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xianfeia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幼儿园教育纲要》提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中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教育建议也要求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模仿或创作,成人不做过多要求。因此,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要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关键词: 艺术活动 创造性 音乐教育
  《指南》中关于幼儿园艺术领域教育的目标指出,能初步感受并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的美的事物,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2]。因此,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并不是为了培养未来专门的音乐人才,也不在于教幼儿几首歌曲和舞蹈,而是让儿童在音乐中感受到美,接受美的熏陶[3]。
  音乐是一门艺术,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之一,具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而不容忽视的影响[4]。创造力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幼儿期表现出来的创造力受到其心理年龄特征的制约,说明幼儿具有创造的潜力,只是还有待发现、诱导和发展。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注重活动的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生活、游戏之中”[1]。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天性,音乐游戏是幼儿在喜欢的游戏之一,在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幼儿对音乐的感知与表示。感知音乐不只是通过欣赏、唱歌、乐器演奏来实现,还包括幼儿对声音和旋律的自我探索。儿童自发的歌唱创作活动正是儿童主动感知与表现音乐的重要形式。幼儿的音乐经验越是丰富,创造越是大胆成熟[5]。对于比较小的幼儿,应当强调创意的价值,让他们做“即兴曲”;稍微大一些的幼儿,可以让他们尝试在现有的音乐中作些改变,可以填词也可以改编;对于更大的幼儿,可以加入其他的艺术活动并创造自己的音乐[5]。幼儿创造性音乐游戏的培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歌唱即兴曲、歌唱对话、边唱边舞和即兴演奏。
  首先,关于一些歌唱即兴曲,教师可能会发现自己班级的幼儿有时会一个人在那边自言自语,随意哼唱,听不出他们在唱什么,唱的是什么调,什么节奏,什么词,然而,这种哼唱其实就是是一种即兴创作。而且幼儿喜欢听自己的声音,非常喜欢模仿、回应各种声音。所以在这个时候教师应该给幼儿提供大量的、适合欣赏的音乐,然后给幼儿机会,让他们对各种音乐做自由哼唱式的回答[5]。
  其次,是歌唱对话,教师可以用欣赏的曲调或者任意即兴的曲调发问,幼儿在回答时也可以用任意曲调,即使是近似旋律的说话也应允许[5]。幼儿也可以用同音反复发问,并用同音反复回答。
  小朋友们,你们好(招手),老师,您好(招手);
  眼睛,在哪里?(用手指在太阳穴画圈),眼睛,在这里。(用手指指出眼睛的位置)
  鼻子,在哪里?(用手指在太阳穴画圈),鼻子,在这里。(用手指指出鼻子的位置)
  再次,是边唱边舞,幼儿的哼唱往往和舞蹈分不开,他们喜欢用身体和动作表现所欣赏的音乐,教师应该为幼儿选择好相应的生动有趣的反应形式[5]。比如:《老鹰做小鸡》这首儿歌,每个乐句都可以配上简单动作来表现老鹰和小鸡,在歌曲进行时可以模仿老鹰捉小鸡的情景,这样可以提高幼儿对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高举双手飞翔的动作表现出“天上老鹰飞”;用双手手指的食指和拇指分别互相点住,同时在操场上奔跑表现“地上小鸡啼”;将双手打开快速飞翔表现“母鸡急得彭彭飞,呱呱呱唤小鸡”;最后用跑到老师身边蹲下来表示“快过来躲在妈妈翅膀里”。让幼儿边唱边舞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对音乐教育活动的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幼儿轻松愉快地记住歌词。
  最后,就是即兴演奏了,有的幼儿一拿到乐器,就开始随音乐敲起来,特别认真,特别陶醉,这就是一种即兴创作[5]。尽管幼儿的音乐经验有限,很难听出这些“即兴曲”的旋律和节奏,但这样的创造萌芽是不能被抹杀的[5]。教师应该给幼儿多提供一些自由弹奏的机会,让幼儿自由发挥,享受创作的乐趣。
  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如图书、照片、绘画等,让幼儿自主选择,让他们用自由歌唱的方式讲述他们看到的、想到的事或心情[2]。在活动中,不要对幼儿的缺点进行评论,而要给他提出一些建议或提供一些便于掌握的方法。如果幼儿有些胆怯,则教师应鼓励他们大胆演唱,并以热情的态度承认他们的努力[5]。让幼儿唱一唱,幼儿将会觉得很有成就感[5]。
  音乐与幼儿息息相关,创造是幼儿对音乐了解程度的一种反映。欣赏音乐能够激发幼儿创造的灵感。幼儿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表现出创造力,从而享受更大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3]朱春娟.“审美与快乐”式幼儿音乐教育探究——谈名曲欣赏对幼儿健康成长的促进作用[J].科教文汇,2009.
