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来源 :决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per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今年宏观政策层面提出“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国家目标以来,许多领域的政策都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
  一方面是实现碳中和需要全行业领域进行多方面的配合;另一方面是碳中和导致许多行业的目标出现了重大变化,必须进行对应的调整。
  县城作为这一轮新型城镇化吸纳人口的重点区域,其建设目标与理念同样受到了极大的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住建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县城未来的面貌与建设目标将出现重大变化。
  同时,新一轮政策变化也对地方政府是个非常大的挑战,工作目标与内容将出现实质性的变化。这就要求地方主政领导需要理解“双碳”下发展新思维,并且在新思维的引领下,带领县城建设、县域经济发展走上新路子。

摆脱“大城市梦”


  过去,许多县城都有一个“大城市梦”,即以大城市的模式与样板来建设县城核心区。于是,一个个商业综合体、高密度社区在许多县城内拔地而起。虽然展现了经济发展的成绩,但也与县城的综合环境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如流行于一二线城市的品牌商业综合体开始下沉到“县城”,但动辄数十万方的商业面积,与县城的实际消费能力格格不入;对于建设用地并不紧张的地区来说,成片的高层住宅,不仅从高度上有些“违和”,也并不符合当地居民的居住需求。
  同时,在县城不断吸纳人口、且继续作为下一轮城镇化吸纳人口的重点区域后,县城的建设规模纷纷达到了瓶颈。基层农村却不断面临人口流失、乡村空心化的问题,许多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开始闲置或低效利用,土地利用不平衡的问题持续突出。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近期的土地制度改革与县城绿色低碳建设开始结合。
  一方面《意见》提出,“县城建设应疏密有度、错落有致,既要防止盲目进行高密度高强度开发,又要防止摊大饼式无序蔓延。县城人口密度应控制在每平方公里0.6万至1万人,县城建成区的建筑总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应控制在0.6至0.8。”这将推动县城规模开始向外扩张。
  另一方面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推进,通过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增减挂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将农村的富余建设用地指标、建设用地市场化,实现县域建设用地总量不变情况下的建设用地分布变化。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使得县城发展的红利与当地农村进行共享,讓更多的居民享受到发展成果。
绿色出行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是艰巨的,这不仅需要能源结构转型,还需要改变整个社会生产及居民生活的方式。

  因此,在县城低碳建设的过程中,也将推动广大农村、集体的发展,通过土地这一根本性资源要素,来实现更为公平的红利分配。对广大县城来说,这是推动区域新一轮发展的核心因素,也是新思维中的“牛鼻子”。
  如何更好的引导农村闲置建设用地指标的有价退出,是解决县城建设瓶颈的核心问题,也是平衡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关键。各地区应当关注后续省一级政府对农村土地要素改革、县城绿色建设的文件,并根据地方实际情况细化方案,通过市场化改革促进县域新一轮发展。

低碳和谐新县城


  在上一轮城镇化的过程中,“大拆大建”问题较为突出。
  虽然棚户区、老旧城区改造免不了进行拆迁,但挖山填河等非必要的改变自然环境却也十分普遍。如许多地区为了提升区域价值,借水利工程在县域中新建人工湖;或人为将自然山体破坏,不仅花费甚大,也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因此,《意见》提出,“县城建设应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不挖山、不填湖,不破坏原有的山水环境,保持山水脉络和自然风貌。县城绿化美化主要采用乡土树种,实现县城风貌与周边农林牧业景观有机融合。充分利用县城自然环境,推进生态绿道和绿色游憩空间等建设。”
  这既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碳中和”宏观目标带来的、不进行非必要的碳排放的具体要求。未来的县城建设,将根据不同的现实与地理环境,建设与自然融为一体、低碳和谐发展的新型县城。
  对县城来说,这意味着在进行新一轮发展规划时,需要从“双碳”目标、政策引导、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重新思考。用新时代新思维去建设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环境友好型城市。

小型化、分散化、生态化


  近年来,城镇化不再强调推进速度,而是强调质量,以及“以人为核心”。在后城镇化时代,提高城镇化的质量,才能支撑县域经济得到有效发展。
  因此,去年发改委就提出了关于支持县城进行“补短板、强弱项”的各项建设目标,并为县城建设提供新型城镇化专项债券、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县城补短板强弱项专项信贷支持,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来源,帮助县城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同时,《意见》中还强调:县城基础设施建设要适合本地特点,以小型化、分散化、生态化方式为主,降低建设和运营维护成本。倡导大分散与小区域集中相结合的基础设施布局方式,因地制宜布置分布式能源、污水处理等设施,减少输配管线建设和运行成本,并与周边自然生态环境有机融合。
  这使得未来的县城,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布局也将出现很大的变化,既要跟随县域规模的扩大、为流入的人口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又要根据“碳中和”的宏观目标与实际情况,选择低排放、绿色环保、低运行成本的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方式。
  当然,这一改变也是县级城投随之市场化转型的良好机会。根据蓬勃发展的公共服务需求,从政府融资平台逐渐转型为城市公共服务的运营商、产业基础设施的提供者。在转型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凭借绿色债券、碳中和债券为地方建设获得更低成本的融资。
  在近期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清理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剥离其政府融资职能,对失去清偿能力的要依法实施破产重整或清算”。
  对于县级政府来说,新一轮基础设施提升以及市场化运营,是促进地方经济转型的机会,也是推进地方城投公司转型的最佳契机。

