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颅脑创伤后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临床特点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pdav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儿童颅脑创伤后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3年10月行有创颅内压监测的颅脑创伤儿童68例,按年龄分为0~2岁组(13例)、2~7岁组(33例)和7~16岁组(22例),分析不同年龄组的颅内压、脑灌注压随时间、年龄的变化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和影响因素. 结果 术后24 h左右颅内压达高峰,脑灌注压达低谷,前者在3~5d后逐渐下降并稳定,后者在2~3d后轻微回升并稳定.颅内压水平:0~2岁组(16.1 ±1.6)mmHg,2~7岁组(16.9±1.6) mmHg,7~16岁组(19.9±1.5) mmHg,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灌压水平:0~2岁组(52.5±2.3) mmHg,2~7岁组(54.3±1.7)mmHg,7~16岁组(58.0±1.9) mmHg,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颅内压≥30 mmHg、脑灌注压<40 mmHg与患儿预后不良有关. 结论 制订年龄特异性的颅内压和脑灌注压治疗阈值,对颅脑创伤儿童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25例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患者,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7~ 14岁,平均11.4岁.合并伤:肘关节脱位7例,外髁骨折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肘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可吸收棒内固定组(A组,13例)和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组(B组,12例).术后均采用石膏托固定.A组术后2~3周开始功能训练,B组术后4
骨盆骨折占全身骨折损伤的7% ~8%,致伤原因通常与高能量损伤如交通伤、高处坠落伤等密切相关[1].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骨盆环损伤骨折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占所有钝性碰撞伤比例的20%[2].Tile[3]将骨盆环损伤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按损伤程度由轻到重依次为A型(稳定型)、B型(旋转不稳定但垂直稳定型)、C型(旋转和垂直都不稳定型).临床中Tile B型和C型为不稳定骨盆环损伤骨折.自185
期刊
髋臼骨折的治疗一直是创伤骨科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钢板固定存在钢板塑形和放置困难、术野暴露受限制、周围软组织遮挡、打螺钉困难等缺点[1],且早期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优良率仅76%左右)[2].拉力螺钉治疗髋臼骨折的历史由来已久,1988年Reinert等[3]就提出用2枚拉力螺钉分别固定前、后柱来治疗横断骨折并取得良好效果.自此,因其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费用相对低廉等优势,拉力螺钉固定
期刊
目的 探讨后路节段性椎弓根钉固定结合伤椎硫酸钙骨水泥强化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0例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其中20例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撑开复位联合伤椎置钉(节段性固定)和硫酸钙骨水泥强化,无后外侧植骨融合(联合治疗组).以同期按随机数字表法选择的采用传统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的20例胸腰椎骨折为对照(传
手部外伤后的皮肤软组织缺损,伴肌腱、骨外露是手外科较为常见的外伤.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局部皮瓣转移、游离皮瓣、腹部皮瓣等.随著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患者治疗效果要求的提高,穿支皮瓣在临床工作中应用越来越多,并且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笔者201 1年6月-2013年12月采用尺动脉腕上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 5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期刊
本刊编辑部已启用万方数据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并将其作为审稿的一个重要工具。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为互联网在线模式,设有强大的文献比对数据库,实时更新,具有科学性和专业性。该系统可以自动检测来稿复制率情况,有效地识别和淘汰了部分存在学术不端的论文。此举将严把学术质量关,为广大作者、读者提供一个公平、公正、权威的学术交流平台,维护本刊刊稿的严肃性和科学性。本刊对复制率超过30%的稿件不予采用。
期刊
期刊
目的 比较闭合性尿道损伤几种手术方法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2年6月手术治疗的闭合性前后尿道外伤患者200例,其中44例前尿道损伤患者(前腔镜组)行经尿道腔镜下尿道会师术,32例前尿道损伤患者行经会阴尿道修补术(修补组),42例后尿道损伤患者行经会阴尿道端端吻合术(吻合组),35例后尿道损伤患者行经尿道腔镜下尿道会师术(后腔镜组),47例后尿道损伤患者行经尿道联合经膀胱腔镜
目的 探讨Ⅰ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伴关节交锁的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2年12月采用Ⅰ期后、前路手术治疗的21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23 ~61岁,平均38.3岁.先行后路手术切除部分关节突解除关节交锁,后方侧块螺钉复位固定;然后翻身行颈前路手术,根据压迫范围采用椎体次全切除或仅行椎间盘切椎间钛网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后通
目的 研究大鼠脑损伤后肠黏膜功能的变化及多巴胺受体在肠黏膜屏障功能中的作用及意义. 方法 采用Feeney自由落体脑损伤装置建立大鼠脑损伤模型,将24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脑损伤组、多巴胺组、拮抗剂组,每组6只.术后7d取大鼠肠黏膜组织、尿液等标本,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尿液中乳果糖和甘露醇比值(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