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有获得评卷老师的青睐,考场作文才有可能获取高分甚至是满分。因此,了解评分过程及高分作文的捷径,是考前作文复习时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为了帮助大家揭开评卷现场的神秘面纱,本刊特意邀请各地中考评卷名师,结合各考区的特点,列出了最受评卷教师欢迎的高分作文的五条捷径。现整理成文,希望能够为同学们的考场作文助一臂之力。
审题篇:横看成岭侧成峰
【中考原题】
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⑴ 命题作文:我终于明白了你的良苦用心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②文中最好灵活运用相应的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以表达自己真切的体验与感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⑵ 自命题作文
魅力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气质;魅力在于外表,更在于内涵;魅力可以表现在人的一言一行,也可以表现在人的一颦一笑……
我们身边总不乏有魅力的人,让我们欣赏他,信赖他,亲近他……
请以“魅力”为内容,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自选角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诗歌、戏剧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2012年山东青岛中考作文题)
【阅卷手迹】
“不会写作,不会批评你;不会审题,那就是你的错!”这是青岛市中考评卷员徐增才老师给学生提醒得最多的一句话。可评卷之后,他笑称,“还是有人中枪了”!据他介绍,有的考生不熟题型,本是命题作文却去盲目地“自拟标题”,本是材料作文却看成了命题作文。有的考生只看题目,不读要求,明明要求写成记叙文,他却去写小说、编戏剧。结果绞尽脑汁写出来的“心血之作”,只获得了少得可怜的分数,真是“惨不忍睹”!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说的便是这种情况。
【应对之道】
审题看似是一个挺抽象的话题,其实只要走好三个步骤,文章自然就会按照命题者的意图,准确地命中靶心。简而言之,要做到下面的三“看”。
看题型。就中考题型而言,一般有命题、半命题、话题与材料作文四种类型。不同题型,在拟题上的要求各不相同。是命题作文就不能更换标题,是话题作文最好标题重拟,半命题作文要补得巧妙,材料作文则要拟出新题。就青岛中考作文这两题来看,写第一题切不可乱拟标题,否则至少得扣2分;写后一题则要尽量避免简单地照搬“魅力”二字。
看题目。中考作文题看似简单,往往大有学问。就上面两题而言,前者限制得较为严格。从写作对象看,要求考生站在“我”的角度,用第一人称行文;从写作内容来看,强调的是“你的良苦用心”;从叙事过程来看,或是因自己良心发现,或是因外物点化,或是因他人的提醒,最后才“终于明白”。看来,题目中的每一个词语都会存在一定的限制,唯有仔细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词语,行文才会不偏不倚。
看提示与要求。提示语往往为我们的写作提示了角度,甚至为美化语言提供了范例。第二题显然属于这种情况。不擅长作文者,或一时找不到写作内容的考生,可以按照提示写作;擅长写作者,则不妨顺着那些省略号,去寻找更为新颖的内容,更为巧妙的角度。如不去写身边人物的“一言一行”与“一颦一笑”,而去赞美历史人物的“伟岸形象”与“诗情画意”,也是不错的主意。写作第一题时,则不可忽视用“记叙文”写作的文体限制,不可忽视“最好灵活运用相应的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的表达要求。
拟题篇:明眸善睐第一瞥
【中考原题】
一棵小树在漫长的生长过程中,会遇到风风雨雨的洗礼,面对困难,只要能挺过去,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它就会长成一棵参天的大树……
请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②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③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④不少于600字。
(2012年新疆建设兵团中考作文题)
【应对之道】
标题一般不列入作文评分标准,但在评卷老师心目中,它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标题出彩,一般文章自然会不错,令读者欲罢不能;标题平淡,则毫无生趣,再好的内容也会黯然失色。精彩的标题,往往具有三大特点。一要切入精准,能概括文章的精髓。如《一张使我变小的奖状》,通过一张不应得到的奖状来反映自己的“成长”,紧扣话题,主旨鲜明。二要内容新颖,宛如别有洞天。如《做了一回乞丐》,用一次出人意料的“乞丐”经历来反映自己的“成长”,下笔设置悬念,格外诱人。三要语言优美,读来唇齿留香。如《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通过一句鼓励的话语揭示自己历经挫折之后的“成长”,诗意盎然,余味无穷。
从新疆中考评卷情况来看,有三类标题最为常见,且光彩迷人。一是修辞型标题。像《点燃成长的火焰》《成长如河》,比喻出彩;《长大的飞鱼》《树的春天》,拟人含情;《“小不点”的大故事》《风雨之后的美丽》,对比生辉;《眼泪在飞》《幸福的斜度》,夸张有趣。二是诗词型标题。有考生用李清照《如梦令》里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拟出了《争渡!怎渡?》;有考生用苏轼《定风波》里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拟出了《一蓑烟雨任平生》;满分作文《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则是由海子诗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改变而来。三是个性化标题。如《那雨·那路·那人》采用分隔式标题,不同寻常;《和“张无忌”一起成长的日子》妙用人物绰号,情趣顿生。看了老师的指导,相信大家定会生出几分惊讶之情:原来,拟题目还真是一门不小的学问啊!
