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和谐共处?

来源 :家教世界·V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epiece_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上中学之后,各个方面都产生了较大变化,学会了更好地独立思考,并且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处事原则,在这一关键时期,如何与孩子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成了每一个家庭关心的重点话题,面对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双重压力,家长们又该如何做到游刃有余?
   与孩子的交谈
   开学的前一天晚上,儿子让我陪他一会。我们在房间里一起聊如何与情绪对话,为什么深呼吸有帮助,可以怎么做冥想。他突然对我说:“你发现没有,你常常习惯用第三人称的视角去代替第一人称。”我愣了三秒,企图理解他想表达的内容:“比如,自然状态下我們看不到自己的鼻子,我们对自己鼻子的认识其实是来自第三人称的视角。” “我们脑海里的任何东西都是你在不同瞬间第一人称视角的串联。”
   我躺在床上,消化着他的话,似懂非懂。他不再是那个我一眼就可以看穿的小孩,感觉熟悉又特别陌生。有时候就像走进一个迷宫,前面被一堵墙拦住去路,身后也无处可退,我只有思考刚才是从哪条路走进来的,是不是判断失误了,理解错误了?我可以怎么做才能找到正确的路?要不要再试一试?但更多时候,惊喜总是不期而至,下一秒就看到了闪烁的光亮,在长长的神秘的迷宫里,就像发现了一处又一处宝藏。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满是宝藏,需要我们用智慧的眼睛去欣赏,以足够的耐心去等待,顺着他原来的脉络,细细地去挖掘。
   青春期带来的变化
   升入初中以后,儿子变化很大。这一年的时光像被施了魔法那般绚烂,在他身上留下五彩的印记。他似乎更清晰地知道“我是谁”,对“要去向哪里”也有了朦胧的轮廓(是的,他还没有坚定具象的理想);他的语言更有魅力了,常常一句自嘲或者冷幽默就化解了尴尬;时常说出一些超出我对他认知的话:比如自我、认知、人格;他开始越来越多地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什么是孤独,思考如何看待和父母的关系;暑假里我第一次知道,原来他是一个器官捐献的拥护者;他说:“妈妈你放心,我现在不会谈恋爱的,因为我还没有负责任的能力。” 我再也不说我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做了这个公众号,因为有一次在和我们聊到亲密关系时,他说他感觉在自己身上看到了我的影子,问我是不是把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寄托在他身上。那一刻我才知道,他对此是有压力的,虽然我有着洞察,但依旧没有真正地把自己和他分离。
   他依旧会情绪化,有管理不好自己的时候,绕来绕去又去拿了手机;有行动力差的时候,攒足了劲最后还是雷声大雨点小;在某些学科上,深度思考的习惯还没有养成;偶尔不安全感还是会冒出来。但这就是完整、真实的他,是这个阶段成长的全部。读他,真的就像读一本书,伴着好奇感、新鲜感,偶尔也有忐忑,不知道后面的情节是怎样的跌宕起伏。但我一直坚信的是,这会是一部有内容的书。我喜欢这本书。
   两件重要的事
   当孩子进入中学后,我们可以为他做的事真的越来越少。你是不是也做了很多努力来适应孩子的这个阶段?都做了些什么呢?回顾过去这一学年,将点点滴滴归纳、指向,我似乎只做了两件事:
  经营亲子关系,努力成为他的好“朋友”。
  亲子关系的经营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灵活、智慧的存在。其中最重要的是理解,虽然很多时候我并不赞同他的某些行为,但我抱着理解的姿态去表达和沟通,就可以获得他同样的理解。有些父母也经常向我表达困惑:“我明明也对他很好啊,一直陪伴,给他做饭,上学接送,为什么我们的亲子关系还是很差?我还是完全不懂他?” 我想,大致是因为虽然做到了陪伴,但只是陪着,没有深度的交流。青春期孩子对理解、精神共鸣有着强烈的渴求,如果不能上升到精神层面的交流或者交流太少,依旧不能称之为好的亲子关系。
