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物理课程改革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对我们高中物理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新课程标准及其所倡导理念的指导下,结合高中物理学科特点、物理教学过程的特点以及高中生心理特点,基于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探讨物理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策略;新课改
面对新课改的巨大挑战和机遇,“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成为实施新课程最为关键和最为核心的环节,同时也给广大的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和更加明确的要求。为了更好的顺应教育改革需求,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作为物理教师应该做出哪些准备呢?下面我个人就自己多年的经验浅谈几点教学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一、设置带有疑问色彩的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几个疑难问题来创立教学情境,是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两个物理量在引入的过程中有哪些异同点?力的正负和功的正负号意义有哪些不同?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有何不同?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运动和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中①向心力的来源;②从低轨道转移到高轨道势能动能的变化;③变轨的连续性和跳跃性等问题都能创设很好的疑问情境。
教学中提出问题之后,交给学生进行讨论,课堂气氛一下子就被提起来了,学生们讨论的热火朝天。教师还要适当的从中启发和点拨,最后对所有见解和答案进行总结归纳,使得课堂出现“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相互交替的局面,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并能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使他们不再感到物理有多么深奥,不再害怕上物理课。
二、开展小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在物理教学中,适当利用一些小活动或者小实验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参与,动手实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也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兴趣小组,让学生自由组合,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展活动。例如: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日光灯管坏了,就会被人们丢掉。物理教师可以问学生:“灯管坏了还能继续发热吗?”然后指导学生做一些课外实验,首先找到灯管坏掉的原因,如果是一端的钨丝断了,另外一端没有断掉,然后可以将两个坏灯管用导线连接起来,接入电路,就能正常发光。类似这种的实验,为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背景下,课堂教学采用的互动方式主要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往往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将学习行为变成了个体的和封闭式的,阻碍了学生全方面的均衡发展;因此,新教改要求提倡合作学习,增加课堂合作交流机会,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例如,在合作交流时,给学生提出有难度且有梯度的问题,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或者正反两个小组进行讨论和辩论。让学生共同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既能使学生牢牢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强化易疏忽的知识点,锻炼他们的逻辑与思维能力,还能增强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增强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大多数的物理知识都要通过实验的形式总结出来。操作物理实验不仅仅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加反映了他们的动脑思考能力,如果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脱离了实验的依托,那么就如同纸上谈兵,形同虚设。因此,只要加强实验教学,增加学生亲自参与实验的机会,才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推动学生的智力发展。例如,我们在教授静摩擦力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实验:把一只牛皮纸的信封加在一本不是很厚的书中,尽量用力将信封往书内侧靠拢,然后将信封提起来,那么整本书就会被提起来,因为实验所需的器材非常简单,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感受一下静摩擦力的存在,再与学生一起分析书本在升高或下降的过程中所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这一简单的实验很容易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鉴于学校内物理实验装置的局限性,并不是所有的物理现象和知识都能用实验的方式演示出来,那么对于相对抽象的物理问题来说,我们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进行模拟实验。教授前,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要求,制作一些巧妙的课件,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中,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就无法进行具体的操作性实验,但是运用多媒体动画就能让学生形象直观的看到伽利略的推理过程;又如《静电屏蔽》中电子在电场外所进行的运动轨迹以及运动方式都无法用肉眼观察到,此时,多媒体就成了非常好的直观性教学设备,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
课堂教学质量。
六、建立良好的评价体系
新课改标准特别强调评价机制在促进学生发展发面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完善评价体系,改进评价制度。其中,考试作为评价教学结果的重要手段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值得我们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做到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考试?以往的考试往往针对的是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过分强调分数高低,导致我国大多数地区“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我们不仅要评价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还要从过程、态度、动手能力、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做出全面的评价;而且不光教师对学生做出评价,学生之间也要进行互评,自我评价以及对老师的评价等等。真正完善学校的评价体系,实现评价机制的新突破。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随着物理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广大的物理教师要彻底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并自觉深入探究新教材,从中发现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从多方面提高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能力,全面提高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刘文华,张天德.与时俱进,再创辉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09,(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乔际平,邢红军.物理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高中物理;策略;新课改
