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在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uwu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课作为一种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很多学校已经用来开展混合式教学。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微课正以自身天然所具备的短小、灵活、主题突出等优势席卷世界,成为老师和同学新的沟通方式。不难发现微课的应用范围极广,尤其是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等知识点庞杂的课程,一旦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那么微课所起到的作用将是无与伦比的。因此该文将分析微课的特征与优势,并结合教学实际对如何运用微课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微课;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23-0156-02
  21世纪不懂得计算机技术无疑会被时代所淘汰,为了提升高职高专学生的科学素质,《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高职高专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教学的要求,取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始终是为人师者的责任之一,微课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教学中引入微课,深入挖掘其内涵,令微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 微课概述
  1.1 微课的含义
  微课即微网络课程。微课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主要载体,主题突出、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微型在线视频课程。微课资源构成多种多样,学习情景真实、清晰、交互性强;注重教学设计、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制作技术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使用方式多样等特点[1]。
  1.2 微课的突出优势
  1.2.1 提高教学质量
  在计算机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的今天,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对高职高专学生来说并不困难一部分学生认为专门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在浪费时间,没有丝毫的学习兴趣,导致课上教学质量差强人意。而引入微课手段就能够很好地解决此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微课的内容与时间相适宜,不会给学生造成太大的负担,不会令他们出现逆反情绪;另一方面是因为微课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展示的或是知识点最精彩的部分,或是學生最感兴趣部分,或是学生难以掌握的部分,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可以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掌握所学知识点。
  1.2.2 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高职高专的公共必修课,是一门知识点极多,且侧重实践的课程,学生如果想真正掌握必须主动进行课下练习。而学生们在课下练习中反映出的问题具有多样性,老师仅凭借一己之力很难在课上全部解决。这时微课方便传播的特征就能够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具体来说,学生能够在任何课余时间利用微课回顾所学知识点,及时查漏补缺,还能够在预习或复习中主动思考与知识点相关的各种问题,逐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虽然单个微课所讲解的知识点少,虽然单个微课所起到的作用低,但是在老师有意识地正确使用下在日积月累中,所到达的将是1 1>2的效果,所获得的将是课本所不能涵盖的大知识、大智慧。
  1.3 微课未来发展方向
  现阶段无论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还是其他课程的教学所制作的微课内容很多都是考试的重点难点,是老师依据多年教学经验所得出的学生应当掌握的知识点,而不是当下学生所需要的。因此大胆推测未来微课的发展趋势将是与翻转课堂相一致的,就是说将微课内容的决定权交给学生,以他们喜欢的形式录制他们感兴趣的知识,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需求出发。
  2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微课的设计
  我们始终认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每一章每一节的内容都具有自身的价值导向,同时每位老师也有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所以引入微课帮助教学切忌拿来主义。据此我们在分析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微课的设计时,添加了两个小案例帮助说明。
  2.1 制作微课
  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知识点繁多,所以部分老师制作微课时不自觉地会将大量的知识点添加进去,导致短短几分钟的视频被专业术语塞得极满。这样的微课已经失去了针对性,帮助学生理解难点的意义。对此笔者认为老师虽然应当以课本内容为基础,但是一定要跳脱出其枯燥难懂的局面,尽可能以最平时、最贴近生活的语言,通过最简单、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向同学解释知识点。同样微课的制作要有目的性,即,能够将本课程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相联系,能够切实令他们体会到这门课程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所发挥的作用[2]。
  举例如下:对于师范专业的高专学生来说,参加工作后做成绩登记,统计班级乃至年级学生的平均分和排名是常态,而想要又快又好地完成工作就需要对Word、Excel有相对深层次的了解。这一情况就完全可以成为任课老师的教学切入点,利用微课演示类似Word中表格制作等相关内容,帮助他们为日后工作打下坚实有力的操作基础。
  2.2 合理应用微课
  课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以微课内容为重点展开教学活动,并合理调整课堂节奏,处理好视频观看、学生讨论等环节的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具体来说,一般情况下微课视频长度为7—8分钟,建议老师放在上课伊始,起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在观看完视频后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组自主进行大概10分钟的讨论,探究视频中涉及的难重知识点,发表自己的意见,查找自己的不足。之后可抽取2或3组为代表进行分工轮流汇报,以学生的角度帮助学生加强理解,以老师的角度发现仍旧存在的问题。最后由老师总结所学知识点特别是微课涉及的内容,同时着重解决学生汇报时反映出的不足,强化学生的理解程度[3]。
  举例如下:如果微课讲解的重点内容为Excel电子表格中的函数和公式使用,那么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讨论的环节随意操作Sum、Max等函数,而不是单纯地复制视频的结果;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汇报环节展示自己制作的电子表格,并简单讲解操作方式,令学生体会到走进计算机世界的奇妙。   2.3 课下微课自主学习
