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府中秋赏月:团圆里藏着无处不在的裂隙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ttyang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75回,这是《红楼梦》里最后一个中秋节了。大概每个家族在气数渐尽的时候,人丁就会不知不觉稀疏下来,生育能力是很直观的家运指标。人都没了,还能干成什么事?更别提遴选择优了。
  《红楼梦》一书,从头到尾,贾府里不断有人死去,却不见有婴儿降生。要么怀不上,比如邢夫人、尤氏、秦可卿三位;要么千辛万苦怀上了却留不住,比如凤姐、尤二姐,各自流产过一个男胎。宝玉为什么一直可以是巨嬰,这都是人口顺差的后果。
  这种感觉平日里不觉得,只有到了团圆时分才分外明显。这不,中秋佳节,贾母说:“常日倒还不觉人少,今日看来,还是咱们的人也甚少,算不得甚么。想当年过的日子,到今夜男女三四十个,何等热闹。今日就这样,太少了。”
  尽管府里月明灯彩、香烟缭绕,桌上月饼、瓜果等祭品丰盛,地下拜毯平铺、锦褥华丽,到处洋溢着过节的热闹气氛;尽管盥手上香,磕头拜祭,该做的仪式都一一做毕,该有的礼节都一一到位;尽管大家也因贾母一句“赏月在山上最好”,集体不辞辛苦爬上凸碧山庄;尽管“凡桌椅形式皆是圆的,特取团圆之意”;但到底是冷清了。
  该来的都来了,大家团团围坐,也“只坐了半壁,下面还有半壁余空”,从前的桌子如今坐不满。于是,贾母把另一边的女眷也叫过来,场面才勉强看得过眼。那一刻,隔着书本都能感到贾府成员们隐隐的不可言喻的压力和尴尬。
  贾母提议击鼓传花,传到谁手里谁就讲个笑话。两个儿子分别讲了个笑话,但他们的笑话都有毒。
  老二贾政一向以道学著称,不苟言笑。桂花传到他手中时,大家互相挤眉弄眼,颇多期待。然而这个号称“大有祖父遗风”的人,却讲了个巨恶心的笑话:一个怕老婆的人舔老婆脚,舔吐了,解释说是月饼和黄酒吃多了反酸。这个笑话一点也不好笑,大家却都笑了。对平日迂腐的小儿子今天的自我放飞,贾母也一笑置之,还揶揄说,快把黄酒换烧酒,免得儿子回去受苦。
  大概这种粗俗对贵族们来说也是一种新鲜的刺激。只是不知道,从此刻开始,他们低头看着桌上的月饼还有没有食欲?
  贾政一个读书人,是从哪里得到这等低级笑话的呢?在他的圈层里,谁会给他讲这种粗鄙的故事呢?想来想去,也只有赵姨娘,听那口风甚像。
  老大贾赦一向任性,他讲的笑话很幽默,但在这种家族聚会的场合里讲非常不合适。他讲的是母亲病了,儿子找针灸婆子来看。针灸婆子说是心火重,针一下心就行了,但“不用针心,针肋条就好”,因为天下父母大多偏心。这个讽刺母亲偏心的故事不低俗肤浅,又有包袱,大家听了都笑。只是另一个母亲的心,被刺痛了。
  贾母过了半天才笑:“我也得让这婆子针一针就好了。”她敏感地觉察到大儿子是在影射暗讽她。贾赦连忙解释,但他是不是故意的,只有他自己知道。贾母表面没有再计较,但分明是叫这个针心的故事扎心了。
  母子三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呈现了出来。贾母对两个儿子的爱毋庸置疑,但还是有区别:对老实的小儿子是宽容宠溺,对浑浑噩噩的大儿子却委实有点“想说爱你不容易”,别忘了他们之间曾经大闹过一场,因贾赦要纳贾母的贴身丫鬟鸳鸯做妾,把贾母气个半死。他们互相之间早就有了嫌隙,所以今夜对话才格外敏感。就像有过折痕的卷尺,不管是拉出还是收回,到折痕的地方总要卡一下,再难恢复光滑如初,哪怕是血亲也不能例外。
  接下来是年轻一辈写诗。
  宝玉、贾兰和贾环不讲笑话,写诗。这一场面也颇有看头。
  宝玉写得还凑合,贾兰写得比宝玉强,贾环写得比贾兰还要有新意,让贾政刮目相看。但贾环的诗主题出了问题,诗中隐隐透着不爱读书的意思。文笔再好,思想不正确。作为一个焦虑的父亲,贾政气不打一处来,挖苦他们俩是“两难”,难教导的意思。贾赦却持不同意见,说贾环这样写很好,不失侯门气概,没有穷酸相,还拍着贾环的头说:“就这么做去,方是咱们的口气,将来这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袭呢!”这分明是挑事儿。
