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数学学科“关键素养”的研究与实践,笔者主动承担了六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一课的教学任务。本节课通过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从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并在主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有效地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使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架桥铺路,引出课题
教师一上课就用电脑出示指南针,指着指南针问:“同学们,见过这东西吗?谁能说说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有学生回答:“指南针的指针指向南北方向,所以能帮我们指明方向。”教师接着问:“除了正南和正北外,你还知道有哪些方向?”学生们齐声回答:“正西、正东、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教师边说边出示板书,在地图上,我们一般是按照上北下南来标注方向的。最后,教师说:“我们来玩个游戏吧!以自己为中心,说说你周围的同学分别在你的什么方向?”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情境一:改革开放36年来,我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4年全国经济总量已超越美国位居世界第一。这样的成就肯定离不开对外贸易,尤其是海上贸易。其中,索马里海域就是中国货轮进行海上贸易的重要通道(出示海域图片)。但是,在索马里海域里,也曾发生一些海盗抢劫中国货轮的现象。这样的事件发生后,我国政府相当重视,立马派出海军编队进行护航(出示军舰图片)。
情境二:在茫茫的大海上,一艘中国货轮正驶入亚丁湾,护航舰在海平面上来回巡航,这时来了两艘海盗船(出示图片)。第一环节:认识方向。教师提问:如果以货轮为观测点,海盗船1和海盗船2分别在货轮的什么方向?有学生说,海盗船1在货轮的东北方向;有的说,海盗船2在货轮的西北方向;还有的说,在正北方向。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又提出新的问题:“东北方向相对正北方向来讲,偏向了哪里?(东)因此,东北方向也叫做北偏东方向。同样,西北方向也叫做北偏西方向。并且,让学生用这样的话再来描述护航舰在货轮的什么方向?”这时候学生回答就更加具体了,护航舰在货轮的东偏南方向。学生的说法也有道理,但人们习惯上都以正南方向为基准,再判断是偏向东还是偏向西。
为了加深学生的思考,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把船队的位置互换下(出示图片),你还能说说现在应以谁为观测点?海盗船1、海盗船2在护航舰的什么方向?”学生的回答是海盗船1在护航舰的北偏西方向,海盗船2在护航舰的北偏东方向。货轮在护航舰的南偏东方向。
第二环节一开始,教师就直接提出问题:认识角度。
师:对于海盗船1,如果你是舰长,你准备下令往哪个方向射击?
(学生回答后,往北偏西方向连射两次,都没中)
师:刚才炮筒确实向北偏东方向射击的,为什么两次都没射中呢?你认为原因在哪?
生1:没有对准。
生2:角度不对。
师:怎样才算对准呢?刚才同学说到角度。这个角度指的是什么角度呢?
生:我们需要知道海盗船1偏离正北方向多少度。
师:(出示平面图),哪一个才是我们需要测量的角度呢?你能上来指一指吗?(明确要测量的角度后,学生在练习纸上动手测量;然后指名一名学生上来演示测量的方法,并一边操作一边介绍,重点要强调量角器的放置位置,其中心对准观测点,零刻度线要对准正北方向)
师:现在你能再来说说海盗船1在护航舰的什么位置吗?
生:海盗船1在护航舰的北偏西55°方向。
多层练习,巩固内化
《确定位置》讲解完毕后,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方位,还要结合现实生活。教师采取下面的方式,增加学生理解的深度。
师:同学们,要确定物体的位置方法你们都掌握了吗?现在老师这儿有个探险游戏,敢不敢去试一试?(学生表现跃跃欲试,都想去尝试)
第一层次:基本练习。
师:(出示图片)这儿是一个训练基地,请以营地为中心,准确描述冰峰、骆驼峰、紫云涧、白云塔四个探险点的位置。
(学生在练习纸上独立确定这四个探险点的位置)
师:你想去哪个地方探险就来说说那个探险点的位置。
(待学生交流完后重点讨论:骆驼峰为什么不是南偏西60度?)
生:60°是西偏南的角度,我们应以正南为基准,虽然图上写了60°,应说成是南偏西30°。
第二层次:针对练习。
师:你能根据提示找到哪面小旗是“神秘山洞”的所在地吗?“神秘山洞”在营地的北偏西40°方向4千米处。(先估计)
生:小旗2。
师:你为什么不选小旗1和小旗3。
生1:小旗3在营地的北偏东方向了。
生2:小旗1偏离正北方向的角度太大了。
师:好的,我们用排除法选择了小旗2,到底你们的估计对不对呢,请动手验证下。
……
第三层次:综合练习。
师:下面我们去山洞看看。哇,里面还有两个宝盒。(出示两宝盒图)打开第一个宝盒,(快速抢答)“荷花池”景点在“山洞”的北偏东20°方向6千米处。看谁先找到。
(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
师:和刚才相比,什么发生了变化?
