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浅谈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tx001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来,语文课程正在发生重大变革,语文教育、教学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
  一、对课改的基本估计
  (一)成绩与进步
  1.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实验区的语文教师,对课程改革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态度积极,思变求变,认真学习,努力实践。远的不说,进入新世纪以来,从来没有看到老师们这样自觉投入、全身心投入;从来没有看到广大教师焕发出如此之高的语文课程改革的积极性。
  2.新课程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正在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为。看得出广大教师自觉学习、积极思考、深入研究、不断探索的良苦用心;看得出广大教师对课程理念由不甚理解到逐渐理解到付诸实践再到加深理解的过程。此次课改,由于提出一系列新的课程理念,因此,有理论指导,有改革力度,有比较明确的改革方向。
  3.语文课程发生了初步的、革命性的变化。首先,这个变化是全方位的,涉及到课程、教材、教法等语文课程的所有方面。老师们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也不再停留在教学改革这一既窄又浅的层面上。在实验中,老师们普遍重视开发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与形式。这在以往的改革中是不多见的。其次,语文教育、教学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教学中,教师力求准确定位,由“教学的主宰”转为“合作学习中的首席”;重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用改进自己的“教”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由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开始得到尊重,由于激发了兴趣,培植了自信,绝大多数学生爱学语文了;由于在学习的过程中,开始落实自主学习,落实读书实践,大多数学生真学语文了;由于开始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乐于发表个人的感受与见解,乐于读出自己在学习中的思考与发现,部分学生开始有个性地学语文了。过分注重内容分析、过多进行机械、重复的单项训练的语文教学,老师主宰课堂,“牵着学生走”的语文教学,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的语文教学,逐渐淡出语文课程。
  (二)问题与思考
  改革中的语文课程,特别是语文教学,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这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要保持清醒的认识,认真分析,加以改进,这些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1.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需要进一步准确理解和正确体现。防止偏向一端或二者分离,造成两败俱伤。 课程实验中,有重视人文性、忽视工具性,偏于人文内涵的开掘、疏于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运用的苗头。语文课程,贵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必须通过语文学习和语言实践来体现。时下有的语文课,为了体现人文性、开放性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内容庞杂,形式令人眼花缭乱,安排过多的非语文活动,喧宾夺主,以有别于内容分析、机械训练的形式,造成了同样的后果——语文效率、质量的减损。我们应牢记“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是语文课的专务。我们一定要种好自己的田,浇好自己的园。
  2.要否定“教师为中心”,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要防止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流于形式,又放弃教师主导作用的情形出现。
  课程实验中,有片面理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使自主异化为自流,合作学习变成自由活动的苗头。这不是课改期望中的自主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既要实行教学民主,做到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利,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指导,使学习成为目标明确、氛围愉悦、人人投入、个个实践、生动活泼、省时高效的学习。我们既反对“教师牵着学生走”,也反对“教师跟着学生走”。教师要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平等对话中因势利导,师生在互动交流,教学相长中一起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3.要否定“课本为中心”,不应把教科书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但教科书仍是教学的重要凭借,要用好教科书,落实教材的基本要求。
  教科书编得再好,仍存在一些先天不足。如,教材内容的滞后性,教材编排的定型化,课程资源的有限性。课程实验主张“用教材教”,反对“教教材”。也就是说,教师要指导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因地、因时、因生制宜,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但是,也应当看到,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体现了基本的教学要求。因此,它又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对于资源有限的地区、学校更是如此。教学中,一方面要适当地引进相关的课程资源,如,课前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增加对作者、背景、主人公的了解;课中插入相关资料、文章的阅读,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课后推荐读物,以拓展学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另一方面,要用好教科书,凭借教材培养学生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的能力。警惕出现忽略教材的内容、要求,忽视对课文的研读,过早、过多地补充其他内容或过多安排与学习语文关系不大的活动的做法。
  4.要否定“课堂为中心”,反对把师生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语文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但课堂教学仍然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形式,要大力改进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一定要结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局面,向自然、向社会、向现实生活开放。不仅要让课堂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而且要拓宽语文教育。教学的途径,引导学生在自然、在社会、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实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综合性学习的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的结合,建设起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
