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遗忘的记忆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z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运动技能;记忆;实验研究
  一、引言
  我们在记忆时最大的苦恼莫过于遗忘。无论是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拼命去记忆的各种努力,还是科学研究中从不同角度对记忆进行解密,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不要遗忘。可是有一种记忆,只要你获得,就会永远伴随你,不会遗忘。大家可能有这样的经验,多年前学会的一项运动技能,一般不太会遗忘,或一经复习便快速恢复。如学会了游泳、打乒乓球或者骑自行车的人,过了若干年以后,虽没有经常练习,但这种技能似乎基本上能够保持,或者很快能够找回感觉,这就是我们对运动技能的
  保持。
  运动技能也叫操作技能或动作技能,是一种习得的能力,表现为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方式。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写字、绘画、打字,音乐方面的吹、拉、弹、唱;体育方面的田径、球类、游泳、体操、射击;生产劳动方面的车、铣、刨、磨;交通方面的骑车、开车、驾驶飞机等活动方式,都是动作技能的范畴。弗雷西门和派克的实验很好地展示了动作技能不容易遗忘的特点。
  二、实验介绍
  1.实验目的
  研究运动技能的保持与遗忘情况。
  2.实验过程
  实验者设计一种类似驾驶飞机的任务情景。在实验中,被试手握一个操纵杆,该操纵杆可以左、右、前、后移动,控制两维的运动。被试要用脚去控制方向舵,方向舵像一块跷跷板,可以围绕一个支点上下运动。被试需要使操纵杆在一个阴极射线管的中心保持一光点,若光点偏离中心,他必须及时调节操纵杆,使光点回到中心位置。在阴极射线管的上方有一个伏特计,被试用脚踏方向舵,使伏特计指针同样保持在中心位置上。这一任务是颇为复杂的,被试既要观察光点和伏特指针的移动,又要手脚并用进行不同的操作。练习50次,每次6分钟,达到了熟练水平,历时17天。
  3.实验结果
  在训练完成以后,将被试平均分成3个组。其中1/3的被试在9个月后进行测试,1/3的被试在12个月后进行测试,最后1/3的被试在24个月后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前两组被试对技能没有遗忘。最后一组被试对技能虽有少量遗忘,但经6分钟练习后,便完全恢复。这就是说,已经掌握了的运动技能,经过两年以后,仍然基本保持完好。
  三、实验应用
  为何运动技能较之一般言语知识学习不容易遗忘?上述实验可以给我们如下启示。
  第一,当 运动技能经过了反复的练习,并且是以连续任务的形式出现的,而又有大量的过度学习,一般会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不容易遗忘。在技能获得的初期,都会出现断续、不协调等问题,只有经过一定时间和一定量的科学练习,才能慢慢熟练。
  第二,运动技能的保持动作痕迹高度依赖小脑和脑低级中枢,有研究表明,脑的这个部位更能保持动作记忆。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运动技能训练时,一方面,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练习机会,使学生能够经过大量的练习而产生较为牢固的记忆。即让学生过度学习,以达到“一劳永逸”之效,不易遗忘。另一方面,应该保持运动技能的完整性,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能够系统地掌握技能体系,产生连贯性,从前到后,既有系统性又有独立性,并结合知识和技能的关键要点进行记忆和练习,以提高效率,使其不易忘却,达到较佳效果。
  由此可见,运动技能保持性良好的特点并不是轻易获得的,而是需要前期大量的付出,只有如此才能使运动机能达到自动化程度,最终实现学习内容不会被遗忘的目的。当然,为了确保运动技能的自动化,其指导、学习过程甚为重要,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运动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也是增强运动技能教学效果的重要理念。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激发其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动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享受运动技能的乐趣。教师还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目的教育,让学生明白练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练习的内在顺序,每次练习的具体要求,怎样练习才能避免错误、少走弯路,等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参加练习的自觉性,从而积极认真地练习,快乐地练习,提高练习的效率。
  2.教师对动作技能学习策略进行有效指导
  在尝试新的运动技能时,学生可能会有自己的一些策略,但这些策略并不一定奏效,而教师作为这种运动技能的成功者,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套策略,往往是在成功完成任务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一般比较有效。因而,如对学生进行策略指导,就能使学生很快掌握成熟的经验,能够事半功倍地完成任务,并能成为自己今后运用策略的基础,对今后的学习也是有益的。尽管有些方面的发现学习也会达到良好效果,但在运动技能方面,有关研究发现,有指导的练习比单纯的发现学习效果更好。其原因是,在指导中,学生能更加注意技术和正确的姿势,而单纯的发现学习中,学生往往更加注重目标,而且技术也较为笨拙。因此,有指导的练习犹如让学生踩在前人的知识经验上前进,使其如虎添翼,效果会更为显著。
  3.促进学生的正迁移,避免负迁移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学生对动作的正确理解,同时要注意两种动作技能学习的时间间隔。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安排各种动作技能的教学时间,使前一种动作技能的学习至少要掌握达到80%~90%的正确率,才开始新的动作技能的学习。如此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正迁移,防止出现负迁移现象,促使学生能够正确、长久、牢固地掌握动作技能。
  4.让学生有计划、有步骤、科学地展开练习
  首先,练习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难点,克服缺点,以求稳步地提高。
  其次,技能的形成和保持,需要足够的练习次数和练习时间。俗话说“功到自然成”,练习达到一定程度,技能方能巩固。
  再次,练习次数和练习时间应该有适当的分配。一般来讲,分散练习优于集中练习。最有效的分配是:开始时练习的次数可多一些,每次练习的时间不宜过长,各次练习之间距可以短一些。随着技能的掌握,可以适当延长各次练习之间距,每次练习的时间略可延长,实践中必须根据练习的性质、内容、学生的年龄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等来确定。