建设“小而美”社区


  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是艰巨的,这不仅需要能源结构转型,还需要改变整个社会生产及居民生活的方式。
  其中,绿色出行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城市来说,将进一步推进公共交通的发展;而对县城来说,则是建设“小而美”的社区,发展“步行可达”的县城生活。
  因此,《意见》中提出,要打造适宜步行的县城交通体系,建设连续通畅的步行道网络。打通步行道断头道路,连接中断节点,优化过街设施,清理违法占道行为,提高道路通达性。完善安全措施,加强管理养护,确保步行道通行安全。
  要合理确定县城居住社区规模,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因地制宜配置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等设施。探索以街区为单元统筹建设公共服务、商业服务、文化体育等设施,加强社区绿化、公共活动空间场所建设,打造尺度适宜、配套完善、邻里和谐的生活街区。
  这意味着未来县城建设的目标与规划理念,也将出现很大变化。一切围绕着“绿色低碳”的发展目标与生活方式,构建“小而美”社区与环境友好型的县城。
  “十四五”期间,县城作为这一轮城镇化吸纳人口的主力军,即将面临新一轮建设。同时,“碳中和”的目标也将改变县城的发展目标与建设方式。这将是县城发展面临的新挑战,自然也是新的机会。
  在这些系统性转变的过程中,未来五年县城的发展方式将产生非常大的变化。地方政府必须以新政策、新理念为根本,在新目标下改变传统思维,用更市场化的模式、更灵活的手段、更因地制宜的策略,实现县城新一轮发展。
其他文献
作为人口大县,劳动力资源一直是临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了强化人才要素保障,临泉开展“千名人社干部进企业”活动,累计摸排153 家企业用工需求1588 人。  2020年12月1日,国家级智库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20)》,在“2020年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的排名中,安徽临泉县位居全国第23位。一年前的同一天,2019年12月1日郑阜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临泉跨
在安徽淮南调研,意外发现村庄中心工作竟是收水费,以及以此为基础开展的农田灌溉合作。淮南地处淮河流域,地势平坦,水网密布,既容易受旱,更容易受涝,因此水的治理是大问题,排灌对农业生产甚至农民生活有重大影响。水利排灌具有很强外部性,水利合作就有很高的必要性。在当前时期仍然能坚持收水费,并以农田灌溉为基础组织起来,对村级治理其他方面形成了良好影响。  收水费之所以重要,关键在于通过收水费,村干部与村民之
针对传统雷达威力分析方法对海量雷达数据存储、分析难,检飞获取雷达威力实时更新慢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平台、分布式计算框架的雷达威力分析方法,能够基于海量空情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又迎来升温。  在上海嘉定新城核心区的希望路旁,温州在沪“科创飞地”——温州(嘉定)科技创新园二期正在建设中。450多公里外,嘉定在温州的“产业飞地”——嘉定工业区(温州园)飞入瓯江畔,为上海初创企业产业化提供空间。  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浙江各地纷纷落沪布局“科创飞地”或“人才飞地”,以协作共享科技创新资源、人才资源。  如何用好各类“飞地”,让技术、人才、土地
相控阵雷达天线波束指向的灵活性和瞬时性,为当前雷达目标跟踪算法提供了很大便利。该文在传统卡尔曼滤波算法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可变步长的组合卡尔曼滤波算法,对算法进行详
“这次明光之行,有三个‘想不到’,让我很受震撼。”今年4月,深圳华侨城文化旅游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洋在考察安徽明光后发出感慨:“第一个想不到明光如此重视城市规划;第二个想不到明光城市建设这么好;第三个想不到明光县域经济发展势头这么强。”  与李洋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到明光考察的全国各地企业家和县党政代表团。“十三五”时期,明光连续创成国家园林城市和安徽省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森林城市、生态文明建
目的探讨低强度运动能否通过白细胞介素(IL)-4介导对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性损伤(CCI)小鼠发挥镇痛作用。方法雄性C57/BL6健康小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n=8):假手术/静
“共享农庄”是在中国特殊的经济社会环境与特定的所有制背景下,出现的一种特色居住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它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展开并绽放广彩。  快节奏的时代,对于终日奔忙的都市人来说,“采菊东篱下”、享受诗和远方近乎是一种奢望。而同时,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农村土地大量闲置、“农家乐”留不住游客等问题,又颇让广大农民和基层政府头疼。“共享农庄”的横空出世,既圆了都市人的“田园梦”,又实现了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