  但是,我们还应看到,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机会主要在语文课上。因此,还要把课堂教学作为改革的一个重点。要大力研究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要创造性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准确体现新的课程观念,既要开放、搞活,又要扎实、高效,全神贯注地“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5.语文课堂教学,要改变教学内容单薄、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过程凝固、教学方法僵化的状况,从教学思想到教学过程、教学方法,都要有实质性的改变,但这种改变一定不要是功利性的、形式主义的。
  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规律,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我们要脚踏实地地探索语文教学的规律。靠什么?除了新的课程观念,还要靠现代教学论、儿童心理学、语文教育自身的特点等等,还有一条最根本的,就是辩证的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我们要在上述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总有一天能总结出语文教学的规律,探索出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注重实践、讲求实效的语文教学过程与方法,进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学体 系。关键是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端正的研究态度,科学的研究方法,要力戒浮躁,要实事求是,要不断探索,要勇于创新。语文教学应当有“基本式”——它反映了教学的基本规律,更应当因生、因师、因时、因地制宜,百花齐放,精彩纷呈。在课改中,出现了在教学过程中与方法上制造新的模式化的苗头,值得警惕。
  如此课程改革,是关系到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方向与质量的、影响深远、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在实验的不同阶段,必定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我们要善于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把语文课程改革不断推向前进。
其他文献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则表明,每个学生秉承的遗传因素、天赋素质、生理条件各不相同,他们的心理特征、物质生活基础、生存发展环境也各有差异,这就决定了每一个学生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能力与个性特点。因此,在语文作业的布置中采取分层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较为自主的选择符合自己水平的作业,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从而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  一、作业设计分层次  1、学生差异分
目的: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及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广泛应用,甲状腺结节的筛查阳性率明显增高。由于甲状腺良性结节与甲状腺癌的治疗手段与预后有很大不同,所以在术前对甲状腺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作文教学.也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  【关键词】小学语文重视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作文教学.也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
随着本世纪初《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语文教学改革在不断推进。多年来,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为了充分利用好现有教材,发掘语文课程资源作了不懈努力。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取得了丰富的宝贵的经验。但在少数地方或个别教学工作者中依然存在一些教学偏差,眼睛向内,只重视教材,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重视不够。笔者现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发掘语文课程资源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以飧读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
【摘要】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在教学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气氛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气氛。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建良好课堂气氛  一、教师的教态促成良好课堂气氛  教态是教师讲课时的情绪的外在表现,比如,教学心情、表情、体态动作、神态等,是教师开展课堂教
你开怀大笑了吗?你放声歌唱了吗?  在新的一年里,《喜剧学院》将继续娱乐搞笑风格。  在“爆笑课堂”不断增加的课程里,看古板的武大郎怎样和大猩猩李鑫、木头张敏健、溪鼻子马启光、胆小鬼王亚飞、笑面虎龚毅等捣蛋大军斗智斗勇。看美丽的女生王京京、田晓蕾、李彤彤、朱李思、朱倩倩、陈美涵等怎样乖巧可爱。  ‘学院外传”记录了同学们在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搞笑片段,魔镜、考试、拔牙、魔幻玻璃、等电话、追求女生等让
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新课改下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师积极引导,加强生生共同探究,培养了学生自主参与能力,从而实现素质教育教学目标。语文教学中,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探索文本知识,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随着时代脚步的前进,在新课改理念倡导下,语文教材更生活化、人文化、科学化。作为新时代下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更新教育观念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新型语文课堂应该让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得以放飞,情感得到宣泄,知识得到更新,能力得到提高。这就给我们广大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没有现成的模式,没有任何捷径,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大胆创造,积极尝试,勇于探索,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努力构建一个新型的开放式的语文课堂。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学
【摘要】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书本知识的传授,还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 语文素质教育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掘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非常重要。教学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
【目的】肺炎支原体(MP)是目前所知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生物,基因结构十分简单,丧失了编码细胞壁及一些维持生存所必须的基因。这些特征决定了MP特有的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