【现场演练】
如果今年的中考话题是“温暖”,你能按上面的提示另拟十个标题吗?
情节篇:柳暗花明又一村
【中考原题】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要求:(1)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3)不得抄袭;(4)文体(诗歌除外)自选。 题一:回望
题二:林清玄说:“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他这段话让你联想到哪些经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以“一颗 的心”为题写一篇文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
(2012年湖南岳阳中考作文题)
【应对之道】
有人说山之美在于峰回路转,水之美在于波澜荡漾。我想告诉同学们的是,中考作文也是这个道理。情节波澜起伏,内容才引人入胜。遗憾的是,不少同学写作时总是满足于讲清故事,疏于构思,不会巧妙地运用抑扬突转,不懂得设置波澜。情节平铺直叙,内容一目了然。想一想,你写的作文自己都不喜欢,又如何能够吸引评卷老师的眼球呢?
要学会用抑扬设悬念。讲述故事时,不妨从失败、挫折或误会等内容下笔,到结尾之时突然来一个转弯,用出人意料的情节,引出对人物的赞美或肯定。当然,你也可以设置悬念,紧紧吸引评卷老师的目光,然后慢慢展开。到看似山穷水尽之时,再一笔解开谜底。如此构思,情节妙趣横生,情感充沛动人。中考满分作文《一颗感恩的心》开篇便说:“爸爸妈妈离婚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爸爸。我对自己说,我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报复他!”天啦,作者为何会这样呢?情节下笔出彩,文章或许便成功了一半。
要学会用倒叙添光彩。写作记叙文时,不妨将故事的结局或情节的精彩部分提到首段,用倒叙的方法下笔;也可以在记叙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对比鲜明的往事,用插叙的方法突出主题。满分作文《回望》,讲述的是考生自己与母亲的一次不应该的吵架。该考生显然不是按照寻常的思路来叙说的,开篇便交代了结果,“我猛一抬头,发现三楼那盏长明灯竟然不亮了”。文章继而用插叙的手法,详细回忆了那盏灯在自己心中的重要位置,让孤寂的现实与美好回忆形成了鲜明对比。虽然只在叙述顺序上稍作调整,效果却是天差地别。
【现场演练】
请以“一颗最美的心”为题,运用设置悬念的方法设计一个情节。请将故事的梗概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00字以内。完成后,和别人比一比,看谁写的情节更精彩。
语言篇:千树万树梨花开
【中考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春天的新绿,故乡的明月;“采菊东篱下”的悠闲,“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洒脱;陌路上的相视一笑,危难时的义无反顾……在生活中,美随处可见,需要我们去发现,去体验,去感悟。最美,是美的生活。它令人刻骨铭心,灵魂震撼,令人心驰神往。
你一定有心中的“最美”,关于“最美”,你一定也有所感悟,请自拟一个包含“最美”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2012年广东中考作文题)
【应对之道】
语言功底,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过若能掌握一些技巧,我们或许能在“山重水复”的困境之下,找到“柳暗花明”的感觉。下列技巧,写作文时用一种便能出彩,综合运用则会光彩夺目。
