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汇与中国传统哲学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dou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汉语随着我国政治与经济地位的提高,在国际交往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由于汉语的历史悠久,语词成千上万,从古到今有多种构词的方式。本文将从文化语言学角度,分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进而解释中国传统语言与哲学,最后揭示出汉语词汇与辩证哲学的关系。
  關键词:词汇;哲学;文化
  作者简介:吴萌,赤峰学院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7--02
  引言: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语言是一种文化符号,想探知文化,首先可以从剖析汉语入手。汉语词汇丰富多彩,在了解字面意思的背景下,本文笔者旨在分析字面背后的中国文化哲学精髓。然而其中有很多难以单从字面上理解的说法,那就必须从民族的心理因素和历史文化各方面如文学、哲学思想、政治、经济、民俗及伦理观念、道德观念等去寻求并得其确解。从辩证的角度去看汉语词汇,并从辩证思维的角度去给汉语词汇归类划分,进而将语言艺术与古代哲学统一合并。本文共分为三大部分。以下笔者便一一展开探讨。
  一、文化语言学概说
  (一)语言与文化
  在黄伯荣、廖序东版的《现代汉语》书中,从功能上是这样定义语言的:“语言体现人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们凭借语言积累知识,形成文化。”从而可见,没有语言便没有文化。所以文化与语言天生便要相提并论,故而诞生出文化语言学。中国文化语言学是本世纪80年代在中国兴起的以研究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为主旨的语言学分支学科。戴昭铭先生在《文化语言学导论》中谈道:“语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得以建构和传承的形式和手段;另一方面,文化又无时不对语言有制约作用和决定性影响。”所以文化语言学所要研究的是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文化语言学是语言学的分支学科,也是交叉性学科,语言和文化谁产生谁,谁决定谁和谁影响谁,实际上不过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申小龙著《语言的文化阐释》一文中有:“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而它应该是一个合乎逻辑的推断。”在来自日本的学者中村元的书中也有提到“需将语言、思维、文化联系起来考察,……”(《东方民族的思维方法》)
  (二)语言与哲学
  一个民族精神及其文化心理都体现在这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法律、艺术、哲学等等,所以哲学算是文化大家庭中的一份子。哲学体现文化,而语言也源于哲学。乔姆斯基使语言学和哲学互相渗透、交叉、结合所产生了语言学思想,在索绪尔的语言学著作中,由于系统语言观、符号学说、结构分析方法的提出,已经使他的语言学理论带上了浓重的哲学色彩,再经过“乔姆斯基革命”而成为转换生成语言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他把哲学考虑引入到语言学,对语言作哲学思考的结果。在游汝杰的《中国文化语言学刍议》中,提到了中国的哲学与中国语言的关系。作者分析中国人的哲学观与民族语言的关系,语言体现了汉民族的民族心理。
  二、汉语词汇与辩证哲学的关系
  (一)词语表达的辩证对立思想
  传统的辩证哲学和相对主义思想,反映在汉语词汇中,就出现了大批意义相反或相对结构的词语,这便是反义词语和对立词语。
  1、反义词语
  ① 反义词
  反义词就是意义相反或相对立的一组词。这一组反义词之间的矛盾、对立的关系总是互相互联、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统一在共同的语义范围之内的。例如:
  大—小 有—无 生—死 高—低 长—短 真—假 黑—白 上—下 左—右 里—外 深—浅 厚—薄 宽—窄 胖—瘦 美—丑 明亮—黑暗 优点—缺点 聪明—愚笨
  ② 以反义词构成的成语
  由一对复合反义词构成的成语。例如:破旧立新,“破—立”相对,“旧—新”相对;出生入死,“出—入”相对,“生—死”相对。再如:
  阳奉阴违 口是心非 好逸惡劳 去伪存真 此起彼伏 古往今来 深入浅出 有始无终虎头蛇尾 推陈出新 避重就轻 扬善弃恶 翻天覆地 除暴安良 一前一后 始乱终弃
  由一对反义词和一对同义词构成的成语。例如:生死离别,“生—死”义反,“离—别”义同。再如:
  冷嘲热讽 南腔北调 东张西望 新仇旧恨 天长地久 上蹿下跳 左奔右突 异口同声出尔反尔 同甘共苦