   丰富他的“素质教育资源库”,努力成为他的好“战友”。
   对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父母总是很矛盾。如果要走国内中高考路线,必须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学习校本课程上,但又担心校内太忙,会挤压孩子用来发展素质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最后变成只会学习的书呆子。我也曾有过这样的担心,但最后发现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完全不矛盾。素质教育最大的主体在家庭,责任方在于父母,即使孩子身处我们所谓的“县中模式”,这和发展孩子的综合素质也并不是对立的。素质教育不是狭义的琴棋书画,从学习本身学习如何理解问题,如何克服困难,如何深度思考,如何坚持不放弃,也是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的方面。素质教育还在父母的格局和视野里,认知拓展、批判性思维、逻辑架构、情商养成等都是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养成的素质。孩子不会天然养成这样的能力。丰富孩子的“素质教育资源库”,除了保持自己的持续学习,不让自己成为孩子太低的天花板,我做的最多的就是给孩子挖掘好的阅读资源。阅读可以弥补父母教育的局限性,我们有认知边界,有些道理即使我们自己理解,也无法给孩子输出恰当、成熟的语言,但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也许他会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分享具体做法
   我努力寻找适合孩子阅读的材料,不仅仅希望他摄入健康、营养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为了珍惜宝贵的时间。虽然阅读要广泛,但在有限的时间里必须要有一定的指向性,不能漫无目的。同样一个小时,阅读不同的内容,“性价比”是不同的。这可能比较功利,但却很现实。阅读资源库的筛选,也要紧密结合孩子的发展阶段、认知水平、兴趣喜好。比如,我看到他在《苏菲的世界》这本书上做了好多记号,就买来《弗兰妮与祖伊》送给他;比如某段时间他对诗歌很感兴趣,我们就商量那段时间集中读诗歌、散文,把汪国真、顾城、宗璞、海子、徐志摩、林清玄的作品等连续着读完;读完后他发现自己最喜欢林清玄,我们就又买了全套;比如他很喜欢看《舌尖上的中国》,边吃着美食,边看上一集是非常享受的时刻,我就送了汪曾祺的《人间至味》给他,读的过程中,又买了梁实秋的《雅舍谈吃》。我时常在想,10年后,再看到我们的孩子,当他们从少年长成一个青年,他会是什么样呢?虽然这不是我们能左右的,完全不需要也不可能需要我们的设计,但我充满了好奇,你也会这样吗?
   我想,我们可以给予他们的最好礼物,不是物质,不是确定性,而是可能性。一个有可能性的孩子,会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课标规定:“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这充分说明将“数学学习回归生活”是新课程理念下转变小学数学教育观念的一个重大命题。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找准生活与知识的契合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应用解决数学模型的经验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现谈几点做法:  一、在生活中发现数学——促进学生思维生成  数学教学,应
前段时间教师节,我的朋友圈被好多教师朋友收到的教师节礼物刷屏,他们展示出来的很多礼物都是学生送的,我不禁深思,我们的孩子,他们是否能真切感受到他人的善意,并发自真心地感恩他人?   有一位10岁孩子的妈妈,平时生活上细心照顾孩子,在学习上严格督促孩子,孩子也如这妈妈期望的一样,成绩十分优秀。   有一天爸爸刚好出差,妈妈突然身体不舒服,但她还是如往常一样,赶回家给孩子做好晚饭。晚饭的时候,孩子看到
