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养生保健长寿药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du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茯苓的药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传在上古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千年之松,下有茯苓”的记载。《神农本草经》把茯苓列为上品,认为有“主胸胁逆气,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的功效。明代著名医家李时珍更是认为茯苓有神奇的功效,可“补五劳七伤,开心益智,和中益气”。《本草纲目》有关茯苓的用法有31条之多。在慈禧太后经常服用的13个益寿、补益方中,共有64味中药,其中用得最多的是茯苓,使用频率高达78%。至今,“五苓散”、“参苓白术散”、“茯苓四逆汤”等方仍在临床上常用,只要辨证得法,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球状或块状干燥菌核,主要产于我国东南各省,以云南省所产的野生茯苓质量最好。中医认为,茯苓具有健脾除湿、宁心安神、益智健脑、补肾固精的功效,药性平和甘淡,补而不滋腻,利而不伤津,是中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在其所含的活性成分中,主要为茯苓多糖,还含有茯苓酸、麦角甾醇、胆碱、组氨酸、腺嘌呤、蛋白质、卵磷脂、脂肪及一些酶类。茯苓多糖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物质,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卵磷脂则能直接参与机体抗氧化过程,消除自由基,保持机体活力,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美国医学家从茯苓中分离出一种具有很高抗癌活性的物质,对各种癌症都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并且没有毒副作用,是一种高效天然的抗癌药物。
  茯苓还是一种天然的美容佳品,晋代著名医家葛洪在医书中记述 “王子季服茯苓十八年,玉妇从之,能隐能彰,不食谷炙,瘢灭面,体玉泽”,虽然有夸大之嫌,但也说明它有美容功效。曾经有过报导,将白茯苓粉研成粉末,用蜂蜜调匀涂抹患部,可以治黄褐斑、雀斑和各种面部色素沉着。
  由于茯苓有较好的药食两用效果,所以人们把它制成药膳和糕点,作为养生佳品,以求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早在唐宋时期,我国民间就把茯苓用于食疗。宋代《图经本草》有这样的记载:茯苓为末,浸入酒和蜂蜜中封月余,可制成极甘美的茯苓酥。北京特产茯苓饼更是名扬中外,色香味美,深受百姓喜爱。
其他文献
老李最近摸到自己左上腹有个包块,去医院做腹部B超检查,发现脾脏肿大。与老李不同,许多人平时没有任何症状,参与入学、入伍或单位的健康体检时,才发现脾脏肿大。脾肿大是怎么回事,
针对大型卫星通信机动站的联合动力学模型和控制器研究难题,提出并设计了基于PAC的卫星通信机动站半物理仿真平台,该平台可以很好地验证卫星通信机动站的各项性能指标以及智
名人纷纷“被代言”  今年两会期间,有一则广告让钟南山院士气愤不已:《军事大参考》、《环球文荟》、《军事周刊》等多家报纸同时刊登广告,说由他领衔100多名中科院院士研制出咳喘专用药“克咳圣方”。  “被代言”虚假医疗广告,不只是钟南山一人。刘昌孝院士“被代言”“正奇消渴降糖胶囊”;吴孟超院士、李兰娟院士以及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主任贾继东教授“被代言”“肝斯平”;还有多位糖尿病治疗专家“被代言”多种
说起骂人,我们并不陌生,人类文化心理学研究显示,世界各地几乎都有其独特的骂人“文化”。中国的骂人文化或许同诗歌文化一样悠久,前有古代战争中的“骂阵”,后有文人骚客之间的“舌战”,都被人津津乐道。不过,骂人毕竟是个人恶劣情绪和心理的一种表现,现实生活中,那些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的“愤青”,网络中那些喜欢穿上不同“马甲”,进行恶毒攻击、发泄不满情绪的网友,其心理是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而某些中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