  由反义词组成的成语。从结构形式可分为:A×B×式、×A×B式、A××B式、××AB式、数字构成的XAYB式。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类:
  A×B×式:山高水长 同床异梦 水深火热 大题小作 男盗女娼 天高地厚 上行下效
  ×A×B式:花天酒地 因祸得福 以逸待劳 眼高手低 以怨报德 欲扬先抑 欲擒故纵
  A××B式:无中生有 得不偿失 公而忘私 朝不保夕 名不副实 名副其实 缓不济急
  AB××式:新陈代谢 悲喜交集 赏罚分明 日月如梭 生死攸关 言行不一 轻重倒置
  ××AB式:权衡利弊 颠倒黑白 明辨是非 无足轻重 人心向背 不知好歹 自相矛盾
  数字构成的XAYB式:一曝十寒 九死一生 七上八下 七手八脚 一来二去 三长两短
  2、对立词语
  所谓对立词是指由意义相对或者相反的两个语素构成的词语。它不同于反义词。反义词往往是指一对意义相反或相对立的词,而对立词则是一个词。例如:
  始终 呼吸 出纳 矛盾 东西 多少 善恶 公司 贵贱 反正 甘苦 虚实 轻重 缓急
  阴阳 吉凶 快慢 详略 繁简 主次 远近 厚薄 利弊 浓淡 朝暮 早晚 迟早 出入
  3、反映对立统一辩证观念的成语、俗语、谚语、格言
  ① 反映对立统一思想的成语
  否极泰来 乐极生悲 因祸得福 物极必反 相反相成 多难兴邦 苦尽甘来   刚柔并济 阴阳互补 塞翁失马 化敌为友
  ② 反映辩证思想的谚语、俗语
  失败乃成功之母。 胜败乃兵家常事。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吃亏是福。难得糊涂。
  ③ 反映辩证观念的格言
  一阴一阳谓之道。 谦受益,满招损。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欲将取之,必先予之。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避敌之长,攻敌之短。
  (二)词语表达的对称和谐思想
  1、双音节词语
  汉民族崇尚对称和谐。汉语造词用词喜欢成双成对的格式,词语的运用即由单音节逐渐向双音节发展。到近代、现代,产生了大量双音节词语。汉语发展双音节词的方法有以下几种:首先,把一些单音节词配上助音词(或称“词缀”),变为双音节词。例如“桌、椅、石、木、虎、鼠”等,在后边或前边加上“子、头、老”等,就变成了双音节词“桌子、椅子、石头、木头、老虎、老鼠”等。其次,原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例如:古代人名多为单音节的,但一般人都有双音节的字(如曹操字孟德,杜甫字子美),别人称呼时大多用字。再如中國的县名,称说时,原来是单音节的往往在后面加个“县”字。如北京市附近的雄县、易县等,一般不单说“雄、易”。而双音节的县名则常常不加“县”字,这样也是双音节的。随着社会和语言的不断发展,汉语的词汇出现了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的趋势。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已占绝对优势,大约占70%左右。
  2、四字格词汇
  四字格词汇包括四字成语和四字习用词。
  ① 四字格成语
  现代成语,绝大部分是四字格,非四字格成语极少。以常晓帆遍《实用成语词典》为例,收入成语共8300多条,四字格成语约占95% 。倪宝元著《成语例示》所收成语共1000余条,全都是四字格。汉语成语的形式基本上向四字格看齐。作为成语,少于四个字的扩展为四字,多于四字的紧缩为四个字。例如“弹冠相庆”的语源是“弹冠”,“如鸟兽散”的语源是“鸟兽散”后来都扩展为四个字。“乘风破浪”的语源是“乘长风破万里浪”,“青出于蓝”的语源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茹毛饮血”的语源是“饮其血,茹其毛”最后都压缩为四字格。
  有人说四字格不一定是成语,但成语必定是四字。这话虽有些绝对,但大致不差。对成语来说,四字格是强有力的规范形式。四字格成语往往是两两相对的。其中由对立成分组成的很多。例如:
  朝秦暮楚 朝三暮四 晨钟暮鼓 天涯海角 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山穷水尽
  同床异梦 水落石出 古为今用 深入浅出 大材小用 智小谋大 舍己为人
  有很多四字成语是由同义成对的成分构成。例如:
  车水马龙 山清水秀 风和日丽 离乡背井 仁人志士 古色古香 良师益友
  金科玉律 勾心斗角 大包大揽 日新月异 镜花水月 忠君爱国 忐忑不安
  ② 四字格的习用语。
  四字习用语虽是自由词组,但一经形成,便具有凝固性。四字习用语为广大群众善文乐用。《常用词语汇释》(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1982)收录常用词语3900多条,其中四字格习用语就有2000余条。例如:
  春暖花开 桃红柳绿 春风送暖 万物复苏 绿叶红花 气吞山河 春回大地
  百花盛开 风平浪静 气壮河山 旭日东升 夕阳西下 雨过天晴 百花吐艳
  有些四字格习用语是四个同类成分并列。例如:
  悲欢离合 春夏秋冬 风花雪月 鸡鸭鱼肉 琴棋书画 山水花鸟 花草虫鱼
  甲乙丙丁 上下左右 东西南北 张王李赵 轻重缓急 亲疏远近 牛鬼蛇神
  3、对偶词语