  他自己就是袭官的受惠者,特别信奉不劳而获,有一种毫不顾忌别人感受的嘚瑟劲,也不管他弟弟才是个六品官。这大概也是贾母看不惯他,而对贾政宽厚的原因。
  但让人不能理解的是,他为什么要这么鼓励贾环?世袭官职一般来说都是长子来袭,贾政三个儿子,本来该老大贾珠,但他早夭了;往下传也该次子宝玉,再怎么也不该老三贾环!除非宝玉也死了—这话简直是恶毒。
  他很快就因为作妖遭了报应—提前离席出去接待门客们,一出门没走多远,就被石头绊倒崴了脚,脚面子肿得老高。贾母听了,很急,连忙派邢夫人回去看,又派人去瞧—到底是当妈的。但她还是没忍住,自嘲说:人家都骂我偏心了,我还瞎操心。
  至亲之间的恩怨从来都是一笔糊涂账,算不清的,再气不过也还是放不下,只是每想起来总觉得意难平。
  接下来,贾母带大家听笛子: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
  宋代诗人陈与义有词曰:“长沟留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贾母是骨灰级女文青,当知道月色与笛声是标配。
  大家一共听了两曲。第一曲洗心,天空地净,大家寂然静坐,听得一片澄明,都赞好。第二曲伤心,竟然有了呜咽之声,凄凉悲怨。贾母带头落下泪来,年老之人对于音乐的理解感受自然更不同些,很难不联想到人生。大家又连忙劝说,又喝了一回酒。
  但气氛再难回热了。节日都是这样,最易高开低走,所有的喜悦在通往喜悦的道路上就蒸发了。这时候有人不断悄悄溜走,王夫人解释说:她们都熬不住了,毕竟已是四更天,即深夜一两点了。
  到最后,贾母跟前的孙女只有探春在坚守。迎春、惜春、黛玉、湘云都不见了。贾母说:“三丫头可怜见的。”这样的时刻才最考验耐心,当然,长辈们看到的是孝心。在某种程度上,孝心就是耐心。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就冲这一点,探春怎么能不得长辈们的欢心?
  贾府人过中秋,尽管吃的月饼是内造的,比别家的香甜,月亮是在山顶上看的,比别家的显大,但在本质上和别家没有区别。那些人生的不圆满,不会因为过节而被弥补,反而会愈发凸显;那些表面一团和气而底下潜藏着的暗流涌动,不会因为过节而平复,近距离交流时反而需要倍加小心,避免踩雷。那些人与人之间的裂隙,不会因为过节而被封糊,反而在刻意平和喜悦的气氛下,会更无所遁形。
  刨开贫穷富贵,天底下所有的家庭都一样。
  《红楼梦》好看、耐看,因为它在金粉华丽的贵族生活的底子上,描画着天下人共同拥有的喜怒哀乐。人们在这里,一样能看到七大姑八大姨、三婶子二大爷们的影子,看别人家的故事,想自己家的事情,是一种很有趣的感觉,这就是经典的世情小说的魅力。
  编 辑/羽 川
其他文献
看这部电影是在八月末的上海。散场时间是下午六点半,夕阳西下,华灯初上。我骑着共享单车回两公里外的住处,胃里空空如也,心里却揣着一个故事。路口红灯还剩20秒,临街小店的音响里飘出歌声:“我在他乡,望着月亮……”  与威廉·肯尼迪的名作《紫苑草》一样,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同样关于无心之过以及痛苦、出走与试图回归。  主角李·钱德勒半夜出门买啤酒时忘了给壁炉加防火屏,归来时房屋已成火海,三个年幼可爱的
清宫之中,服務皇室的太监、宫女以及内务府等衙门的人数以万计,这些人进进出出皇宫势必引起安全问题,也难免有人浑水摸鱼进入皇宫大内,为此,清代统治者进行了一些必要的管理,对于经常出入禁宫的人发给凭证——腰牌。  清官的门禁十分森严,大小衙门及内务府各处听差人役出入禁门全部由内务府颁发火印腰牌,即栓绳别在腰间,作为出入凭证的木牌。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以前,腰牌上不填写衙门名称,所以一旦出现问题就不
二战刚一结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便进入了冷战状态。他们谁也不想先挑起核战争,于是培植间谍玩起了“无间道”。他们都想通过窃取对方军事机密,开展军备竞赛来巩固自己的霸主地位。  1980年,美國中情局制订了一份瓦解苏联的绝密计划,代号“解放原理”,旨在收买苏籍的专家为美国效劳。经过挑选,猎头把目标锁定在阿道夫·托尔卡切夫身上,因为他是苏联军用飞机导航系统的设计人之一,他的父母曾遭到斯大林的清洗和迫害,
