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学生一起成长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登讲台,第一次当班主任的我就接到了一个大家公认的“最糟糕”班级:班上26个学生,大半数考试经常不及格;课桌椅经常无缘无故被学生丢到教室外;上课时,课堂嘈杂得像赶庙会;下课后,总有学生要滋事打架……
  我忙着当“全职消防员”,焦头烂额地为学生层出不穷的“祸事”善后。课间,我只能呆在教室里,以便随时“灭火”;其他学科教师上课时,我得不时地从教室窗边“飘”过,以示“威慑”。
  我以这种自认为“恩威并济”的方式,慢慢地让班级稳定了下来,领导、同事们的肯定让我非常高兴,自以为掌握了教育学生的法宝。这种教育方法延用多年后,一件小事让我发现自己其实一直在彷徨,而并没有成长。
  班上有个叫小军的男生,一开学就弄了一个全新的“爆炸头”。这让我火冒三丈。为了集全班学生的力量来教育小军,我让大家都来评价,可学生的回答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他们觉得这是“时尚”。
  如何引导学生改变这种错误的审美观?如何避免出现第二、第三个“爆炸头”?我苦苦思索,查阅网络、报刊、书籍,可是始终没有找到理想的解决方案。
  一天中午在食堂吃饭,几个同事聊起了孔雀开屏,科学老师在一旁答道:“开屏的孔雀都是雄性,开屏的目的除了炫耀,就是对雌性示爱。很多雄性动物在发情期时,为了吸引雌性的注意,都会把毛发竖起来。”“太好了,我终于找到方法了。”我狠狠地拍了拍科学老师的肩,哈哈大笑。
  回到教室后,我对学生们说:“老师发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大家都知道开屏的孔雀是雄性,但雄孔雀为什么开屏呢?原来它除了炫耀美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向雌性孔雀表示好感。听科学老师说,好多雄性动物在发情期,为了吸引雌性的注意,都会把自己的毛发竖起来。”我边说边用手在头上比划着,做“头发膨胀状”,并把“发情期”“毛发竖起来”进行了板书。学生们发出了一阵爆笑,并把目光都射向了小军。一向心理素质很好的小军这时也罕见地满脸通红起来。
  下课后,小军迅速跑去洗了头,让一根根“荆棘”变成了一条条“垂柳”。第二天,小军剪了一头短发。
  我把这个教育故事整理成文,发给《班主任之友》杂志,被杂志编辑作为“典型案例”挂在了官网上供大家评析,没想到引起了轩然大波。令我非常意外的是,我不但没得到表扬,还被指责为教育不当,说我严重伤害了学生自尊。
  这本是我自认非常成功的一次教育经历,为什么会受到大家的“口诛笔伐”呢?我非常不理解,并因此陷入了迷茫。而接下來的另一次教育经历,让我彻底明白了,我到底应该怎么做教师。
  那一天,一个受批评的学生挖空了校园“公告栏”中自己的名字。
  刚看到那个空缺时,我不禁呆愣了一下。看着批评理由栏里的“浪费粮食”,我努力回忆这个被挖走的名字,最后终于想起这个学生当天被值日生登记时,就涨红了脸努力解释,说自己是如何不喜欢那道菜,因为不小心才打的,下次一定改。可他最后还是没有吃完那份菜,于是被批评了。
  现在,他又做了一件“错事”,看到自己被批评,就用这种“掩耳盗铃”的方法,挖掉了公告栏里自己的名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是不服气,还是被批评了觉得惭愧?
