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实践证明,智障儿童经过良好的教学也可以得到较好的发展,成为有用的社会成员,关键在于要真正从弱智儿童的特点出发,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和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为此,多年来,我认真地研究、探索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兴趣,创设情景
游戏是学生喜欢的活动,情景教学是为学生创设一种游戏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乃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智障儿童注意力容易分散,记忆比较短暂,要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必须有意识地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如何购物”的单元教学中,我创设“市场买衣服”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市场买衣服,来巩固课堂上所认识的物品以及钱币。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要比在课堂上学习来得放松、活泼,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学习效果也非常明显。
二、加强直观教学,在实践中学握知识
智障儿童思维迟缓,理解能力较差,缺乏一定的抽象和概括能力,对事物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受着直观情景联系的束缚,可以说,鲜明、生动而准确的事物表象是智障学生理解教材、形成概念的基础,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从这种认识活动特点出发,借助各种直观手段,让学生接触实物或图象,并去观察他们,触摸他们,体验他们,通过亲自实践,把一些深奥的概念和抽象的道理不断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把动作演示、现场观察和实验试验纳入直观手段的范围之内,经常把智障学生引导到具体现实和劳动活动中,看实物、看模型等,使他们直接形成鲜明、生动的表象,既激发了求知欲,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又发展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多种感官综合运用,不断提高学习质量
实践证明,在识记过程中,多种感官综合运用,协调动作,要比只运用一种感官记忆效果好。特别是智障儿童,他们的感知机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反应不灵敏,感知活动质量较差,更加需要多种感官协调运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感官协同教育,千方百计采取多种方式积极调动学生眼、耳、鼻、舌、身等多种感官的综合投人,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尤其对于-些实物教学,我们积极鼓励学生用眼看、用手摸、用耳听、用鼻嗅,甚至用嘴尝,尽可能让他们利用所能利用的一切感觉器官去感知事物。通过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们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集中授课,个别指导
智障儿童大都伴有多重障碍,我采用集中授课,个别指导的教学方法,即教师集体授课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练习,教师个别指导学生操作,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操作过程中对前面所学的新知识进行了巩固和练习。在采用此种教学方法时,我会根据学生的能力、缺陷、差异以及授课和操作的内容,灵活地安排学生的座位,并根据学生的智商程度不同因材施教,分别指导。通过辅导,使许多同学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了较大进步。
五、教师要用爱心、耐心辅导学生
由于智障儿童的思维概括水平比较低而导致其对概念的理解困难和混乱,对是非的分辨水平也很低.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关心爱护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克服其自卑感,树立自信心,我时时处处关心他们,用炽热的爱去温暖他们,影响他们,去抚平他们的心理创伤,唤起他们的自尊。对于智障儿童所出现的错误,要正确引导,不能用粗暴的方法去解决,要用善意的目光、信任的语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教师的爱心滋润儿童干枯的心田。对待智障儿童出现的每一点进步要进行鼓励,不能用讽刺、挖苦的冷言冷语对待这些智障儿童。在对智障儿童的交往训练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和社会公德的教育,使学生了解:讲文明、讲礼貌、讲社会公德不仅是青少年应有的品质,也是成功交往的基本要求。比如,在数学课的教学上不仅仅教育学生认识钱币的面值,还通过“商店购物”这样的游戏活动,来培养学生交往的基本知识。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此,老师不能训斥学生,一定要杜绝对孩子的歧视和嘲弄,多用善意和温和的语言积极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逐步树立信心,掌握知识。例如,教给学生如何用礼貌用语询问售货,在购物之后要对别人的表达感激之情,出自内心说一声:“谢谢”。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提早进入了“大众交往”和“社会角色”。
智障儿童是一个有着特殊困难的群体,由于各种缺陷的存在,使他们与常人和社会的交往面临着更大更多的困难。因此,教师应该观察智障儿童的需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他们的学习困难,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有效的学习。与此同时,在很多的时候还需社会给予他们关爱,这样更有利于智障儿童去参与和适应这个社会.这样,生活化的教学能更有效的帮助智障儿童完成个人适应、职业适应、社会适应的根本改变,最终实现为智障儿童生活而进行教育的目的。
