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就业结构演变历程及“十四五”高质量就业发展思路

来源 :经济体制改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ri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社会经济结构与制度体系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就业结构体系也随之发生明显的调整.从历史发展的视角分析就业结构演变的历史逻辑,总结就业结构的发展规律、经验和特点,可为“十四五”时期中国就业结构调整与高质量就业发展提供思路.“十四五”时期,实现高质量就业需重点关注就业人口的自身发展、就业人口的区域流动、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间的适配性、就业制度体系建设等,应以自主就业为主、政府保障就业为辅,城镇就业与农村就业有机结合,营造良好的就业政策环境,发挥供给侧与需求侧双向就业促进效应,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就业布局.
其他文献
在加速老龄化趋势下,农村老龄化现象相对城镇更为凸显,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率较低,替代率约占国际警戒线水平的1/5,严重制约了乡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城乡分割是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失灵”的根本原因.本文运用制度演进和路径依赖方法,剖析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融合的必要性、根结及其可行性,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城乡融合路径,即从名义保障水平相同向实际保障水平相同过渡,优化城乡融合的渐进式路径设计,力图匡正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失灵”,让农村居民享受到公平公正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
本文将2016年全国37个城市25534个小区的数据与城市层面数据进行匹配,运用工具变量法等对产业集聚推动城市房屋价格上涨问题进行研究,并探讨了产业集聚推动城市房屋价格上涨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产业集聚每上升1%,将会推动房屋价格上涨0.1369%,相对于第二产业集聚,第三产业集聚更能推动房屋价格的上升;(2)产业集聚最能推动别墅价格的上升,商业及商住房次之,推动普通住宅价格上升的能力最弱;(3)产业集聚一方面通过加速城市化进程的直接效应和预期效应推高了房屋价格;另一方面,产业集聚还通过带动城市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