  无论如何,他的这个举动都让我强烈地感觉到,这颗童心受到了某种程度的伤害。批评如何做到既呵护童心,又发挥教育作用?我非常纠结,后来偶然看到一个“艺术讨债”的故事,于是出现了如下一幕:
  校园“红领巾监督岗公告栏”中粘贴了这么一张“上周表现情况记录表”——
  星期一,诸葛亮乱丢垃圾;张飞欺负低年级弱小的同学。
  星期二,五(2)班全体同学进行了“护绿大花坛”行动,周瑜故意弄坏了花坛中的花盆。
  星期三,张启航帮助低年级同学值日,曹操浪费粮食。
  ……
  记录表中受到表扬的学生都是真实的名字,而受到批评的学生都采用了三国人物的名字。
  一时间,校园里就像炸开了锅,大家纷纷询问“诸葛亮是谁”“张飞是谁”,而他们得到的答复是——“这还用问嘛!三国人物呗!”我抬头偶尔瞥见,一个个“知情者”伸了伸舌头,不好意思地低头走了,而脸上却挂满了笑容,也许心里还乐开了花。
  由于始终不知道那些“三国人物”究竟是谁,大家开始互相关注同学们的一举一动,而“诸葛亮”“周瑜”们再也不敢大意,表现自然是“完美无瑕”,没有半点“破绽”。
  又是一个星期一,同学们纷纷来到公告栏前,想看看又有什么“历史人物”上榜,结果他们的期待落空了,因为这一次公告栏里只有表扬者,没有批评者,那些“著名人物”自然也没有再出现。
  一个月很快过去了,在这期间,校园公告栏里除了表扬还是表扬。我还注意到,“诸葛亮”和“刘备”分别做了好事,被公开表扬了。
  改变,收获了惊喜!从那以后,我豁然顿悟,感受到了教育艺术的魅力,心中暗暗下定决心,着手研究如何艺术地面对学生的问题,探寻让学生“笑中感悟”、快乐改变的方法和策略。
  打架,往往被学生认为是种“耍威风”的行为。我通过“事件回放”的方式,让见证者把打架过程作为“闹剧”来“公演”,让当事者“看见”了自己的另一面。“事件回放”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学生心中的阴影,帮助学生学会了自我克制。
  学生之间闹矛盾,我通过“给同伴打分”,利用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别人心中“形象高大”的心理,迅速揉和生生关系,把看似尖锐的矛盾化解于无形。
  一个插班生受同学冷落、排挤,我通过“落实友谊”,让某位学生时刻关注、处处协助,使之很快融入新集体,收获了友谊、温情和爱心。
  许多班主任怕学生出问题,而我面对问题却异常兴奋,从本班到本校,乃至到校外,各种学生的“疑难杂症”我都饶有兴致地采撷收集,探索艺术化的解决之道。
  是学生改变了我的教育方式,一步步开启了我的教育成长之路。
  做得好,还需写得好,更需坚持。为了把这些做法及时记录下来,我制订了“每天写一千字”的计划。刚开始时觉得没什么,一段时间后觉得很难,到最后就变得异常痛苦了。
  写,不是记流水账,要想写得好,还须要有理论支撑,这样,我又不得不给自己加了一个附加条件——每天阅读一小时。时间怎么来?我养成了拼凑零碎时间的习惯。白天实践,晚上反思、记录,成了我的教育生活方式。在多年积累的基础上,我的第一部教育专著《艺术应对学生问题36记》出版了。
  研究学生,并一直坚持,让我收获了学生润泽生命的成长,收获了自己教育生命的成长,还获得了“浙江省特级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
  (作者单位:苍南县龙港潜龙学校 浙江温州 325802)
  责任编辑 余志权
其他文献
傅淳华,杜时忠在《教育科学》2020年第8期《教师道德学习的组织困境及其超越》一文指出,在当前的教师道德学习理论与实践中,人们往往希图倚赖外源性行动以促进教师道德学习进程,如诉诸“制度规范”“榜样示范”“师德培训”等路径,而没有以更为中观的视角,高度重视学校组织本身对教师道德学习进程乃至其整体生活的深刻影响。  就当前学校组织道德学习的运作實践而言,学校组织道德学习的价值准则陷于服从困境,教师道德
孩子3岁后应培养性别意识      专家指出,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别角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非但关系到孩子日后正常的社会交往、恋爱、婚姻、家庭生活,还会影响其心理发展。性别教育最终的目的就是帮助孩子养成健全的人格。   目前国内有儿童教育专家指出,幼儿园分厕对孩子性别意识的认知有很重要的作用,有些幼儿园也在尝试这种做法。他们认为,性别角色是以性别为标准进行划分的一种社会角色,它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模式
“串串水果店”的设计虽然能引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和操作兴趣,但我觉得小班幼儿不宜用真实的水果来操作。  首先,小班幼儿的自控能力相对薄弱,面对那么多好吃的水果难免想品尝,因此很可能转移注意,达不到按标记串水果串的目标。其次,水果被剥皮、切块后会有许多汁水流出,不便操作,也无法保证卫生。第三,如果最后要让幼儿品尝水果串,那就不太卫生。倘若丢弃,又与我们倡导的节俭的生活习惯和低成本的教育理念相矛盾。其实,