  最后,要给学生及时反馈。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练习的结果,可以随时发现自己在练习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而巩固正确动作,纠正错误动作;并可以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改进练习的方式方法,提高练习效率,进而较好地获得运动技能,而且不容易遗忘。
  (选自董奇、边玉芳教授主编的《经典心理学实验书系》之《教育心理学》)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北京,100875)
  编辑/王抒文 终校/于 洪
其他文献
〔关键词〕道德教育;小学生;班级管理  一、案例背景  去年新学期开学,我接手了全校最差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接手后才发现,这个年级的差是我从教十几年来从未见过的,我甚至无法想象能差到这种程度。已经上三年级了,却完全没有纪律观念,上课时教室里没有几个人能认真听讲,完全不能安静下来进行思考,学生甚至不知道前一秒老师布置的任务是什么,哪怕我重复三遍,也会有人注意不到。当然,他们并不是真的听不到,而是没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新校区的建立,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高校的景观建设,对于苗木的需求不断增加。本文以辽宁大学蒲河校区(以下简称辽大)为例,阐述了校园苗圃的现状,分析了校园苗圃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苗圃在高校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校校园;苗圃;发展趋势  近年来,高校日益增多,人们对于校园环境要求日益增高,高校绿化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对于校园苗木的建设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大批量苗木需
教具是指用来讲解说明某事物的模型、实物、图表、幻灯等,包括教学设备、教学仪器、实训设备、教育装备、实验设备、教学标本、教学模型等。市面上已有的心理教具更多适用于心理拓展活动。从现实角度出发,小学心理活动课上课地点多在室内,有条件的学校会配备专门的心理活动室,少部分学校会配备心理团体活动辅导箱,所以更多的教师会根据课程需要,发挥聪明才智自制教具。  棋是思维的游戏,是以棋盘和棋子为工具、以棋规为依据
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显示,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较普遍地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上海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一项调查显示,教师心理疾患检出率为48%,与一般群体的“常模”相比,有23.4%的小学教师超出“常模”2个标准差。杭州市教科所去年上半年对市区30所学校的近2000名教师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有13%的教师存在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11所中学2471名学生的调查,分析了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和心理健康对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作用。多水平分析结果表明:(1)在个体层面,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对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影响,学生的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水平越高,其生活满意度也越高;(2)在团体层面,学校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也就越高。  〔关键词〕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心理健康水平;生活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G4
一  我与傅高义相识的时候,他已年近七十。一九九九年秋季,我和一起来哈佛访问的舍友李大华一起选修了傅高义在社会学系开设的中国研究的Seminar课程,现在想来,那时他在哈佛任教的时光已经进入倒计时,而我们可能是他课堂上的最后一批外国学人。  因为自己的专业是社会学的缘故,更因为当时正在撰写《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一书,这以后,就像我常常会去Francis街65号看望丹尼尔·贝尔教授一样,我也常常会
关键词:新生;适应不良;辅导案例    那是开学后的第四周,适逢我校高一新生军训,J穿着军训服,非常着急地找到我说:“老师,我得厌食症了。”我迅速将她上下打量一番,J的脸微微泛红,额头上渗出些汗,嘴唇有些青。“你怎么知道你得了厌食症?”我问道。“我已经好久没有吃饭了。”我意识到问题似乎有些严重。    一、个案资料    1.个人基本情况  J,女,17岁,身材微胖,皮肤偏黑,发型是当下中学生流行
〔关键词〕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小学;心理辅导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Brief Solution- Focused Therapy,简称SFBT)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威斯康辛州密尔沃基短程家庭治疗中心的Steve de Shazer和Insoo Kim Berg夫妇发展起来的一种以非病模式利用当事人自身能力来推进当事人小步前进的谈话模式。在小学生的辅导中,辅导老师可以通过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学会开发
杨敏,毕业于北师大心理系心理与教育专业。自1989年从教以来,任教语文并担任班主任、大队辅导员。所带的班级年年被评为区、校先进班集体,所带少先队大队被评为“全国雏鹰大队”。因对数学教学充满兴趣,主动申请担任数学教师。她主动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理论,结合小学生的心理,撰写教学论文、特色案例。《用聪明本写聪明作业》发表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成长档案》一书中。《研究学生是优化教学的关键》《数学好玩》荣获素质
〔关键词〕学校适应不良;外地插班生;辅导个案  一、一般资料  李某,女,14岁,初一学生,身体发育正常,个子偏小,是独生女。现与父母同住,父母均为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关系和睦,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病史。  来访者出生于四川农村一个家境比较清贫的农村家庭,自幼性格较内向,是个非常文静的女孩,懂事独立。虽然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对女儿的学习管得很严。入学以来,来访者一直刻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