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去雇主化”对社会保险基金平衡的挑战及应对——兼论新业态下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

来源 :南方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i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结合就业形态转变过程中的“去雇主化”特征,以基金平衡为切入点,使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就业形态变化对社会保险基金运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就业“去雇主化”加剧了社会保险基金的失衡风险,主要表现为降低了基金结余率和基金支付能力;第二,就业“去雇主化”对社会保险各项目的实际参保水平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基金的实际征收水平也产生了挤出效应;第三,就业“去雇主化”对社会保险基金平衡的影响受到征收环境的调节,税务部门征收社会保险能够有效减缓就业“去雇主化”带来的负面作用.为应对就业形态带来的挑战,建议依据居民面临的风险性质重塑社会保险体系,弱化劳动关系、引入合约关系,解除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之间的绑定,分类推进各类型就业人员的参保.
其他文献
近十年来,农村教育中“有增长无发展”的内卷化问题逐渐突出,国内学术界对农村教育“内卷化”的研究也渐趋热烈.学界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农村教育“内卷化”的内涵、形成逻辑及影响因素、危害及其破解路径等方面.已有的研究存在如下特征:一是认为农村教育“内卷化”困境是和中国“城乡二元分治”的特点密切相关联的;二是对该问题现有的对策研究多集中于讨论“应然”层面的理论指导,而“实然”层面的政策效果和经验教训则很少被提及;三是现有的研究多是立足于现实已经发生的情况从社会学视角进行探讨的,缺少其他学科领域的发散性和预测性的
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时期自然及社会生态的产物,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然而,殆于城市化挑战、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等因素的冲击,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亟需得到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广西南宁市上甘古村为例,实证调研结果显示,古村在开发的过程中面临基础设施薄弱、村民文化自觉度低下、文化资源发掘力度欠缺、宣传途径单一、古村建筑“拆旧建新”等困境.与之相应的保护、开发策略有:一是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村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三是深挖广拓古村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宣传途径;四是
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党建工作仍然面临着党组织组织力待提升、党员队伍结构不完善、村集体经济发展较薄弱、党建体制机制不健全的现实困境.为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难题,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守正与创新为着力点.守正是新时代农村党建的固本之道,守正就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守信仰之正、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守根基之正、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守服务之正、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守作风之正.创新是新时代农村党建的活力之源,可以通过领办合作社以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创新、打造基层党建共同体以促进治理模式创新、实行党员积分制管理以促进党员管理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助于实现农田产量的增收、农村经济的振兴以及农村层级管理水平的提升,是我国统分结合双层式经营建设机制优化的重要前提.现阶段市场经济不断调整与变革,农村集体经济还需加强建设,应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合理配置乡村经济资源,从而推动产权机制的变革,有效提升集体经济的管控效果.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与带动,切实解决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弊端,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