在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幼儿教育杂志社邀请我撰文共贺盛事。推之不却,唯有应允。不过,掩卷沉思之后,我发觉自己原来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笔者当年正是为了见证香港回归这一百年盛事从北京南下香港,而回归的十年也正是本人在港从事幼教研究的黄金十年。十年来,香港幼教发展迅速,而本人也从一个幼教新丁成长为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香港学者”。在这十年中,我个人的专业成长和香港幼教的发展交织在一起,不分彼此。在这
“山似碧玉簪,水如青罗带。”在秀甲天下的漓江之滨,有一所因推行“全人教育”而闻名的学校,这就是在当地享有盛名的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了解这所学校的人都知道,校长文国韬博学广闻,温雅睿智,他所推重的“用心”教育,在广西师大附外的老师们心中,已扎稳根基,并抽枝发叶。  “‘博学广才、敦品达人’是我们的校训,‘绿色全人’是我们坚持的教育理念。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学生潜能得到充分、全面、持续发展,使
伴随着正面管教的进一步推广与实施,其丰富的带导工具和德育价值逐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如何将正面管教带导工具进行筛选、整合,并运用到小学德育学科课程的教学中,笔者所在学校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正面管教倡导孩子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并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而在小学品德、心理健康教育、少先队活
陈立军,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长沙市德育(班主任)特色工作室首席名师。  推荐书单:  1.亨利·戴维·梭罗,《瓦尔登湖》,上海三联出版社,2009年。  2.卢森堡,《非暴力沟通》,华夏出版社,2009年。  3.吴非,《不跪着教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  5.檀传宝,《浪漫:自由与
摘 要 美育重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围绕学校文化的核心精神和育人目标,学校以美学校园环境营建,引领师生学会发现和感悟美;以审美为核心建构美育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在个性审美中提升美学素养;通过课本剧大赛、艺术社团活动等,引领师生体验与展示美育成果,促进师生教育生活的审美化。由此,以美学精神构建校园生活,成就美好人生。  关 键 词立德树人;美育;学习文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  学校积极回应核心素养培育要求,立足当地海洋资源,探索“走读”家乡的研学探究活动。构建“走读”探究目标与主题模块,引领师生沉浸问题解决的“走读”探究过程,创新素养导向的“走读”评价”,为学生素养发展积淀情感底蕴,厚积爱国爱家情感,引领师生共同成长。  关 键 词  “走读”探究;核心素养;研学;爱国爱家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21
傅维利,于颖在《教育研究》2019年第11期《教师职业道德的独特品性及其价值实现》一文指出,教师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规范的角色化和行业化。在现代社会中,教师职业具有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显著特征,这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具有不同于其他职业道德的特殊性。  独特性是比较而言的,从三个维度上的比较,较为清晰地揭示教师职业道德的独特性:中小学教师职业有一个从半专业职业向专业职业发展的历史过程,与非专业职业和半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