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学校构建“一校一品”——“梅品文化”办学特色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特色办学,质量立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语文学科中,通过加大力度、注意深度和伸展广度等三方面开展教学实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文化,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四有”新人。文章希望能为相关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文化自信;梅品文化;办学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语文学科作为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之一,不仅传承着我们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明,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几年来,学校结合地域实际,精心选择“传承梅品精髓,丰厚人文底蕴”的“一校一品”为办学特色切入点,把梅品与学校发展、德育管理、教育科研和新课程改革等结合在一起,形成以梅品文化为核心的办学特色理念。语文学科教学有独特的优势,坚持做到加大力度、注意深度和伸展广度等方面,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培养学生有如梅的“清雅俊逸”、高风亮节、坚韧不拔、奋勇当先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实施梅品文化传承育人的学校特色办学理念。
一、加大力度,挖掘“梅品文化”教学内容
语文课本中,有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陆游《卜算子·咏梅》、林逋《山园小梅》及王安石《梅花》等课文,“梅品文化”思想内容十分突出。在学习这些课文时,重点引导学生诵读,甚至背诵、朗诵,深入理解文章所寄寓的思想,对学生进行生动深刻的“梅品文化”教育。
例如,讲授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一课,做好课前预习引导,课堂进行深层次讲解及分析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词人深刻描绘梅花的形象,是具有强烈的政治涵义。当年我国遇到了自然灾害、中苏论战等多重困难,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受到巨大压力,外困内忧,新中国面临严峻的考验。“已是悬崖百丈冰”正是当时政治环境的真实写照。毛泽东眼光独特,通过以梅喻志,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和雄心,在逆境中决不屈服,勇敢地战胜困难,直到取得最后胜利。即使“已是悬崖百丈冰”,也有“犹有花枝俏”。中国共产党就是傲霜斗雪的梅花。全词突出表现了梅花钢铁般的意志和铮铮傲骨迎风冒雪,默默开放,真真切切象征我们革命前辈的顽强不屈、勇于拼搏的精神。相对于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洒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物喻人,托物言志,政治内涵稍逊一些,但其明写梅花,暗写抱负,巧借自身遭遇与梅花巧妙结合,通过梅花比喻自己即使人生坎坷,也绝不媚俗的坚贞,来表达他饱满的爱国热情,激励了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通过加强引导,端正教学思想,大力挖掘“梅品文化”教学内容资源,加大对梅品文化的认知,赏析不同历史时期的深刻含义,进而对学生的传统文化认识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二、注意深度,挖掘“梅品文化”教育实质
语文学科加强“梅品文化”思想教育的深度,可以针对教学实际,举一反三,让学生理解爱国爱民,将来更好地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深度挖掘“梅品文化”教育实效。
教学《竺可桢》时,引导学生通过老科学竺可桢“事实”,让同学们“感受”:如竺可桢几十年如一日,到北海公园观察,总结物候变化:温度表磨坏了衣口袋的盖布;70多岁还到野外考察;临终前一天还作天气记录;对不是自己观察的数据还特别注字说明等事实,学生们“感受”竺可祯持之以恒、实事求是的求学态度和热爱科学、为祖国奉献终生的精神。
事实
【关键词】文化自信;梅品文化;办学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语文学科作为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之一,不仅传承着我们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明,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几年来,学校结合地域实际,精心选择“传承梅品精髓,丰厚人文底蕴”的“一校一品”为办学特色切入点,把梅品与学校发展、德育管理、教育科研和新课程改革等结合在一起,形成以梅品文化为核心的办学特色理念。语文学科教学有独特的优势,坚持做到加大力度、注意深度和伸展广度等方面,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培养学生有如梅的“清雅俊逸”、高风亮节、坚韧不拔、奋勇当先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实施梅品文化传承育人的学校特色办学理念。
一、加大力度,挖掘“梅品文化”教学内容
语文课本中,有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陆游《卜算子·咏梅》、林逋《山园小梅》及王安石《梅花》等课文,“梅品文化”思想内容十分突出。在学习这些课文时,重点引导学生诵读,甚至背诵、朗诵,深入理解文章所寄寓的思想,对学生进行生动深刻的“梅品文化”教育。
例如,讲授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一课,做好课前预习引导,课堂进行深层次讲解及分析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词人深刻描绘梅花的形象,是具有强烈的政治涵义。当年我国遇到了自然灾害、中苏论战等多重困难,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受到巨大压力,外困内忧,新中国面临严峻的考验。“已是悬崖百丈冰”正是当时政治环境的真实写照。毛泽东眼光独特,通过以梅喻志,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和雄心,在逆境中决不屈服,勇敢地战胜困难,直到取得最后胜利。即使“已是悬崖百丈冰”,也有“犹有花枝俏”。中国共产党就是傲霜斗雪的梅花。全词突出表现了梅花钢铁般的意志和铮铮傲骨迎风冒雪,默默开放,真真切切象征我们革命前辈的顽强不屈、勇于拼搏的精神。相对于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洒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物喻人,托物言志,政治内涵稍逊一些,但其明写梅花,暗写抱负,巧借自身遭遇与梅花巧妙结合,通过梅花比喻自己即使人生坎坷,也绝不媚俗的坚贞,来表达他饱满的爱国热情,激励了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通过加强引导,端正教学思想,大力挖掘“梅品文化”教学内容资源,加大对梅品文化的认知,赏析不同历史时期的深刻含义,进而对学生的传统文化认识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二、注意深度,挖掘“梅品文化”教育实质
语文学科加强“梅品文化”思想教育的深度,可以针对教学实际,举一反三,让学生理解爱国爱民,将来更好地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深度挖掘“梅品文化”教育实效。
教学《竺可桢》时,引导学生通过老科学竺可桢“事实”,让同学们“感受”:如竺可桢几十年如一日,到北海公园观察,总结物候变化:温度表磨坏了衣口袋的盖布;70多岁还到野外考察;临终前一天还作天气记录;对不是自己观察的数据还特别注字说明等事实,学生们“感受”竺可祯持之以恒、实事求是的求学态度和热爱科学、为祖国奉献终生的精神。
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