生:刚才确定景点位置的时候都是以“营地”为观测点的,现在确定“荷花池”的位置是以“山洞”为观测点了。
师:是的。看来,我们在确定物体位置的时候,除了要看清方向、角度、距离外,还要注意观测点。继续打开第二个宝盒(智慧抢答,出示练习九第1题图片)。
师:见过吗,这是什么?
师:这是机场的雷达屏幕,仔细观察,看得懂吗?
生:这里有许多射线,每两条射线的夹角都是30度。 生:雷达上每两个圆之间的距离都相等。
师:如果飞机在机场的北偏西60°方向,飞机可能在哪里?如果飞机与机场的距离是40千米,飞机可能在哪里?
生:(看图猜测,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上来指一指)如果飞机在机场的北偏西60°方向,飞机可能在北偏西60°这样一条射线上。如果飞机与机场的距离是40千米,飞机可能在以机场为圆心、40千米为半径的圆周上。
师:只有方向,或者只有距离,能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吗?要精准确定物体的位置,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
生:方向、角度、距离都需要知道。
师:现在你能根据雷达屏幕上的显示,确定飞机A、B、C、D、E这5架飞机的具体位置吗?
……
教学有效性评析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在本节课开始,笔者就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8个方向,并完成游戏:以自己为中心,说说周围的同学分别在你的什么方向。通过这样的复习铺垫,唤起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并在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中调动其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确定物体位置的必要性。因此,上课伊始,就紧紧地吸引住了学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学习情境 联系生活实际,营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将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课始,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故事背景:“中国经济腾飞离不开对外贸易,尤其是海上贸易,但在索马里海域里也发生过海盗抢劫中国货轮的事件,于是,中国政府就要派遣海军编队进行护航。”接着,整节课就在护航舰向海盗船开炮的情节中一步步展开并贯彻始终。学生在这样紧张而激烈的情境中学习,层层深入,每个小情境都不断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造成心理悬念,从而唤起探究欲望,他们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兴趣也更浓厚了。实践证明,这样的情境创设是有效的,为学生探索新知奠定了扎实基础。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的全过程 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如何让学生准确描述海盗船的位置,是本节课的重点。为此,在“认识方向”这一环节,先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以货轮为观测点,描述海盗船1和海盗船2以及护航舰分别在货轮的什么方向中认识了“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四个新的方向。当有学生说道“护航舰在货轮的东偏南方向”时,笔者先给以肯定,但同时马上强调:“这样说也是可以的,但人们习惯上都是以正南、正北方向为基准,再判断是偏向东还是偏向西。”这样的强调确实很有必要,为正确测量角的度数奠定了基础。接着,为了得出确定物体位置还需要角度和距离这两个重要因素时,都是在护航舰对海盗船开炮的情境中进行。整个过程,使学生体验到了探究成功的乐趣。老师把教材上静态的东西完全动态化了,层层递进,学生兴趣浓厚,主动地参与了整个学习活动,感知了确定物体的位置需要从方向、角度、距离来描述才比较精确。在探索活动中,他们真正感受了学习的主人翁地位,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精心设计练习使新知及时巩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生感兴趣的练习,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为此,在巩固应用环节,笔者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探险游戏”学习情境,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紧地联系起来。练习题组设计由浅入深,分层训练,逐步形成技能。第一层是基础性练习,让学生确定4个探险点的位置,并在交流时提出“你想去哪个地方探险就来描述下这个探险点的位置”,学生兴趣浓厚,结合方向、角度和距离,学生都能准确说出物体的位置。第二层是针对性练习,通过寻找“神秘山洞”的位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能根据所学内容会判断、会分析物体的位置;再在寻找“荷花池”景点的位置中,明确了物体的位置,除了要知道角度和距离外,观测点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第三层是应用性练习,在打开第二个宝箱中,出现了机场的雷达屏幕图,这是确定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因此,笔者先向学生介绍这个雷达屏幕,学生注意力相当集中;然后让学生观察,看自己能否看懂这个雷达屏幕,说给大家听,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部分学生还是介绍得很棒;再结合两个填空题,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要确定物体的位置所需要的条件,缺一不可;最后从学生能十分熟练地描述5架飞机的具体位置中,学生已经准确地掌握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了。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深化和扩展,并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创新精神。
