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甜甜今年4岁,在我单位的小托班上学,跟我所在的小班教室只是一墙之隔。小家伙对幼儿园生活充满着好奇和向往,每天都开开心心地跟我上下班,平时也不随便往我班上跑,这让我感到欣慰。然而连续几件事情的发生,引起了我的思考。
事件一:一天放学的时候,张老师告诉我:最近甜甜有点“霸道”。原来张老师考虑到是同事的孩子,难免会在很多方面给她开绿灯。平时类似于发东西等小事情,都会请她做。但今天她的“专利”让佳佳代替了,她就死死地揪住佳佳的衣服,张老师好不容易让她松了手,她却又拼命地拖着张老师的衣服……
分析:可以看出,甜甜有很强的优越感。在家里,长辈们都围着她转;到了幼儿园,老师关注她,小朋友们羡慕她,更滋长了她的强势心理。因而她觉得自己才是班级的中心点,无论什么事情都应该让她做,因为她是老师的孩子。加之平时甜甜跟张老师相处的时间比其他小朋友多,她认为自己的妈妈跟张老师是好朋友,所以对张老师的指令和要求选择了反抗。
策略:要使孩子没有优越感,首先得营造平等的氛围,老师以及我这个做家长的老师都不能给她滋生优越感的特权。因此,我与张老师达成协议:“藏起”一半爱,消除优越感。让甜甜跟所有小朋友一样,做个“平常人”。每天早上入园后,我将她送到教室,做到中途不探望,有问题放学后交流。张老师在班级日常管理中,不搞特殊化,坚持一视同仁。
几次试验下来,再面对做小帮手的事情,甜甜已经能够从容面对了。她经常在回家路上跟我说:“妈妈,今天是×××帮张老师做××事情!因为他今天是值日生………‘妈妈,你知道值日生做什么的吗?”没等我回答,她总会抢着说:“值日生就是小朋友换着做的,每天一组,要排队的。我是星期一的值日生,×××是星期二的……”听了这些,我觉得女儿进步了,她知道用“排队”来表示小朋友间的平等,不是所有的事情只能让她一个人做。我不禁在心里感叹:这“藏起”的一半爱对女儿是多么得重要。
事件二:下午,我照例去接甜甜,发现她一脸的不高兴,似乎刚哭过。看见我来接她,扑到我怀里“哇”地哭了起来。张老师告诉我:“甜甜今天午睡的时候,没有整理好自己的小鞋子,所以没有得到五角星。”原来张老师最近在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要求他们午睡前把鞋子整齐地放在鞋架上,而甜甜把鞋子脱了以后就弃之不顾了,所以没有得到五角星。
分析:甜甜一直在表扬、肯定的氛围中开心地成长,一旦遇到困难、面对失败挫折,作为同事的张老师总会伸出援助之手,让甜甜在不需做任何努力的情况下,轻松获得五角星、小红花等。即便是甜甜犯了错误,也只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长此以往,甜甜一直觉得自己是最棒的,她没有应对失败挫折的能力,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只会不知所措,习惯地寻求帮助。
策略:挫折是孩子走向成功旅途中不可缺少的伙伴,关键是怎么培养她面对挫折,怎么面对失败,战胜困难。首先,我请张老师引导甜甜,鼓励她,让她知道失败没关系,这次没有得到五角星,下次要努力,帮助甜甜恢复自信。同时让甜甜认识自己的标记,知道自己的鞋子应该放在哪一格里。其次,家园同步。在家里,也规定每个人的标记,让家庭成员把鞋放在自己的位置。再次,加强监督。如果发现甜甜有懈怠的现象,就及时提醒。小家伙渐渐懂得:做事情,只有自己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事件三:这天,我去找张老师谈工作上的事情:走进小托班,孩子们正在自由活动。我下意识地搜寻着小家伙的身影,却只看见甜甜一个人耷拉着脑袋坐在小角落里,东张张,西望望。一会儿,她站起身,走到别的小朋友面前,见别人不理她,又快怏地走回位置。反复几次以后,她似乎鼓足了劲,走到雪儿的面前,用手拍了下雪儿的头。雪儿立刻哭叫起来:“甜甜打我!”而甜甜却理直气壮:“我没有打!”张老师连忙走过去询问:“甜甜,你为什么要打她的头呀?”“我没打。我就是没打!”小家伙理直气壮。张老师轻轻地问甜甜:“那你拍雪儿的头,想干什么呀?”“我,我就是想跟她玩,我没打!”甜甜显得很委屈。