用修辞展示语言的灵动美。这种技巧,在2012年广东省中考满分作文中极为常见。用设问,能下笔诱人,悬念顿生;用比喻,语句灵动,形象逼真;用排比,句式整齐,气势磅礴。若能将几种修辞综合运用,语言自然就不同寻常了。满分作文《最美的你》一文中便有这样的片断:“你在我的生命中,像冬日里那束温暖的阳光,像夏日里那缕清凉的风。我很感谢我的生命里有你,穿越时空的隧道,依然可见夕阳西下彩蝶翩然而去带走一串银铃般的欢笑,水风车流转的故事就像耐人寻味的童话。”同样赞美人物,这样的语言自然胜人一筹。
用诗词展示语言的底蕴美。经典诗词,往往经历了时间的检验,能够收到以一当十、画龙点睛的效果。评卷老师们一致认为:同样的写作话题,同样的内容,用不用诗词,效果截然不同。有时,或许只是一两句诗词,语言就顿时有了光彩。下面这个片断便堪称典范:
细爱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远,是“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的淡雅,是“只钓鲈鱼不钓名”的淡泊;真爱是“花褪残红青杏小”的希望,是“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欢欣,是“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清新。
同样写“最美的爱”,这位考生的语言不落俗套。恰当地引用诗词,精美绝伦的排比,将爱的内涵展示得诗意盎然,格外动人。
【现场演练】
请以“最美”为话题,在下面的横线上写一段漂亮的句子。要求:运用上面提示的相关技巧,内容不限,200字以内。
素材篇:众里寻她千百度
【中考原题】
阅读艾青《盼望》中的一节,按要求作文。
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时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请以“启航”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充实,感情健康真实; ②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 ③标点正确;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请不要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和校名。
(2012年湖南益阳中考作文题)
【阅卷手迹】
据益阳市教科所刘亚平老师反映,因考题的关系,与往年相比,益阳考生用议论文写作的明显增多。可从评卷情况来看,形势并不乐观,问题主要表现为素材的缺失。有的考生喋喋不休地写了七八百字,全文却不见一则素材;有的考生虽然也引用了三两则素材,但是陈旧得让人望而生畏。能够引用诗词作为论据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大部分议论文的评分都在三类左右。有些考生虽然用记叙文写作,取材时也往往存在平淡的问题,只知写自己,不懂写他人;只知写现实,不懂虚实结合,取材范围极为狭窄,读来甚是无趣。
【应对之道】
虽然考题明确指出可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但对素材积累丰富的考生而言,用议论文写作显然更容易切入。因此,能否选取经典素材,便成了文章能不能出彩的关键。从时间上看,要力求横贯古今;从地域上看,最好涉及国内外;从形式上看,需要精彩动人的事实,需要文采斐然的诗词,也需要富含哲理的名言。具体来讲,取材时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用历史素材展示文化底蕴。想一想,王羲之的成功靠的便是及早启航,要是没有早年的“墨池勤练”,能够成为名垂千古的书圣吗?祖逖若成功靠的也是及早启航,不是“闻鸡起舞”,能够拥有报效国家的本领吗?李白若不告别官场,开始人生的另一种航行,我们还能读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样的千古佳句吗?想想,一篇议论文能够用到如此丰富的经典素材,能不精彩吗?
