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来源 :课堂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minfengl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中,一定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后,才是真正学会了有效地学习,才能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过渡到知识的运用者、发现者和创造者。
  【关 键 词】 自主学习能力;历史课;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一言堂、满堂灌,教师一统天下,不关心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方式、思维状况。不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忽视学生的参与、探索,以及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被动接受,最终是学生唯唯诺诺、唯师是从,失去了自主。长此下去,不仅教学质量低下,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习,原本就是学生自己的事,是他们个体的主观行为,只有通过自主、有效的学习才能实现。
  所谓自主学习是相对于机械学习、被动学习、他主学习而言。其核心就是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人,较少或不依赖他人督促、强迫而进行的有效学习。也就是说,自主学习只能靠自己去实现、体验和探究,他人无法替代。实践证明,没有学习的自主,再好的老师也教不会学习。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它制约着教育实践,制约着人们的教育行为。因此,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师观。教师不是传递知识的主宰,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学要以学生为本,着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使学生能自主学习,教师的教师角色必须转变,要从权威者、传授者转变成为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促进者,从课堂的主宰者、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从师道尊严转变为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者。在学习活动中真正做到使课堂教学成为生动活泼,并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其次,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教师不是知识的化身,其任务不光是讲课,不光是把书本知识“灌”给学生,强迫学生接受,而是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着眼调动学生积极的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强调教与学交往、互动,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有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才能促使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实现主动学习。
  第三,要转变学生观。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而且是一个成长的人,发展的人。因此,要相信学生潜能,相信每个学生均可获得成功,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自律、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使其学会自主学习。
  二、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手段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也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和信心,改善学习态度,从而形成个人自主学习的行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改教科书中都在课程开头选取了生动鲜活、引人入胜的故事,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情趣盎然地融入历史课学习的氛围中。除此之外,书中还辅以文学叙述,历史图片、图表、绘画、地图、彩色精美的历史文物照片等,以诱导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选材,引发学生兴趣。并且还应创造条件选用的教学设备、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入直观形象或新奇的情境中,通过学生的眼、耳、口、手、脑器官的投入,激励学习动机,这是把学生引入自主学习的起点。
  三、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条件
  所谓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其实质就是要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合作、宽松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传统的师道尊严,往往把教师演变成课堂的统治者,知识的化身、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我令你行,导致学生心理畸变,形成了服从心理、惰性心理、保守心理。因此,教师必须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互动平等的关系,教师帮学生学,学生帮教师教,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帮他们行驶主人的权利,使他们对自主学习的地位有充分的认识。
  四、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
  有些家长常对自己子女说,“师傅领进门,学艺在个人”,这实际是在强调自主学习。因而,学习除了教师教这个外因作用外,起决定作用的就是学生本身的主动参与、主动认识、理解、内化、实践,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首先,要使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和责任感。
  第二,要帮助学生选择自己有效的学习方式。
  第三,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第四,要鼓励学生创造适合自己的多种学习方式。
  总之,通过教学,一定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后,才是真正学会了有效地学习,才能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过渡到知识的运用者、发现者和创造者。
  【参考文献】
  [1] 高精娟. 结合历史学科特点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J]. 读写算(教研版),2013(3).
  [2] 罗红卉.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 甘肃教育,2011(1).
  [3] 程艳美.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自学能力[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19).
其他文献
情感因素是生物学习过程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合作的基础。教师应引导学生构建积极心理场,调动、控制学生生物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优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推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主动心理情绪  情境教学是有意识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统一,通过认知方面的启迪和暗示,使学生自然地从有意识和无意识两个方面
一款社交属性足够强的游戏  bilibili选择了《糖豆人:终极淘汰赛》,这并不奇怪。所有人都知道bilibili是一家视频网站,如果要选择一款合作游戏,更合适的选择当然是一个多人同乐、适合于视频分享的游戏。此前bilibili发行的《一起开火车!》就属于这种类型,《糖豆人:终极淘汰赛》也不例外,甚至在“多人同乐”上犹有过之。  如果你看过诸如《忍者勇士》这样的节目,或许不难理解“健身到底能到什么
【摘 要】 转变学生学习语文观念,用现代学习法学习语文,联系教学实际,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责任感。而作为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以及实践机会。  【关 键 词】 自主;合作;探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如何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与自学能力。学生的学习也不再是盲目地接受知识,而主要是打好基础,为未
一直担任语文教学的我,改教《科学》,几节课下来,常常觉得“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怎么使用课本?怎样组织活动?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这些问题占据我的脑海,自然感到压力很大。没想到一次偶然的阅读,却给了我极大的启示,缓解了我心中的压力。  这个故事叫《一杯水的启示》,故事讲的是:  一个年轻人,非常有学问,可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他不满足于自己的学问,找了许多禅学书籍
【摘 要】 实践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具操作是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探求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既有利于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给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促进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实践操作中,也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  【关 键 词】 辅
“家人始终希望我在身体和心灵上都能健康成长,并具有丰富宽广的知识面,他们也不希望我被考试成绩和排名所束缚。”  他今年29岁,是世界五百强企业联想集团的总裁高级助理。他21岁被当时全球最大电脑商戴尔电脑公司聘用,先后在3个重要部门任职。他2009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商学院,曾是花旗银行10名“全球领袖计划成员”之一。他就是于智博,被媒体称为“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    体育班里度过快乐时光  我
【摘 要】 班级文化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不能忽视学生的这种热情,不能成为一个独断专行的执行者,要学会尊重学生,放手让他们自己管理班级。我们班主任应该起一个平衡与决断的作用,更要适应学生心理的发育过程和渴求成熟的愿望,给他们创造机会,培养一种自立的精神,使他们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  【关 键 词】 班级;文化建设;班主任;尊重  教室是学生和教
【摘 要】 以往的分层作业法,多把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布置作业,但这样的做法,作业分层后面对的仍是一个群体,未能真正实现针对学生个性发展的作业法。让学生自主作业,教师存在“学生做得少或是做不好”等顾虑。本文提出了以角色升级为诱导,小组捆绑评价为督导的“教师主导,学生自主作业”方案,在确立了教师布置作业时主导作用的基础上,使作业分层更合理、科学,又确立了学生在作业选择中的自主性,使作业分层更趋
清晨,我沿着溪边步行,发现阳光正在苏醒,由重重的山与浓浓的雾里拉开弓箭,万箭齐发地射到人间来。  那原来沉郁的山景,突然被翡翠染绿了;原本灰沉的溪水,也浮出黄金般的光影;草叶间的露珠显现出彩虹的光泽;溪畔的繁花也都找到自己的颜色,欢欣鼓舞起来。  晨光的感觉不只停留在视觉。在听觉上,那自阳光中醒来的鸟儿,正热烈讨论着今天阳光的温度。在嗅觉上,那万花的芬芳与青草的清香,不正是对光张开双臂的拥抱吗?在
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源于语言魅力的召唤,而最具有美感效应的语文,即是诗的语言。王老师的课堂是轻松、愉悦的,孩子们徜徉于古典音乐的世界,一轮千古明月映照古今,一曲低吟浅唱流芳百世,学生在乐声的激荡下“读、品、写”,老师“范、导、兴”, 这位栖息在“诗意语文”里的大师以其灵活变通的方式,增强学生感情的体验,让学生将智慧的碰撞、知识的竞争演绎到巅峰对决,课堂正能量在无限流淌。  诗意的语文课堂,就是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