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期初,安排班主任人选成了学校一件最棘手的事情。这不,两位县级骨干教师同时被县实验小学借调,优秀教师的外流,无疑是对学校的釜底抽薪。再看剩下的教师,年纪大者居多,三十岁以下的教师仅有四名,就是在编的教师还有三名病休,两名在编不在岗,一名副校长被允许二线退养在家。28个教学班(我们这是有村小的)能坚持上岗的教师不到45人,许多村小音体美无人上课,也没有人会教,只能由班主任自行安排。虽说这几年根据县政府、教育局要求公开招聘了两名公办教师,但也是杯水车薪,远远改变不了师资短缺的窘迫现状。至于说到特岗教师的招聘,由于当地政府怕增加财政支出,每逢学校上报教育局岗位需求时就明确态度,本镇不设任何教学岗位,理由是村小需要合并,将来教师会过剩。这样的搪塞已进行了足有十年,还是“涛声依旧”。
回顾这些年来的师资均衡发展之路,既是缓慢的,又是艰难的,其效果不尽如人意。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就是师资均衡发展,为此,笔者以为,师资均衡发展需要“四路”并进。
一路是政府必须站在“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战略高度统筹城乡师资均衡发展,要因地制宜,按需设编设岗,逐年充实教师队伍,打开师资均衡发展的绿色通道。基层政府要担当优先发展教育的重任,积极配合学校,研究分析师资队伍状况,教学岗位设置情况,理顺师资队伍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师资均衡发展规划,会同上一级政府,启用竞争择优、公开透明的聘用机制,采取多条腿走路,既让多年优秀的代课教师转正,又让新毕业学生投身农村教育的改革大潮中。
二路是各级政府部门要联合整治目前学校师资队伍的不良现象,建立一套能进能出、优者上,庸者下的良性用人机制。师资队伍中的只退不进、编岗错位现象必须抓紧解决,坚决清理教师队伍中的在编不在岗、在岗不能为、教师停薪留职、权力借调等现象,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病根”或者是“潜规则”已到了非根除不可的地步了。否则,谈师资均衡发展就是纸上谈兵,甚至是自欺欺人!
三路是校际间的师资队伍整合,优弱互补,多赢发展,共同提高。采取的途径有:一是合并薄弱校,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立科学考核评价体系,增强教师紧迫感;二是实施校长轮岗,带出好队伍。学校的发展,校长是关键。一定要打破校长一校终身制,采取异地交流的轮岗形式,为学校注入生机和活力,让所有的教师奋发有为、朝气蓬勃工作;三是寻求外援,借鸡生蛋。城乡学校之间多进行义务基地校培训、手拉手、送教下乡等活动,农村教师要走出去,拓宽教育的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只有不断地遍访名校名师,谦虚学习,及时补短,时时充电,才能缩短城乡教师均衡发展的距离。
四路是校本研修,自我拯救,修炼内功,提高素质。教师素质的提高永远不能脱离学校的土壤,校本研修就是一张王牌。校本研修不妨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问题即课题,岗位科研有突破。教师不进步,不提高,就是重复性地完成工作,没有创新性;抑或对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年复一年,让问题阻挡了成长的进程。为此,作为教师,每学期都要认真理清岗位中出现的焦点难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法,制订方案,作为常规课题进行研究。每学期突破一个问题,积少成多,把问题的清除看作成长的阶梯,教师的迅速成长不再是“老生常谈”,而是指日可待。二是骨干引领,整体提高追优秀。一所学校的骨干教师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每一方面的骨干,都是所有教师学习的一面旗帜。学校要树立优秀就是学校旗帜的理念,让那些骨干教师作为“师中师”,采取传、帮、带等灵活形式,对有潜质的教师培养挖掘,对专业薄弱的教师进行“吃小灶”,最后所有的教师携手并进,收获累累果实,共建教育大业。三是打造书香校园,进德修业树正气。学校要培养教师读书的兴趣,每学期要制定教师读书计划,为教师购买书籍,组织读书研讨、沙龙交流、读书演讲、竞赛和心得体会评比等。一所散发着浓郁书香的校园,必然熏陶着一些有正气、士气、儒气和才气的教师,他们才是学校的希望!
(作者单位:吉林柳河县罗通山镇中心校)
回顾这些年来的师资均衡发展之路,既是缓慢的,又是艰难的,其效果不尽如人意。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就是师资均衡发展,为此,笔者以为,师资均衡发展需要“四路”并进。
一路是政府必须站在“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战略高度统筹城乡师资均衡发展,要因地制宜,按需设编设岗,逐年充实教师队伍,打开师资均衡发展的绿色通道。基层政府要担当优先发展教育的重任,积极配合学校,研究分析师资队伍状况,教学岗位设置情况,理顺师资队伍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师资均衡发展规划,会同上一级政府,启用竞争择优、公开透明的聘用机制,采取多条腿走路,既让多年优秀的代课教师转正,又让新毕业学生投身农村教育的改革大潮中。
二路是各级政府部门要联合整治目前学校师资队伍的不良现象,建立一套能进能出、优者上,庸者下的良性用人机制。师资队伍中的只退不进、编岗错位现象必须抓紧解决,坚决清理教师队伍中的在编不在岗、在岗不能为、教师停薪留职、权力借调等现象,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病根”或者是“潜规则”已到了非根除不可的地步了。否则,谈师资均衡发展就是纸上谈兵,甚至是自欺欺人!
三路是校际间的师资队伍整合,优弱互补,多赢发展,共同提高。采取的途径有:一是合并薄弱校,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立科学考核评价体系,增强教师紧迫感;二是实施校长轮岗,带出好队伍。学校的发展,校长是关键。一定要打破校长一校终身制,采取异地交流的轮岗形式,为学校注入生机和活力,让所有的教师奋发有为、朝气蓬勃工作;三是寻求外援,借鸡生蛋。城乡学校之间多进行义务基地校培训、手拉手、送教下乡等活动,农村教师要走出去,拓宽教育的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只有不断地遍访名校名师,谦虚学习,及时补短,时时充电,才能缩短城乡教师均衡发展的距离。
四路是校本研修,自我拯救,修炼内功,提高素质。教师素质的提高永远不能脱离学校的土壤,校本研修就是一张王牌。校本研修不妨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问题即课题,岗位科研有突破。教师不进步,不提高,就是重复性地完成工作,没有创新性;抑或对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年复一年,让问题阻挡了成长的进程。为此,作为教师,每学期都要认真理清岗位中出现的焦点难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法,制订方案,作为常规课题进行研究。每学期突破一个问题,积少成多,把问题的清除看作成长的阶梯,教师的迅速成长不再是“老生常谈”,而是指日可待。二是骨干引领,整体提高追优秀。一所学校的骨干教师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每一方面的骨干,都是所有教师学习的一面旗帜。学校要树立优秀就是学校旗帜的理念,让那些骨干教师作为“师中师”,采取传、帮、带等灵活形式,对有潜质的教师培养挖掘,对专业薄弱的教师进行“吃小灶”,最后所有的教师携手并进,收获累累果实,共建教育大业。三是打造书香校园,进德修业树正气。学校要培养教师读书的兴趣,每学期要制定教师读书计划,为教师购买书籍,组织读书研讨、沙龙交流、读书演讲、竞赛和心得体会评比等。一所散发着浓郁书香的校园,必然熏陶着一些有正气、士气、儒气和才气的教师,他们才是学校的希望!
(作者单位:吉林柳河县罗通山镇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