用新鲜素材彰显时代风采。素材鲜活,文章才会更显生机。就此题而言,时代素材还是非常多的。如一直生活在噩梦中的马布里,加入北京队后重新启航,终于在七千里之外的中国重塑了自我,以至美国媒体都不禁惊呼,“马布里在中国复活了”;又如林书豪,在NBA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之后,仍以谦卑姿态的继续努力,开启了自己一鸣惊人的爆发模式。当然,若能加入老子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以及狄更斯的“我是环绕着一个圆圈而行的,越接近终点也就越接近起点”之类的名言佳句,作文的光彩也许会得到极致地绽放。
(编辑 巧克力)
审题篇:横看成岭侧成峰
【中考原题】
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⑴ 命题作文:我终于明白了你的良苦用心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②文中最好灵活运用相应的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以表达自己真切的体验与感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⑵ 自命题作文
魅力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气质;魅力在于外表,更在于内涵;魅力可以表现在人的一言一行,也可以表现在人的一颦一笑……
我们身边总不乏有魅力的人,让我们欣赏他,信赖他,亲近他……
请以“魅力”为内容,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自选角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诗歌、戏剧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2012年山东青岛中考作文题)
【阅卷手迹】
“不会写作,不会批评你;不会审题,那就是你的错!”这是青岛市中考评卷员徐增才老师给学生提醒得最多的一句话。可评卷之后,他笑称,“还是有人中枪了”!据他介绍,有的考生不熟题型,本是命题作文却去盲目地“自拟标题”,本是材料作文却看成了命题作文。有的考生只看题目,不读要求,明明要求写成记叙文,他却去写小说、编戏剧。结果绞尽脑汁写出来的“心血之作”,只获得了少得可怜的分数,真是“惨不忍睹”!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说的便是这种情况。
【应对之道】
审题看似是一个挺抽象的话题,其实只要走好三个步骤,文章自然就会按照命题者的意图,准确地命中靶心。简而言之,要做到下面的三“看”。
看题型。就中考题型而言,一般有命题、半命题、话题与材料作文四种类型。不同题型,在拟题上的要求各不相同。是命题作文就不能更换标题,是话题作文最好标题重拟,半命题作文要补得巧妙,材料作文则要拟出新题。就青岛中考作文这两题来看,写第一题切不可乱拟标题,否则至少得扣2分;写后一题则要尽量避免简单地照搬“魅力”二字。
看题目。中考作文题看似简单,往往大有学问。就上面两题而言,前者限制得较为严格。从写作对象看,要求考生站在“我”的角度,用第一人称行文;从写作内容来看,强调的是“你的良苦用心”;从叙事过程来看,或是因自己良心发现,或是因外物点化,或是因他人的提醒,最后才“终于明白”。看来,题目中的每一个词语都会存在一定的限制,唯有仔细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词语,行文才会不偏不倚。
看提示与要求。提示语往往为我们的写作提示了角度,甚至为美化语言提供了范例。第二题显然属于这种情况。不擅长作文者,或一时找不到写作内容的考生,可以按照提示写作;擅长写作者,则不妨顺着那些省略号,去寻找更为新颖的内容,更为巧妙的角度。如不去写身边人物的“一言一行”与“一颦一笑”,而去赞美历史人物的“伟岸形象”与“诗情画意”,也是不错的主意。写作第一题时,则不可忽视用“记叙文”写作的文体限制,不可忽视“最好灵活运用相应的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的表达要求。
拟题篇:明眸善睐第一瞥
【中考原题】
一棵小树在漫长的生长过程中,会遇到风风雨雨的洗礼,面对困难,只要能挺过去,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它就会长成一棵参天的大树……
请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②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③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④不少于600字。
(2012年新疆建设兵团中考作文题)
【应对之道】
标题一般不列入作文评分标准,但在评卷老师心目中,它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标题出彩,一般文章自然会不错,令读者欲罢不能;标题平淡,则毫无生趣,再好的内容也会黯然失色。精彩的标题,往往具有三大特点。一要切入精准,能概括文章的精髓。如《一张使我变小的奖状》,通过一张不应得到的奖状来反映自己的“成长”,紧扣话题,主旨鲜明。二要内容新颖,宛如别有洞天。如《做了一回乞丐》,用一次出人意料的“乞丐”经历来反映自己的“成长”,下笔设置悬念,格外诱人。三要语言优美,读来唇齿留香。如《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通过一句鼓励的话语揭示自己历经挫折之后的“成长”,诗意盎然,余味无穷。
从新疆中考评卷情况来看,有三类标题最为常见,且光彩迷人。一是修辞型标题。像《点燃成长的火焰》《成长如河》,比喻出彩;《长大的飞鱼》《树的春天》,拟人含情;《“小不点”的大故事》《风雨之后的美丽》,对比生辉;《眼泪在飞》《幸福的斜度》,夸张有趣。二是诗词型标题。有考生用李清照《如梦令》里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拟出了《争渡!怎渡?》;有考生用苏轼《定风波》里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拟出了《一蓑烟雨任平生》;满分作文《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则是由海子诗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改变而来。三是个性化标题。如《那雨·那路·那人》采用分隔式标题,不同寻常;《和“张无忌”一起成长的日子》妙用人物绰号,情趣顿生。看了老师的指导,相信大家定会生出几分惊讶之情:原来,拟题目还真是一门不小的学问啊!
