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国家提出了“六稳”“六保”,其中稳就业、保就业居于首位,可见现实就业压力之大.但在社会就业压力增加的背景下,部分高校学生依然持有不健
【机 构】
:
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 景德镇 3334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国家提出了“六稳”“六保”,其中稳就业、保就业居于首位,可见现实就业压力之大.但在社会就业压力增加的背景下,部分高校学生依然持有不健康的就业观念,对就业薪资和就业岗位抱有盲目的自信,导致部分学生错失了就业机会.因此,本文从创新创业视域下就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深入剖析了就业教育中存在的学生就业观不健康,创新创业教育成功案例较少,就业教育与专业联系不仅以及创新创业项目没有与高校科研联合等问题,并从这些问题出发提出了创新创业视域下高校就业教育的改革策略.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民工在自己进城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就读将要面对的诸多现实问题,诸如恶劣的住房条件、高昂的借读费用、交通安全无保障等等[1]。于是,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了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最终形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由此诞生了。 一、留守
2004年7月,浙江省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陈浩,约我见一对父子,并要为我讲一个70年以来的传奇故事。 这对父子的父亲名叫汪济英,浙江省博物馆的老馆长;儿子叫汪大川,是一家公司的老总。他们拿出一批年代久远的油画,向我讲述这个油画作者“沙耆”的传奇故事。看了这些油画,不由得让人想起很久以前在我的老家宁波,一个会画画的疯子的种种传说。令我吃惊的是,呈现在我眼前的这个疯子的画,如此具有西方表现主义的精到笔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