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抗挫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教育界·综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68579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挫折心理成因,然后提出了如何提高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抗挫能力,如增强小学生抗挫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挫折观,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等,有效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小学生的抗挫能力。
  【关键词】农村小学高年级;抗挫能力;心理状况
  一、引言
  从客观角度来讲,抗挫能力指的是个人遇到挫折时产生的一种消极状态。培养小学生的抗挫能力,就是为了锻炼小学生的适应能力,帮助小学生树立坚强意志,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小学生创设合理的困境,让小学生独自面对,克服困难,在困境中锻炼和提升抗挫折能力。一般来讲,同成年人相比,小学生的心理较脆弱,在面对挫折或者困难的时候会产生焦虑心理,严重的还会出现抑郁的情况。因此,如何提高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抗挫能力,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是现在大部分教师所面临的问题。
  二、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挫折心理成因
  (一)学习竞争情况激烈
  由于学习是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因此部分家长对小学生的学习抱有较高期望。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遭遇失败,就会产生一定的焦虑心理,甚至还会有部分学生不敢面对家长,害怕家长斥责以及受到冷遇。小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一旦遇到挫折,就会受到害怕心理因素的影响,产生消极心理,进而对成长造成危害[1]。
  (二)主体地位被忽视
  现阶段大部分小学生的心理较为早熟,希望站在独立的角度看待问题,并且希望和家长、教师建立一种平等的相处关系,希望能够得到家长、教师的支持。但是,部分教师以及家长仍然采取不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导致学生产生挫折心理。
  (三)人际关系较为孤立
  大部分小学生的思想较为天真幼稚,在认识自己以及别人的过程中很难具有准确性,因此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一些问题,严重者甚至出现自闭现象。另外,由于不能够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部分学生就会出现被孤立的情况,进而对心理造成危害,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2]。
  (四)受到意外刺激
  极少数学生在日常学习或者生活过程中受到突发事件的影响,会出现消极心态,不利于自身发展。
  三、提高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抗挫能力的方法
  (一)增强抗挫意识
  大部分小学生的抗挫能力较差,尤其是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对于部分体育训练项目会表现出抵触心理,其中尤其以女生的表现最为明显。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抗挫能力,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小学生抗挫意识,从而保障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可以利用多种训练方法与手段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抗挫能力。教师在具体培养学生抗挫折意识时,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合理设定训练方法与训练内容,并让家长配合训练内容,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抗挫能力。同时,教师在设计抗挫内容时,需要对学生的抗挫能力进行合理的评估与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抗挫能力培训。例如训练跑步等多种活动项目,可以在训练过程中引入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二)引导学生树立挫折观
  首先,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对自我进行准确的认识。在挫折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更好地接受挫折教育,正确对待生活或者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树立正确的挫折意识,用乐观的态度对待挫折,积累丰富的抗挫折经验,引导学生采用其他方法缓解压抑心理。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有效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教师还需要教育学生敢于面对挫折,让他们知道挫折是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经常会经历的现象,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健康成长。
  (三)合理开展心理教育
  第一,教师可以利用班会时间向学生普及抗挫折知识,增强抗挫折意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抗挫折方法。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心理教育的过程中,主要是引领学生学会进行自我调节的方法,并且让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能够灵活运用心理调节方法,合理排解压抑的心情,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例如时常保持微笑、倾听音乐、跑步、谈心等多种缓解方法[3]。
  (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抗挫折教育氛围
  采用多种方法,加大培养抗挫折意识的宣传力度,通过广播以及板报等多种形式宣传挫折教育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待挫折的态度。因此,教师需要对教育环境进行重视,不仅注重营造班级内部的抗挫折教育氛围,而且注重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例如:在教室外的板报上设立抗挫折教育的专题栏目,向学生展示名人战胜困难的事迹,鼓励学生积极面对挫折,有效提升学生抗挫折能力。
  (五)平等看待每个学生
  不同的学生,其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而有些学生习惯较差,不受同学和老师的欢迎。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要多关注习惯较差的学生,给予其足够的关爱,引导这部分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培养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抗挫折意识与能力是现如今大部分小学教师共同的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增强学生的抗挫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挫折观,合理开展心理教育,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抗挫折教育氛围,平等看待每个学生,拉近师生关系,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学生传授合理的抗挫折教育内容,充分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促進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旭东.农村中小学教师抗挫折心理能力现状解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31(11):89-92.
  [2]许冬梅.开展抗挫折教育,提高农村小学生心理素质[J].中国校外教育,2014(23):189.
  [3]曹瑞,郭钺.关注中低年级小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基于小学中低年级学生挫折来源及应付方式研究的发现[J].少年儿童研究,2018(04):3-13.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物理教学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的态度和责任”等核心素养,根本在于变革课堂教学模式,而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要从“教案的革命”(学历案)入手。如何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反思促进国家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即促进学历案中学习目标的落实,是提高学生学习力的重要思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历案;建构;反思;课程标准;学习目标  高中阶段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各个学科的学科核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中增加了许多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语文教师要在教会学生教材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教师作为教学的执行者,其教学方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文章以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为例,重点研究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语言的运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运用;语言  在新课改的实施下,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有了很大变化,教学重点也与以往大大不同。
【摘要】九连环是中国民间传统玩具,距今差不多有两千年的历史。九连环以金属丝制成9个圆环,将圆环套装在横板或各式框架上,并贯以环柄,以解开为胜。其解法多样,可分可合,变化多端。九连环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是智慧的象征。  【关键词】九连环;教学设计;案例研究  一、“巧解九连环”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通过生活中简单的数学内容的接触,学生有了一些逆推思维的训练,但是逆推思维能力还不强。本节课的学习
描述了结合常规串联谐振逆变器电路构成的零电流软开关变换器,并提出了其在稳态时的工作原理,对带有电压箝位二极管环路的半桥零电流谐振DC-DC变换器的性能评价。
摘要:现如今,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入,许多计算机教师都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并将互动式教学模式应用在日常的教学中。其目的是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有效的课堂互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对计算机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