  [4]石晓华.浅析音乐学习对婴幼儿早期智力开发的作用[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
  [5]幼儿园六种创造性的音乐游戏[DB/CD].群峰中国教育集团,2015-01-29.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通过美术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民间美术作为小学美术课程教育中重要的课外补充资源,在美术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这一点对民间美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 民间美术 小学 美术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而美术则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自古以来
摘 要: 在生活中,如何教育智障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并且抓住美欣赏陶冶呢?根据多年的美术教学经验,作者认为可以通过生活、环境、生命等,选择美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陶冶,讲述如何通过生活、环境、生命等方面对智障孩子进行美学陶冶。  关键词: 智障学生 美学能力 陶冶方法  有人问:怎么智障孩子的审美这样差呢?怎样才能改变现状,让他们融入社会呢?这真是让人揪心的话题。从特殊教育的过程来看,现在德智体都
摘 要: 本文从广义角度探讨前置性作业、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的统筹设计。基于有效备课,设计难易适中、体现层次性、开放性、价值性的前置性作业;课堂作业设计目标制定要适度、具体。依托教学内容设计,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习题化,习题层次化”,使用好课后习题,整合教辅资源,倡导课堂中学生自己出题,重视解决课堂中生成性问题。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学习内容的总结与相互交流,注意复习课、练习课、讲授课习题差异,要
摘 要: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基础教育,一项公民教育。古今中外历来把爱国主义视为凝聚民族精神、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最鲜艳的旗帜。基于初中音乐课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更是音乐艺术本身的需要。音乐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素材,结合近期国内外重大的爱国主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有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 初中音乐课堂 爱国主义 教育  2014年12月13日我国举行了首个
摘 要: 班级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班级学生的健康发展,在技师学院的班级管理中存在一系列的不足之处,直接影响班级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本文主要对技师学院的班级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在这一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班级管理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近几年,我国教育得到飞速的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加,但在技师学院的班级管理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直接影响技师学院的校园文化、
《教师法》第三条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这条规定,确定了教师的工作性质和职责,同时体现了教师的地位和应有作用。班主任不但具有《教师法》规定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在整个学校工作中、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上有其特殊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班主任工作是指他在学校及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和职能。
摘 要: 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光凭干劲和热情是不够的,必须注重方式方法,才能培养出良好的班集体。因为班级是学生成长的园地,是学生发展的沃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乐园,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起点。班级状况直接影响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感受与参与度,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水平,影响学校教育的成效和质量。因此,班主任的管理艺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小
摘 要: 陶行知早年就提出:手脑并用、教学合一,实行“六大解放”,即解放脑、手、眼、嘴、空间和时间。这一理念虽是针对当时封建传统教育弊端提出的,但对今天的幼儿科学教育仍有很大启示。  关键词: 陶行知 六大解放 幼儿教育  自主探究是幼儿学习科学、培养科学素养、体验科学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在传统的科学教育中,由于受接受式教育观的影响,教师一般采用“讲解演示——告知结果——反复训练——记住结果”的
习惯成自然,自然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幼儿时期是性格形成、人格成长的关键期,对幼儿道德行为的教育愈早愈好。因此,培养幼儿的健康人格和良好习惯,为形成高尚品德打基础,是幼儿园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幼儿园如何实施品德教育呢?我从以下三方面谈谈幼儿园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环境,潜移默化,渗透教育  新《纲要》告诉我们:“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并为幼儿提供表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