【现场演练】
如果今年的中考话题是“温暖”,你能按上面的提示另拟十个标题吗?
情节篇:柳暗花明又一村
【中考原题】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要求:(1)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3)不得抄袭;(4)文体(诗歌除外)自选。 题一:回望
题二:林清玄说:“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他这段话让你联想到哪些经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以“一颗 的心”为题写一篇文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
(2012年湖南岳阳中考作文题)
【应对之道】
有人说山之美在于峰回路转,水之美在于波澜荡漾。我想告诉同学们的是,中考作文也是这个道理。情节波澜起伏,内容才引人入胜。遗憾的是,不少同学写作时总是满足于讲清故事,疏于构思,不会巧妙地运用抑扬突转,不懂得设置波澜。情节平铺直叙,内容一目了然。想一想,你写的作文自己都不喜欢,又如何能够吸引评卷老师的眼球呢?
要学会用抑扬设悬念。讲述故事时,不妨从失败、挫折或误会等内容下笔,到结尾之时突然来一个转弯,用出人意料的情节,引出对人物的赞美或肯定。当然,你也可以设置悬念,紧紧吸引评卷老师的目光,然后慢慢展开。到看似山穷水尽之时,再一笔解开谜底。如此构思,情节妙趣横生,情感充沛动人。中考满分作文《一颗感恩的心》开篇便说:“爸爸妈妈离婚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爸爸。我对自己说,我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报复他!”天啦,作者为何会这样呢?情节下笔出彩,文章或许便成功了一半。
要学会用倒叙添光彩。写作记叙文时,不妨将故事的结局或情节的精彩部分提到首段,用倒叙的方法下笔;也可以在记叙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对比鲜明的往事,用插叙的方法突出主题。满分作文《回望》,讲述的是考生自己与母亲的一次不应该的吵架。该考生显然不是按照寻常的思路来叙说的,开篇便交代了结果,“我猛一抬头,发现三楼那盏长明灯竟然不亮了”。文章继而用插叙的手法,详细回忆了那盏灯在自己心中的重要位置,让孤寂的现实与美好回忆形成了鲜明对比。虽然只在叙述顺序上稍作调整,效果却是天差地别。
【现场演练】
请以“一颗最美的心”为题,运用设置悬念的方法设计一个情节。请将故事的梗概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00字以内。完成后,和别人比一比,看谁写的情节更精彩。
语言篇:千树万树梨花开
【中考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春天的新绿,故乡的明月;“采菊东篱下”的悠闲,“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洒脱;陌路上的相视一笑,危难时的义无反顾……在生活中,美随处可见,需要我们去发现,去体验,去感悟。最美,是美的生活。它令人刻骨铭心,灵魂震撼,令人心驰神往。
你一定有心中的“最美”,关于“最美”,你一定也有所感悟,请自拟一个包含“最美”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2012年广东中考作文题)
【应对之道】
语言功底,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过若能掌握一些技巧,我们或许能在“山重水复”的困境之下,找到“柳暗花明”的感觉。下列技巧,写作文时用一种便能出彩,综合运用则会光彩夺目。
用修辞展示语言的灵动美。这种技巧,在2012年广东省中考满分作文中极为常见。用设问,能下笔诱人,悬念顿生;用比喻,语句灵动,形象逼真;用排比,句式整齐,气势磅礴。若能将几种修辞综合运用,语言自然就不同寻常了。满分作文《最美的你》一文中便有这样的片断:“你在我的生命中,像冬日里那束温暖的阳光,像夏日里那缕清凉的风。我很感谢我的生命里有你,穿越时空的隧道,依然可见夕阳西下彩蝶翩然而去带走一串银铃般的欢笑,水风车流转的故事就像耐人寻味的童话。”同样赞美人物,这样的语言自然胜人一筹。