分析:很显然,甜甜在交往上遇到了障碍,她不懂得采取合适的方式主动交往。从甜甜的立场来说,作为老师的孩子,她有一种被羡慕的感觉;从其他孩子的立场来说,他们羡慕甜甜有一个做老师的妈妈,每天能够一起上学放学。因此,孩子们会不自觉地围着甜甜转,一旦孩子们不以她为中心的时候,她就找不到方式怎样去跟别人交往。甜甜觉得用手拍别人的头是在打招呼,但是却被误认为是打。
策略:创造一定的条件,教会女儿变被动交往为主动交往,学会正确与别人交往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跟甜甜的谈话,我知道她很渴望有自己的朋友,很希望跟朋友一起分享她的书籍、玩具等,只是她不知道怎么跟小朋友们说。我建议她通过语言的表达代替动作,大胆地邀请她的好朋友跟她一起过生日,周末来家里做客等,让孩子们走近她。在张老师的“撮合”引导下,甜甜终于对小絮发出了第一份邀请,经过跟小絮奶奶的交流,这份邀请成功了。甜甜对客人很热情,把自己的玩具、图画书都拿了出来。作为客人的小絮也带来了自己的玩具,她们玩得很开心。经过这次的成功,甜甜明白了,要拥有好朋友,必须用合适的方式,而不是强硬地争取。在交往中,我注意引导甜甜,要宽容别人,原谅别人的错误,遇到问题协商解决,学会谦让和礼仪,这样才会拥有更多的朋友。
教师子女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容易造成孩子的优越心理,从而形成性格上的执拗、心理上的脆弱、行为上的偏差。所以在幼儿时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认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认识多少字,掌握多少知识远远重要得多。
事件一:一天放学的时候,张老师告诉我:最近甜甜有点“霸道”。原来张老师考虑到是同事的孩子,难免会在很多方面给她开绿灯。平时类似于发东西等小事情,都会请她做。但今天她的“专利”让佳佳代替了,她就死死地揪住佳佳的衣服,张老师好不容易让她松了手,她却又拼命地拖着张老师的衣服……
分析:可以看出,甜甜有很强的优越感。在家里,长辈们都围着她转;到了幼儿园,老师关注她,小朋友们羡慕她,更滋长了她的强势心理。因而她觉得自己才是班级的中心点,无论什么事情都应该让她做,因为她是老师的孩子。加之平时甜甜跟张老师相处的时间比其他小朋友多,她认为自己的妈妈跟张老师是好朋友,所以对张老师的指令和要求选择了反抗。
策略:要使孩子没有优越感,首先得营造平等的氛围,老师以及我这个做家长的老师都不能给她滋生优越感的特权。因此,我与张老师达成协议:“藏起”一半爱,消除优越感。让甜甜跟所有小朋友一样,做个“平常人”。每天早上入园后,我将她送到教室,做到中途不探望,有问题放学后交流。张老师在班级日常管理中,不搞特殊化,坚持一视同仁。
几次试验下来,再面对做小帮手的事情,甜甜已经能够从容面对了。她经常在回家路上跟我说:“妈妈,今天是×××帮张老师做××事情!因为他今天是值日生………‘妈妈,你知道值日生做什么的吗?”没等我回答,她总会抢着说:“值日生就是小朋友换着做的,每天一组,要排队的。我是星期一的值日生,×××是星期二的……”听了这些,我觉得女儿进步了,她知道用“排队”来表示小朋友间的平等,不是所有的事情只能让她一个人做。我不禁在心里感叹:这“藏起”的一半爱对女儿是多么得重要。
事件二:下午,我照例去接甜甜,发现她一脸的不高兴,似乎刚哭过。看见我来接她,扑到我怀里“哇”地哭了起来。张老师告诉我:“甜甜今天午睡的时候,没有整理好自己的小鞋子,所以没有得到五角星。”原来张老师最近在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要求他们午睡前把鞋子整齐地放在鞋架上,而甜甜把鞋子脱了以后就弃之不顾了,所以没有得到五角星。