面对新课改的巨大挑战和机遇,“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成为实施新课程最为关键和最为核心的环节,同时也给广大的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和更加明确的要求。为了更好的顺应教育改革需求,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作为物理教师应该做出哪些准备呢?下面我个人就自己多年的经验浅谈几点教学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一、设置带有疑问色彩的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几个疑难问题来创立教学情境,是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两个物理量在引入的过程中有哪些异同点?力的正负和功的正负号意义有哪些不同?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有何不同?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运动和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中①向心力的来源;②从低轨道转移到高轨道势能动能的变化;③变轨的连续性和跳跃性等问题都能创设很好的疑问情境。
教学中提出问题之后,交给学生进行讨论,课堂气氛一下子就被提起来了,学生们讨论的热火朝天。教师还要适当的从中启发和点拨,最后对所有见解和答案进行总结归纳,使得课堂出现“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相互交替的局面,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并能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使他们不再感到物理有多么深奥,不再害怕上物理课。
二、开展小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在物理教学中,适当利用一些小活动或者小实验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参与,动手实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也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兴趣小组,让学生自由组合,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展活动。例如: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日光灯管坏了,就会被人们丢掉。物理教师可以问学生:“灯管坏了还能继续发热吗?”然后指导学生做一些课外实验,首先找到灯管坏掉的原因,如果是一端的钨丝断了,另外一端没有断掉,然后可以将两个坏灯管用导线连接起来,接入电路,就能正常发光。类似这种的实验,为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背景下,课堂教学采用的互动方式主要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往往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将学习行为变成了个体的和封闭式的,阻碍了学生全方面的均衡发展;因此,新教改要求提倡合作学习,增加课堂合作交流机会,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例如,在合作交流时,给学生提出有难度且有梯度的问题,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或者正反两个小组进行讨论和辩论。让学生共同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既能使学生牢牢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强化易疏忽的知识点,锻炼他们的逻辑与思维能力,还能增强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增强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大多数的物理知识都要通过实验的形式总结出来。操作物理实验不仅仅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加反映了他们的动脑思考能力,如果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脱离了实验的依托,那么就如同纸上谈兵,形同虚设。因此,只要加强实验教学,增加学生亲自参与实验的机会,才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推动学生的智力发展。例如,我们在教授静摩擦力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实验:把一只牛皮纸的信封加在一本不是很厚的书中,尽量用力将信封往书内侧靠拢,然后将信封提起来,那么整本书就会被提起来,因为实验所需的器材非常简单,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感受一下静摩擦力的存在,再与学生一起分析书本在升高或下降的过程中所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这一简单的实验很容易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鉴于学校内物理实验装置的局限性,并不是所有的物理现象和知识都能用实验的方式演示出来,那么对于相对抽象的物理问题来说,我们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进行模拟实验。教授前,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要求,制作一些巧妙的课件,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中,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就无法进行具体的操作性实验,但是运用多媒体动画就能让学生形象直观的看到伽利略的推理过程;又如《静电屏蔽》中电子在电场外所进行的运动轨迹以及运动方式都无法用肉眼观察到,此时,多媒体就成了非常好的直观性教学设备,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
课堂教学质量。
六、建立良好的评价体系
新课改标准特别强调评价机制在促进学生发展发面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完善评价体系,改进评价制度。其中,考试作为评价教学结果的重要手段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值得我们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做到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考试?以往的考试往往针对的是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过分强调分数高低,导致我国大多数地区“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我们不仅要评价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还要从过程、态度、动手能力、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做出全面的评价;而且不光教师对学生做出评价,学生之间也要进行互评,自我评价以及对老师的评价等等。真正完善学校的评价体系,实现评价机制的新突破。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随着物理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广大的物理教师要彻底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并自觉深入探究新教材,从中发现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从多方面提高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能力,全面提高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刘文华,张天德.与时俱进,再创辉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09,(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乔际平,邢红军.物理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