姚宏,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多篇作品入选《中国杂文年(精)选》《中国年度最佳杂文》,获全国第五届鲁迅杂文大奖赛三等奖。主编出版散文集《军歌嘹亮》、通讯集《一路英华》。  鸦片战争之前,杨芳乃大清上下公认的名将。彼时,盛世早结束,衰世已开端。靠溜须拍马、吹拉弹唱当上将军者,屡见不鲜,但杨芳不在此列。他是靠过硬战功,步步升迁,七任六地总兵、十任六省提督,绘图于紫光阁上,称他为道光朝第一名将,实至名归。 
《红楼梦》可谓自问世以来中国最畅销的一本书,书中还较多地涉及书画、古董、家具等。从曹雪芹的文字描述中不难看出,他是个懂书画、善书画的行家,在这方面的知识非常渊博。史料记载,曹雪芹确实“能诗善画”,是位“爱将笔墨逞风流”的画家。  曹雪芹本人的书画水平到底如何?他的忘年交張宜全在《题芹溪居士》中用“羹调未羡青莲宠,苑召难忘立本羞”这句诗拿他与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相比。他的好友敦敏说他是唐代大画家曹霸的子
400年前,江苏有位少年读到《晋书·陶渊明》时,立下誓言:“大丈夫应当走遍天下,朝临烟霞而暮栖苍梧,怎能限于一地终老此生?”于是从1608年开始,22岁的他徒步跋涉,历经30余年,开始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他走过荒凉的穷乡僻壤,到过人迹罕至的边疆地区,冒着生命危险,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并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留下60余万字的游记资料,经由后人整理成书。  他就是徐霞客,而那本书
天聪九年(1635年),察哈尔部林丹汗的儿子额哲随母亲归顺皇太极后,皇太极先将自己的次女固伦公主嫁给了他,随后又册封他为和硕亲王,位列蒙古王公之首。在皇太极的登基大典上,额哲的朝位列群臣之首;至于皇太极日常对额哲的赏赐更是频繁。  皇太极一方面已经做到他能力范围内对于察哈尔蒙古的礼遇,另一方面也十分注意对察哈尔余部的防范。皇太极将额哲为首的察哈尔部众安排在义州边外的孙岛、习尔哈地方,一来该地距离清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最热血的一句台词是“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但你知道“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话的出处吗?就是明朝思想家袁了凡撰写的《了凡四训》。哪吒很励志,袁了凡的故事比哪吒更励志。  袁了凡本不叫袁了凡,而叫袁黄,号学海。  明朝万历年间,他出生于浙江嘉善。幼时,袁黄的父亲就病逝了。母亲对他说:“你放弃科考吧,去学医,不仅能赚钱,还能救济世人。”袁黄说:“可是我很想读书啊
19世纪,欧洲城市化的速度很快,很多农民进城生活,导致种地的人变少,而吃饭的人还和以前一样多。  为从大自然中找到最好的肥料,提高单块农田的产量,德国人李比希到南美洲考察,登上秘鲁海岸附近遍布鸟粪的钦查群岛。经试验,岛上这些干透的鸟粪便是极佳的肥料,富含农作物所需的元素,能让土豆的产量翻两三倍。  这一消息传开后,欧洲国家纷纷跑到秘鲁买鸟粪,仅1850年1月到1851年4月,秘鲁就卖给英国13.5
众所周知,曾国藩一生遭遇过三大危难:一为靖港,二为湖口,三为祁门。因为哪一次都与自杀联系在一起,但他哪一次也没死成。  其实,曾国藩的三次危难还真没炒作得那么危急。  靖港战败,曾国藩忙不迭跳水,而此时的湘军主力由塔齐布率领,正与太平军在距离靖港不远的湘潭大战。还不知道鹿死谁手,就搞出这么一出自杀的乌龙。曾国藩面对危难,心态还真是脆弱。  如果说靖港一跳是因曾国藩初出茅庐,心态不平稳有情可原,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