  对于大多数的高职学生来说在课上跟随老师的思路理解知识点很是轻松,但是他们中的部分人在课下进行自主回顾复习时,却会出现很多课上未曾出现的问题。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问题如果不能被及时解决成年累月的堆积下来对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是难以估量的。所以《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中要求所有老师主动将微课视频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并开放下载权限,让有需要的学生及时通过回看视频巩固知识、查漏补缺。
  3 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微课的应用及效果
  3.1 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实例
  师范专业一年级高专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上所观看的微课视频为例进行实际分析。所选取的微课是制作一个节目单,该课所讲解的具体内容是Word中的图文混排。可以说7分钟的视频十分系统地讲解了每种图片环绕形式的不同表现和操作,以直白浅显的语言成功达到最终目的。
  具体课堂流程如下:老师利用3分钟进行情景带入,同学生一起观看微课,在7分钟内学生们明显被视频内容吸引,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接下来的讨论和汇报环节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4-5人为一组,并以组为单位制作相应的节目单,主题自己定,可以上网搜索相关素材,这样不仅弥补了彼此间信息的缺失,而且通过交流掌握了80%以上的操作步骤。此外每组同学都主动到讲台前讲解自己的操作步骤和设计理念,使得他们在获得其他同学赞赏的同时增强了自信心。最后的总结阶段老师以微课的内容为基础,以汇报环节学生表现出的问题为延伸,再次强调一系列操作中的重难点。如此一方面复习了之前被学生遗忘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3.2 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效果
  3.2.1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
  采取微课手段讲解的知识点由于其情景化、趣味性深受高职学生的喜爱,有效地提升了他们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夯实了他们的基本操作基础。这一点在阶段性测试中的表现最为明显,相比上一届没有采用微课教学手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85%以上的学生不仅能够独立操作测试中布置的任务,而且任务的完成度和正确率都是极高的。
  有利必然有弊。虽然微课在教学实践中能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高职学生基础参差不同,所以在观看微课视频时难免会出现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准确理解操作的情况。这时如果老师不能有效调整课堂节奏,一味放任基础较好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很容易令基础较差的学生产生不良情绪,轻则拒绝操作重则自卑自弃。
  3.2.2 从老师的角度来看
  将微课引入课堂教学令部分老师摆脱了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减轻了教学负担,建立起了同信息时代相接轨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多观看其他老师制作的微课视频能够丰富自身的视野,从他人的教学中获得经验,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此外观看视频时,老师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的身上,通過观察学生面部表情的变化了解他们的心理,为之后的重难点总结提供依据。
  当然选择微课教学手段并不意味着放弃了传统教学方式,并不是说老师不再重要。相反老师所起到的作用更为重大,他们需要将不同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控课堂节奏,逐步摸索出一条学生们喜欢的、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
  4 结论
  无论是微课还是其他的辅助教学手段其根本的目的都是要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从教学实际出发,具体分析学生的需求,将微课的优势同课程的特点联系在一起,制定合理的应用方案,才是每位高职教师应当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2] 黄逸凡.微课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7,16(9):52-53.
  [3] 吴宗蔚,张秀辉.“微课”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6(14):56.
  【通联编辑:唐一东】
其他文献
21世纪已经广泛普及了大数据,大数据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企业管理当中广泛利用大数据,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稳定发展.但是一些网络黑客恶意盗取他人数据信息,
较为详细地评述了氧化铝分离膜制备工艺的研究状况,较系统的介绍了溶胶-凝胶法、阳极氧化法、烧结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在氧化铝分离膜制备中的应用.而且阐述了氧化铝分离膜改
目的探究胰岛细胞FasL基因转染对同种大鼠胰岛移植的影响.方法通过磷酸钙沉淀法构建含目的基因FasL的重组腺病毒AdV-FasL,感染胰岛细胞后移植于糖尿病受者大鼠,通过RT-PCR和
三峡水利枢纽右岸地下电站进水口预建段工程具有工程量大,洞群密,洞径大,工期紧,质量要求高的特点。由于在施工中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单洞平均日进尺达0.65 m,实现了无重大安全
随着互联网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大数据环境下计算机的网络安全问题也受到更多的关注,信息访问权限,数据信息泄露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做好云时代大数
本文分析并分析了电力工程的设计方法,提出了电力自动化节能设计的主要措施,旨在通过现代节能设计理念,促进电力系统高效稳定运行,降低电力输送中的电力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
节能减排的作用对于环保具有重要意义,但我们需要注意到当前的工业系统当中存在着大量电气设备,这些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不可避免的故障问题.当前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
近些年来,在计算机的程序设计中,不断地对算法进行优化,这不仅能降低算法的复杂性,还能提高其处理效率.因此,本文特对程序设计中的算法优化思考进行了叙述,希望通过本文的分
摘要:该文研究了当前高校中数据结构实践教学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对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结合ACM-ICPC竞赛模式,对数据结构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提升了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据结构;教学改革;竞赛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23-0154-02  数据结构是一门研究非数值计算的程序设计问题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备管理协会,各行业设备管理协会,各会员单位,各有关单位:rn近些年来、特别是2016 年以来,全国各地区、各行业和广大设备工作者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