就让我们带着种种疑问,翻开这本绘本吧!草儿绿,花儿红,小河边上好风景,在大树下面,一只毛茸茸的小白兔正在“呼噜呼嚕”地睡觉呢,她睡得可香了!   正在这时候,只听见“咕咚咕咚”,把小兔子惊醒了。小兔子想找到是哪里发出的声音,可是她左看右瞧,四周静悄悄的,小兔子害怕极了!  小兔子拼命地跑,跑着跑着,只见她嘴巴张得大大的,红宝石似的眼睛也因为害怕睁得圆圆的。她边跑边喊:“咕咚来了!”狐狸问她怎么回
何伟,《家教世界》杂志特约作者,福禄贝尔幼儿园园长,福禄贝尔绘本馆馆长。  扫一扫,码上听书  我上小学时没有现如今这么丰富的暑期生活,一到暑假,独自在家反而无聊起来,到农村亲戚家小住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大中午下地、光着脚丫下水塘、跟个野人似的爬树、逗弄猪圈里的猪……那玩得真叫一个疯。也不知道编导们是怎么想的,明明知道我们作业很多,为啥还安排那么丰富的暑期档,上午作业时间会播《东方小故事》,午睡起来
中班是个关键期,对将来孩子上小学有承前启后打基础的作用。小班入园的一年,孩子适应园环境、园群体、园节奏,重在了解幼儿园生活的相关要求。  到了中班,孩子们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基本上就是要从此时开始抓,并逐渐养成。这是影响孩子一生的新起点,此时此刻开始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引导,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就将更加理想。如果做得不合适,一旦引起了幼儿的厌恶情绪,就会影响孩子长大后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甚至需要花费大量
自打儿子正式开始了他的幼儿园生涯以后,我和孩子他妈就开始念叨,是不是该给他报个啥培训课程了?你看别人家的孩子,个个都有着一身的才艺,跳舞画画,轮滑积木,样样精通。再转头看看正在和想象中的怪兽认真搏斗的儿子……要不咱们先报个英语课试试?  培训机构走一圈,激起了我的学习热情  说走就走,在孩子的学习道路上,父母都是雷厉风行的。我们四处咨询各种培训机构,预约试听课程。刚开始,我还满不在乎地跟老师表示:
营收恢复,新问题出现  2020年12月28日,微博发布了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其营收为4.66亿美元,相比2019年同期的4.68亿美元基本持平,这一数字超过了华尔街分析师预期的4.37亿~4.59亿美元。其中,广告营收为4.17亿美元,已连续两个季度环比增长20%以上,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  运营数据方面,微博未能将2020年第一季度的增长趋势延续下来。截
1  前几天被闺蜜约出来逛街,果不其然,她的本意其实是想找我倾诉。  闺蜜有个4岁多的男孩。  她说,儿子最近喜欢上了她的化妆品,每天都要坐在她的化妆台前,拿着粉饼、口红什么的,学着她的样子在自己脸上涂涂抹抹。她十分烦恼。  我说:“非常正常啊,对于宝宝来说,比较爱模仿,有可能是看到你在化妆啊。你给孩子买一套化妆类的玩具就成了啊!”  “不是,不是。”闺蜜立马反驳道。  “我倒不是说舍不得给他买套
“缝合”是讲究黄金配比的  《生化危机:村庄》通关之后,几乎所有老玩家都有个共识,这是尽量浓缩了“生化危机”系列几乎所有优秀元素的集大成作品,并且“缝合”得比较精细,什么都有,但并不混乱,不同异色的拼图之间衔接着清晰而自洽的内在逻辑,所有内容都有极为舒适、大众化的深浅度,绝对是下过一番功夫微调的。  细节呈现上,首先可以称道的是AVG类型游戏必备的解谜环节。《生化危机:村庄》极大程度上还原了老“生
澳大利亚一个被互联网遗忘的国家?  澳大利亚是真的地广人稀,它是全球面积第六大的国家,760多万平方公里,但人口只有2500多万,而国内深圳一个市,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就已经接近这个数字了。在澳大利亚,除了南海岸等沿海人口集中,很多人是分散居住的,有些地方没有光纤和宽带,在某些区域,甚至手机都没有信号。因为人太少,基础建设成本太高。人口少,地方大,澳大利亚的基础建设不够完善,这为互联网本土产品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