看看多数学生反对的理由,则不免太离谱了。不仅如此,还有“名教授”撰文推波助澜,认为朱自清父亲跳下月台横穿铁
教师专业成长离不开一定的外力因素,但关键是内驱力,内驱力是什么?有人认为是反思;有人认为是撰写教学案例;有人认为是阅读;有人认为是责任感,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教师往往会有不同的见解。反思是一种辨析;教学案例是一种提练;阅读是一种丰满;责任感是一种境界,它们犹如生在沃土上的百花,争奇斗艳。人们在欣赏美景的时候,其实遗忘了百花赖以斗艳而一直无语的土壤,是它默默的支持才有百花争艳的风姿。不同的
学校文化的形成是学校主体——包括校长、教师和学生所具有的共同理念,同时又是与特定的学校历史传统相联系的。许多著名的老牌学校的文化特征,与最初办学者的目标定位和价值追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近代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大同时也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是惟一以最高学府身份建立的大学,并催
《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内容以及综合使用这几方面技能的能力。可见听力技能是英语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能否体现,听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江苏省英语中考实行“人机對话”自动化考试模式以来,初中英语听力落后的情况有了一些改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對听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笔者曾對本校初一中643名学生做过一次听力调查,在第一遍录音播放结束后,只
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由此可见,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小学阶段是儿童刚刚走出家庭,接触社会,了解生活,学习知识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他们的基本道德观念、基础心理素质开始形成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儿童的身心发育速度很快,接
在重庆开县广褒的北部山区,有这样一种树,它扎根于岩缝之中,挺立于绝壁之上,任凭风吹雨打,总是一片绿色风范,它叫崖柏。在崖柏生长的那座神奇之山——雪宝山,也有这样一个默默奉献,执着坚守的人,他以赤子的情怀匍匐于瘠地书写壮丽,以奋发的秉性植根于大山奉献绿荫。从中学到小学,从乡政府到薄弱学校,从城郊到边远山区……他多次工作变动,人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每一步都有悖常理。走进深山,他只为了实现一个梦想,就是要
采访对象:王桂林。学生家长,其儿子已成为高级工程师。曾经是学校教改的先行者、主力军。双重身份吸引了我们的注意。  夏俊山:王主任,您曾经做过学校管理人员,也曾经是考生家长,您对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有没有什么想法呢?  王桂林:从学校管理的角度看,分数管理是最容易操作,最省力的管理方法。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你是不是好教师,是不是好学生?方法很简单:统一试卷,统一考试。然后把考试分数精确到小数点后面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专业素养关系到新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提升和高效课堂打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多维度、多途径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和重点。综观教师专业生活的现状,我们可以把促进或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归结为三类:一是外在的培养与培训,对教师进行专业服务和学术引领;二是个人的实践与自我反思,激发内驱力,促进教师个体实践行为的改进;三是建构合作共生
日出杲杲,玉兔西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似乎透着自然惬意而原始的农耕气息,也似乎演绎着生命周而复始的刻板更替,但凌宗伟校长的“日出日落”的系列风景,却是别样的多姿、多思、多智。  这些文字,记录了他的酸甜苦辣、他的喜怒哀乐、他的嬉笑怒骂……谈工作,论学习,说生活,道交友……笔端有的只是云卷云舒之下的闲庭信步,而没有正襟危坐的说教或做派。在看似絮叨的叙事中,我们得以看到一个真心爱生活,用心写生活,潜
调查显示,对不少新教师来说,课堂突发事件都是很难处理的一个问题。而要想有效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我们首先必须划分清楚课堂突发事件的可能类型。课堂是由师生组成的,因此,我们就可以从学生、教师以及师生关系这三个方面对课堂突发事件进行分类。基于此,课堂突发事件一般可以分为三类:因教学秩序混乱而造成的突发事件、因师生理解偏差而造成的突发事件以及因教师准备不周而造成的突发事件。本文即从这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