布鲁纳指出:“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究就没有数学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引导学生有效自主地进行探索,让学生在认识与实践中感受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形成数学技能,获得科学的思想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索的天空。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
架桥铺路,引出课题
教师一上课就用电脑出示指南针,指着指南针问:“同学们,见过这东西吗?谁能说说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有学生回答:“指南针的指针指向南北方向,所以能帮我们指明方向。”教师接着问:“除了正南和正北外,你还知道有哪些方向?”学生们齐声回答:“正西、正东、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教师边说边出示板书,在地图上,我们一般是按照上北下南来标注方向的。最后,教师说:“我们来玩个游戏吧!以自己为中心,说说你周围的同学分别在你的什么方向?”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情境一:改革开放36年来,我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4年全国经济总量已超越美国位居世界第一。这样的成就肯定离不开对外贸易,尤其是海上贸易。其中,索马里海域就是中国货轮进行海上贸易的重要通道(出示海域图片)。但是,在索马里海域里,也曾发生一些海盗抢劫中国货轮的现象。这样的事件发生后,我国政府相当重视,立马派出海军编队进行护航(出示军舰图片)。
情境二:在茫茫的大海上,一艘中国货轮正驶入亚丁湾,护航舰在海平面上来回巡航,这时来了两艘海盗船(出示图片)。第一环节:认识方向。教师提问:如果以货轮为观测点,海盗船1和海盗船2分别在货轮的什么方向?有学生说,海盗船1在货轮的东北方向;有的说,海盗船2在货轮的西北方向;还有的说,在正北方向。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又提出新的问题:“东北方向相对正北方向来讲,偏向了哪里?(东)因此,东北方向也叫做北偏东方向。同样,西北方向也叫做北偏西方向。并且,让学生用这样的话再来描述护航舰在货轮的什么方向?”这时候学生回答就更加具体了,护航舰在货轮的东偏南方向。学生的说法也有道理,但人们习惯上都以正南方向为基准,再判断是偏向东还是偏向西。
为了加深学生的思考,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把船队的位置互换下(出示图片),你还能说说现在应以谁为观测点?海盗船1、海盗船2在护航舰的什么方向?”学生的回答是海盗船1在护航舰的北偏西方向,海盗船2在护航舰的北偏东方向。货轮在护航舰的南偏东方向。
第二环节一开始,教师就直接提出问题:认识角度。
师:对于海盗船1,如果你是舰长,你准备下令往哪个方向射击?
(学生回答后,往北偏西方向连射两次,都没中)
师:刚才炮筒确实向北偏东方向射击的,为什么两次都没射中呢?你认为原因在哪?
生1:没有对准。
生2:角度不对。
师:怎样才算对准呢?刚才同学说到角度。这个角度指的是什么角度呢?
生:我们需要知道海盗船1偏离正北方向多少度。
师:(出示平面图),哪一个才是我们需要测量的角度呢?你能上来指一指吗?(明确要测量的角度后,学生在练习纸上动手测量;然后指名一名学生上来演示测量的方法,并一边操作一边介绍,重点要强调量角器的放置位置,其中心对准观测点,零刻度线要对准正北方向)
师:现在你能再来说说海盗船1在护航舰的什么位置吗?
生:海盗船1在护航舰的北偏西55°方向。
多层练习,巩固内化
《确定位置》讲解完毕后,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方位,还要结合现实生活。教师采取下面的方式,增加学生理解的深度。
师:同学们,要确定物体的位置方法你们都掌握了吗?现在老师这儿有个探险游戏,敢不敢去试一试?(学生表现跃跃欲试,都想去尝试)
第一层次:基本练习。
师:(出示图片)这儿是一个训练基地,请以营地为中心,准确描述冰峰、骆驼峰、紫云涧、白云塔四个探险点的位置。
(学生在练习纸上独立确定这四个探险点的位置)
师:你想去哪个地方探险就来说说那个探险点的位置。
(待学生交流完后重点讨论:骆驼峰为什么不是南偏西60度?)
生:60°是西偏南的角度,我们应以正南为基准,虽然图上写了60°,应说成是南偏西30°。
第二层次:针对练习。
师:你能根据提示找到哪面小旗是“神秘山洞”的所在地吗?“神秘山洞”在营地的北偏西40°方向4千米处。(先估计)
生:小旗2。
师:你为什么不选小旗1和小旗3。
生1:小旗3在营地的北偏东方向了。
生2:小旗1偏离正北方向的角度太大了。
师:好的,我们用排除法选择了小旗2,到底你们的估计对不对呢,请动手验证下。
……
第三层次:综合练习。
师:下面我们去山洞看看。哇,里面还有两个宝盒。(出示两宝盒图)打开第一个宝盒,(快速抢答)“荷花池”景点在“山洞”的北偏东20°方向6千米处。看谁先找到。
(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
师:和刚才相比,什么发生了变化?