  对偶结构是汉语的一个特点,如前所述,它反映了汉民族对立统一的思维习惯和对称和谐的文化心理,也體现出汉民族喜欢成双成对的审美情趣。“对”指相对或成对,“偶”是成双,“对偶”就是用结构对称,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平仄相对的一对词组或短句,表达相似、相关、相对、相反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格式。常见的各类对联如春联、喜联、寿联、挽联等语言形式,都是对偶句式。
  ① 对偶格式的成语
  表示并列关系的对偶式成语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表示转折关系的对偶式成语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② 对偶格式的俗语、谚语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头疼医生,脚疼医脚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世上无难事,就怕有心人
  结语:
  汉语是汉文化的载体,它深深地印上了汉民族悠久而多姿多彩的文化历史的印记。文化词语总是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心理素质、习俗民情、社会制度的变革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是词汇中最活跃的部分。中国社会的语言能反映与其相对应的文化,其方式之一则表现在词汇内容或者词汇上。汉语词汇与中国哲学的辩证关系非常密切不可分割。因此伦理观念由汉民族词汇系统所体现出来,它是汉民族传统心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黄伯荣 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常敬宇.汉语词汇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姜望琪.当代语用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山西域内拥有丰富的碑刻资源,其对研究三晋地区的社会历史有着重要价值。黎城地区石刻资源尤为丰富,通过对这些石刻的整理和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对晋南地区历史遗迹的保护,而
湖南永州是潇湘文化之地,也是中华道德文明之源。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永州潇湘文化在发展与传承上有些不尽人意。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湖南永州潇湘文化,本文据此对于湖
从养老保险公司拥有受托人和投资管理人两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资格,专业化经营企业年金业务。面对企业年金这一新兴市场,从公司既有发展机会又面临着竞争威胁,如何通过市场营销来
本文以国内外名词动用研究的文献为基础,对英汉专有名词的动用进行了对比研究。英汉语言名词动用使用频率差异很大,原因在于英语属于名词性语言,汉语属于动词性语言;在对专有
摘 要:价值观是人们关于行为选择的一套思想体系,是为社会成员所普遍接受的价值判断标准。中国与西方国家在自然环境、历史发展和民族哲学等诸多方面均有很大差异,造成了价值观上的分歧。本文从中美老年人对于公交车让座的不同态度入手,分析研究这一现象所反映的中西价值观各方面的差异以及如何看待并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效避免矛盾,促进相互理解,实现有效沟通。  关键词:公交车让座;价值观;尊重礼貌;求同存异  [中图分
胡适以其多年的留美经历,深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影响,接受了其师杜威的实验主义方法,倡导渐进改良,在近代思想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尽管胡适的思想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但他倡
无论中国还是日本的大学生,都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作为一类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状况备受关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有助于两国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本论文通过对两国大
功利主义是西方资产阶级提出来的,但不应该只是西方资产阶级的专利。纯粹的不追求任何功利的伦理思想是不存在的,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一定程度、一定形式的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