分析:甜甜一直在表扬、肯定的氛围中开心地成长,一旦遇到困难、面对失败挫折,作为同事的张老师总会伸出援助之手,让甜甜在不需做任何努力的情况下,轻松获得五角星、小红花等。即便是甜甜犯了错误,也只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长此以往,甜甜一直觉得自己是最棒的,她没有应对失败挫折的能力,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只会不知所措,习惯地寻求帮助。
策略:挫折是孩子走向成功旅途中不可缺少的伙伴,关键是怎么培养她面对挫折,怎么面对失败,战胜困难。首先,我请张老师引导甜甜,鼓励她,让她知道失败没关系,这次没有得到五角星,下次要努力,帮助甜甜恢复自信。同时让甜甜认识自己的标记,知道自己的鞋子应该放在哪一格里。其次,家园同步。在家里,也规定每个人的标记,让家庭成员把鞋放在自己的位置。再次,加强监督。如果发现甜甜有懈怠的现象,就及时提醒。小家伙渐渐懂得:做事情,只有自己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事件三:这天,我去找张老师谈工作上的事情:走进小托班,孩子们正在自由活动。我下意识地搜寻着小家伙的身影,却只看见甜甜一个人耷拉着脑袋坐在小角落里,东张张,西望望。一会儿,她站起身,走到别的小朋友面前,见别人不理她,又快怏地走回位置。反复几次以后,她似乎鼓足了劲,走到雪儿的面前,用手拍了下雪儿的头。雪儿立刻哭叫起来:“甜甜打我!”而甜甜却理直气壮:“我没有打!”张老师连忙走过去询问:“甜甜,你为什么要打她的头呀?”“我没打。我就是没打!”小家伙理直气壮。张老师轻轻地问甜甜:“那你拍雪儿的头,想干什么呀?”“我,我就是想跟她玩,我没打!”甜甜显得很委屈。
分析:很显然,甜甜在交往上遇到了障碍,她不懂得采取合适的方式主动交往。从甜甜的立场来说,作为老师的孩子,她有一种被羡慕的感觉;从其他孩子的立场来说,他们羡慕甜甜有一个做老师的妈妈,每天能够一起上学放学。因此,孩子们会不自觉地围着甜甜转,一旦孩子们不以她为中心的时候,她就找不到方式怎样去跟别人交往。甜甜觉得用手拍别人的头是在打招呼,但是却被误认为是打。
策略:创造一定的条件,教会女儿变被动交往为主动交往,学会正确与别人交往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跟甜甜的谈话,我知道她很渴望有自己的朋友,很希望跟朋友一起分享她的书籍、玩具等,只是她不知道怎么跟小朋友们说。我建议她通过语言的表达代替动作,大胆地邀请她的好朋友跟她一起过生日,周末来家里做客等,让孩子们走近她。在张老师的“撮合”引导下,甜甜终于对小絮发出了第一份邀请,经过跟小絮奶奶的交流,这份邀请成功了。甜甜对客人很热情,把自己的玩具、图画书都拿了出来。作为客人的小絮也带来了自己的玩具,她们玩得很开心。经过这次的成功,甜甜明白了,要拥有好朋友,必须用合适的方式,而不是强硬地争取。在交往中,我注意引导甜甜,要宽容别人,原谅别人的错误,遇到问题协商解决,学会谦让和礼仪,这样才会拥有更多的朋友。
教师子女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容易造成孩子的优越心理,从而形成性格上的执拗、心理上的脆弱、行为上的偏差。所以在幼儿时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认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认识多少字,掌握多少知识远远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