生:刚才确定景点位置的时候都是以“营地”为观测点的,现在确定“荷花池”的位置是以“山洞”为观测点了。
师:是的。看来,我们在确定物体位置的时候,除了要看清方向、角度、距离外,还要注意观测点。继续打开第二个宝盒(智慧抢答,出示练习九第1题图片)。
师:见过吗,这是什么?
师:这是机场的雷达屏幕,仔细观察,看得懂吗?
生:这里有许多射线,每两条射线的夹角都是30度。 生:雷达上每两个圆之间的距离都相等。
师:如果飞机在机场的北偏西60°方向,飞机可能在哪里?如果飞机与机场的距离是40千米,飞机可能在哪里?
生:(看图猜测,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上来指一指)如果飞机在机场的北偏西60°方向,飞机可能在北偏西60°这样一条射线上。如果飞机与机场的距离是40千米,飞机可能在以机场为圆心、40千米为半径的圆周上。
师:只有方向,或者只有距离,能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吗?要精准确定物体的位置,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
生:方向、角度、距离都需要知道。
师:现在你能根据雷达屏幕上的显示,确定飞机A、B、C、D、E这5架飞机的具体位置吗?
……
教学有效性评析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在本节课开始,笔者就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8个方向,并完成游戏:以自己为中心,说说周围的同学分别在你的什么方向。通过这样的复习铺垫,唤起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并在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中调动其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确定物体位置的必要性。因此,上课伊始,就紧紧地吸引住了学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学习情境 联系生活实际,营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将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课始,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故事背景:“中国经济腾飞离不开对外贸易,尤其是海上贸易,但在索马里海域里也发生过海盗抢劫中国货轮的事件,于是,中国政府就要派遣海军编队进行护航。”接着,整节课就在护航舰向海盗船开炮的情节中一步步展开并贯彻始终。学生在这样紧张而激烈的情境中学习,层层深入,每个小情境都不断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造成心理悬念,从而唤起探究欲望,他们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兴趣也更浓厚了。实践证明,这样的情境创设是有效的,为学生探索新知奠定了扎实基础。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的全过程 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如何让学生准确描述海盗船的位置,是本节课的重点。为此,在“认识方向”这一环节,先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以货轮为观测点,描述海盗船1和海盗船2以及护航舰分别在货轮的什么方向中认识了“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四个新的方向。当有学生说道“护航舰在货轮的东偏南方向”时,笔者先给以肯定,但同时马上强调:“这样说也是可以的,但人们习惯上都是以正南、正北方向为基准,再判断是偏向东还是偏向西。”这样的强调确实很有必要,为正确测量角的度数奠定了基础。接着,为了得出确定物体位置还需要角度和距离这两个重要因素时,都是在护航舰对海盗船开炮的情境中进行。整个过程,使学生体验到了探究成功的乐趣。老师把教材上静态的东西完全动态化了,层层递进,学生兴趣浓厚,主动地参与了整个学习活动,感知了确定物体的位置需要从方向、角度、距离来描述才比较精确。在探索活动中,他们真正感受了学习的主人翁地位,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精心设计练习使新知及时巩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生感兴趣的练习,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为此,在巩固应用环节,笔者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探险游戏”学习情境,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紧地联系起来。练习题组设计由浅入深,分层训练,逐步形成技能。第一层是基础性练习,让学生确定4个探险点的位置,并在交流时提出“你想去哪个地方探险就来描述下这个探险点的位置”,学生兴趣浓厚,结合方向、角度和距离,学生都能准确说出物体的位置。第二层是针对性练习,通过寻找“神秘山洞”的位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能根据所学内容会判断、会分析物体的位置;再在寻找“荷花池”景点的位置中,明确了物体的位置,除了要知道角度和距离外,观测点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第三层是应用性练习,在打开第二个宝箱中,出现了机场的雷达屏幕图,这是确定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因此,笔者先向学生介绍这个雷达屏幕,学生注意力相当集中;然后让学生观察,看自己能否看懂这个雷达屏幕,说给大家听,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部分学生还是介绍得很棒;再结合两个填空题,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要确定物体的位置所需要的条件,缺一不可;最后从学生能十分熟练地描述5架飞机的具体位置中,学生已经准确地掌握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了。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深化和扩展,并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创新精神。
布鲁纳指出:“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究就没有数学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引导学生有效自主地进行探索,让学生在认识与实践中感受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形成数学技能,获得科学的思想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索的天空。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