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养成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yu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针对教学过程与方法提出的新策略。中国有句古话:“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也明确提出,21世纪的学生应当“学会合作”。这充分说明,合作是学习的重要基础。从当今教育的改革趋势来看,在合作的基础上自主探究,是提升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找准切入点
  习惯的力量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由于传统教学形成的习惯,特别在小学中高年级,急切地实施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交流、表达能力的欠缺成为制约改变学习方式的“瓶颈”。
  自主、合作、探究的切入点,是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这里的提问指的是学生在初步感知素材之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因为每个个体都拥有完全自我的思维角度、习惯,维度、深广度都不同,一些学生感悟了问题甲,却对问题乙不解,或感悟了问题乙,却对问题甲不解。所以需要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才能引发思维的碰撞,才能进行交流、讨论,互相参照、互相评估,才能在合作中达到资源的共享和相互的取长补短。
  二、重过程、重启发、重参与
  两千多年前的《学记》就已经提出,教育学生要“导而勿牵”。遗憾的是,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一大流弊就是一个“牵”字。通常表现为: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编写教案,设计反映课文思路的板书。上课时,教师的第一要务就是执行教案,顺着课文思路按预定方案不停地问,学生则被牵着鼻子亦步亦趋地在老师的“启发”下不停地回答,说出预设字眼。“底牌”都掌握在老师的手里,学生说不对的话,就由教师一锤定音。
  这种看似启发式的教学,实质是“包办”,其固有特点是封闭的、直线型的知识传授,这在实际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实践,是“牵”,不是“导”。新课程标准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的学习方式,真正让学生深入教学过程,以自身的体验去获取资源,提高语文素养。
  例如,上口语交际课,应该是学生对交际话题进行分析,在讨论的基础上倾听、表达、总结。而不是教师牵引、暗示学生讲什么、怎样讲。这对教师的要求是,要积极主动地转变观念,转变角色,组织、启发、指导,让学生做主,给予实践的机会。
  我在上六年级口语交际课“开卷有益或开卷未必有益”时,就上成了一节活动课。我先提问开放性问题:“多读书一定有好处吗?”开始许多学生说有,但说着有些学生考虑到有的书是无益甚至有害,这时我给出题目,没有分组,让学生自己自由讨论。学生讨论过程中我成了一个记录者,学生有分歧的双方各自寻找盟友、寻找理由以驳倒对方。这个过程,学生自然而然地探究、合作,表达、评价。我在其中左右摇摆,时而支持这边,时而偏向那边,学生讨论更加热烈。这样,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
  三、构建综合的教学评价系统
  教学评价是语文教学改革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此次课程改革,强调要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当前有些课堂评价过于简单化、形式化,甚至机械化,例如大家鼓掌、教师说“好”等。
  强调评价内容与形式的综合化,应实施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乃至家长对学生的评价等相结合;更应该注意的是,评价要着眼于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能否通过自主探索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并展示和交流,着眼于个体差异,对不同的思路与方法给予积极的评价。而不是一句对与不对所能的了结的。
  自主探究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求知。而光有自主探究也是不完整的,只有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加强合作,才能发挥群体优势,长短互补,共同进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实行惟智、惟语文的教学观及其派生的教学方法的课堂,教育效果并不能尽如人意。因此,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通过启发式的、引导式的、参与式的学生自主探究、交流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优化教育效果,培育学生良好的素质。
  责任编辑 赵霭雯
其他文献
由于受人员编制所限,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的工作把学校的网络中心、教育技术中心、信息技术教育、设备管理集于一身。作为非高考科目,如果竞赛不能取得成绩,那么信息技术教师的价值只能体现在一些管理服务工作上。那么,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出路何在呢?  一、关于校本教研的界定及其必要性  校本教研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室为研究场所,以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
作文是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但一提起写作文,很多学生都头疼。不愿写甚至怕写。为改变这种现状,笔者一直寻求行之有效的写作指导方法,在个性化差异作文教学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动态分层。激活思维。塑造个性    作为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差异性。先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科学合理分层,给每一位学生建立尽可能周详的作文档案,保持一种动态性的管理,真正调动每位学生的写作主观能动性。  在做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生活。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能获得与他人用这种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所以,英语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几个单词和句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一、还教学内容于生活    我们在英语入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内容,让学生学会英语表达的方式。如“My name is Xiang Wang.”“I’m from China.”“I am eleven.”“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素质教育对小学生数学素质的要求,小学数学教材也在变化和发展。从2004年秋季学期开始,我县进行了课程改革实验与研究,对新教材的认识和研究迫在眉睫。  一、研读教材,目标求“明”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教师怎样教,而不考虑学生怎么学,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过程。确定教学目标,教师既要明确《标准》对教学过程的总体目标,又要知道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