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品行障碍共病机制的双生子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lingCour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对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品行障碍共病的影响.方法 利用已经建立的西南地区双生子随访登记系统,采用定量行为遗传学研究方法,用《困难和长处量表》父母评定的注意缺陷多动和品行问题分量表分作为定量表型,收集140对6~16岁双生子的临床资料,构建双生子行为表型的单因素和二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内双生子间、变量间双生子内以及变量间双生子间的相关性,基于模型的似然值和拟合度寻找最优模型,阐明遗传因素、共享的环境因素以及非共享的环境因素对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品行障碍共病的影响.结果 注意缺陷多动和品行问题的表型相关性为0.44(95% CI:0.09~0.27),其中遗传因素在二者总的表型相关性中占70%,非共享的环境因素占30%.对相关变量构建二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多个模型拟合,对寻找出的最优模型分析发现,注意缺陷多动和品行问题遗传相关性为0.76(95% CI:0.31~1),而个体特异性环境相关性为0.28(95% CI:0.02~0.51).结论 儿童存在3种不同的遗传因素影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品行障碍的发生,即单纯影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遗传因素、单纯影响品行障碍的遗传因素和对二者同时发生作用的遗传因素.本研究结果提示大部分作用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环境因素不会导致品行障碍的发生,即二者缺乏共同的环境因素.
其他文献
高校学生工作对于大学生个体和谐、高校内部和谐以至高校与外部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和谐是高校学生工作追求的理想境界.学生工作实现和谐目标,要认真研究学生工作实现和
西方的符号学与《周易》从出发点到落脚点都是不同的。尽管有这种胎生的异质性,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所谓符号这样的重要交点。本文将对形成西方符号学分支之一的人物查尔斯·
取某普通中学初中学生129人,使用修正的Stroop任务,测试被试对积极关联词语、消极关联词语和中性词语的颜色命名的反应时间,结果发现,初中学生对成就关联词语的反应时间比中
信息文化和信息主义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信息文化和信息主义都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现代信息技术所造成的文化现象和价值取向。(狭义的)信息文化与信息主义之间存在着复
本文是对上世纪50年代批判胡适哲学思想的一次清理和反思,对胡适所受激烈批判的实在论、真理观、方法论、历史观等作了分析,试图恢复胡适哲学思想的本来面目.对于胡适哲学思
价值的本质是客体主体化,是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效应,使主体特别是社会主体发展完善,使人类社会更美好。价值从根本上说在于促进事物发展,人类的发展观经历了一个由价值自发到价
历史进步的基本内涵主要表现为:历史进步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事实与价值的统一、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相对与绝对的统一。历史进步的基本形式,只有对抗和非对抗两种。它们在不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改革开放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关系.改革开放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
本文从与"希(西)学"相对的"汉学"着眼,通过儒释道的不同传承及其各自的"三统"取向,论述道家道学的古今派变和应对价值.
作者从过程哲学宇宙论的宏观视角出发,通过结合历史性考察而强调"无限的背景总是作为未经分析的理由而存在"和"任何一种存在物都只有根据它与宇宙的其他存在物相互交织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