(作者简介:尹战梅,女,1971年生于辽宁省营口市,营口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务主任。小学高级教师、辽宁省舞蹈家协会会员.先后被评为“辽宁省爱心大使”、“辽宁省骨干教师”、“营口市师德标兵”、“营口市优秀团干部”。)
一、激发兴趣,创设情景
游戏是学生喜欢的活动,情景教学是为学生创设一种游戏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乃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智障儿童注意力容易分散,记忆比较短暂,要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必须有意识地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如何购物”的单元教学中,我创设“市场买衣服”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市场买衣服,来巩固课堂上所认识的物品以及钱币。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要比在课堂上学习来得放松、活泼,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学习效果也非常明显。
二、加强直观教学,在实践中学握知识
智障儿童思维迟缓,理解能力较差,缺乏一定的抽象和概括能力,对事物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受着直观情景联系的束缚,可以说,鲜明、生动而准确的事物表象是智障学生理解教材、形成概念的基础,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从这种认识活动特点出发,借助各种直观手段,让学生接触实物或图象,并去观察他们,触摸他们,体验他们,通过亲自实践,把一些深奥的概念和抽象的道理不断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把动作演示、现场观察和实验试验纳入直观手段的范围之内,经常把智障学生引导到具体现实和劳动活动中,看实物、看模型等,使他们直接形成鲜明、生动的表象,既激发了求知欲,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又发展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多种感官综合运用,不断提高学习质量
实践证明,在识记过程中,多种感官综合运用,协调动作,要比只运用一种感官记忆效果好。特别是智障儿童,他们的感知机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反应不灵敏,感知活动质量较差,更加需要多种感官协调运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感官协同教育,千方百计采取多种方式积极调动学生眼、耳、鼻、舌、身等多种感官的综合投人,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尤其对于-些实物教学,我们积极鼓励学生用眼看、用手摸、用耳听、用鼻嗅,甚至用嘴尝,尽可能让他们利用所能利用的一切感觉器官去感知事物。通过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们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集中授课,个别指导
智障儿童大都伴有多重障碍,我采用集中授课,个别指导的教学方法,即教师集体授课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练习,教师个别指导学生操作,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操作过程中对前面所学的新知识进行了巩固和练习。在采用此种教学方法时,我会根据学生的能力、缺陷、差异以及授课和操作的内容,灵活地安排学生的座位,并根据学生的智商程度不同因材施教,分别指导。通过辅导,使许多同学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了较大进步。
五、教师要用爱心、耐心辅导学生
由于智障儿童的思维概括水平比较低而导致其对概念的理解困难和混乱,对是非的分辨水平也很低.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关心爱护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克服其自卑感,树立自信心,我时时处处关心他们,用炽热的爱去温暖他们,影响他们,去抚平他们的心理创伤,唤起他们的自尊。对于智障儿童所出现的错误,要正确引导,不能用粗暴的方法去解决,要用善意的目光、信任的语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教师的爱心滋润儿童干枯的心田。对待智障儿童出现的每一点进步要进行鼓励,不能用讽刺、挖苦的冷言冷语对待这些智障儿童。在对智障儿童的交往训练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和社会公德的教育,使学生了解:讲文明、讲礼貌、讲社会公德不仅是青少年应有的品质,也是成功交往的基本要求。比如,在数学课的教学上不仅仅教育学生认识钱币的面值,还通过“商店购物”这样的游戏活动,来培养学生交往的基本知识。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此,老师不能训斥学生,一定要杜绝对孩子的歧视和嘲弄,多用善意和温和的语言积极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逐步树立信心,掌握知识。例如,教给学生如何用礼貌用语询问售货,在购物之后要对别人的表达感激之情,出自内心说一声:“谢谢”。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提早进入了“大众交往”和“社会角色”。
智障儿童是一个有着特殊困难的群体,由于各种缺陷的存在,使他们与常人和社会的交往面临着更大更多的困难。因此,教师应该观察智障儿童的需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他们的学习困难,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有效的学习。与此同时,在很多的时候还需社会给予他们关爱,这样更有利于智障儿童去参与和适应这个社会.这样,生活化的教学能更有效的帮助智障儿童完成个人适应、职业适应、社会适应的根本改变,最终实现为智障儿童生活而进行教育的目的。
(作者简介:尹战梅,女,1971年生于辽宁省营口市,营口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务主任。小学高级教师、辽宁省舞蹈家协会会员.先后被评为“辽宁省爱心大使”、“辽宁省骨干教师”、“营口市师德标兵”、“营口市优秀团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