用诗词展示语言的底蕴美。经典诗词,往往经历了时间的检验,能够收到以一当十、画龙点睛的效果。评卷老师们一致认为:同样的写作话题,同样的内容,用不用诗词,效果截然不同。有时,或许只是一两句诗词,语言就顿时有了光彩。下面这个片断便堪称典范:
细爱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远,是“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的淡雅,是“只钓鲈鱼不钓名”的淡泊;真爱是“花褪残红青杏小”的希望,是“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欢欣,是“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清新。
同样写“最美的爱”,这位考生的语言不落俗套。恰当地引用诗词,精美绝伦的排比,将爱的内涵展示得诗意盎然,格外动人。
【现场演练】
请以“最美”为话题,在下面的横线上写一段漂亮的句子。要求:运用上面提示的相关技巧,内容不限,200字以内。
素材篇:众里寻她千百度
【中考原题】
阅读艾青《盼望》中的一节,按要求作文。
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时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请以“启航”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充实,感情健康真实; ②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 ③标点正确;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请不要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和校名。
(2012年湖南益阳中考作文题)
【阅卷手迹】
据益阳市教科所刘亚平老师反映,因考题的关系,与往年相比,益阳考生用议论文写作的明显增多。可从评卷情况来看,形势并不乐观,问题主要表现为素材的缺失。有的考生喋喋不休地写了七八百字,全文却不见一则素材;有的考生虽然也引用了三两则素材,但是陈旧得让人望而生畏。能够引用诗词作为论据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大部分议论文的评分都在三类左右。有些考生虽然用记叙文写作,取材时也往往存在平淡的问题,只知写自己,不懂写他人;只知写现实,不懂虚实结合,取材范围极为狭窄,读来甚是无趣。
【应对之道】
虽然考题明确指出可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但对素材积累丰富的考生而言,用议论文写作显然更容易切入。因此,能否选取经典素材,便成了文章能不能出彩的关键。从时间上看,要力求横贯古今;从地域上看,最好涉及国内外;从形式上看,需要精彩动人的事实,需要文采斐然的诗词,也需要富含哲理的名言。具体来讲,取材时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用历史素材展示文化底蕴。想一想,王羲之的成功靠的便是及早启航,要是没有早年的“墨池勤练”,能够成为名垂千古的书圣吗?祖逖若成功靠的也是及早启航,不是“闻鸡起舞”,能够拥有报效国家的本领吗?李白若不告别官场,开始人生的另一种航行,我们还能读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样的千古佳句吗?想想,一篇议论文能够用到如此丰富的经典素材,能不精彩吗?
用新鲜素材彰显时代风采。素材鲜活,文章才会更显生机。就此题而言,时代素材还是非常多的。如一直生活在噩梦中的马布里,加入北京队后重新启航,终于在七千里之外的中国重塑了自我,以至美国媒体都不禁惊呼,“马布里在中国复活了”;又如林书豪,在NBA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之后,仍以谦卑姿态的继续努力,开启了自己一鸣惊人的爆发模式。当然,若能加入老子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以及狄更斯的“我是环绕着一个圆圈而行的,越接近终点也就越接近起点”之类的名言佳句,作文的光彩也许会得到极致地绽放。
(编辑 巧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