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高职院校;微课;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4-0029-01
近年来,微课由于其短小精悍、主题明确等特点在教育界迅速兴起。从教学主体上看,微课设计制作特有之“微”,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博”的能力。微课教学更容易在学校发挥“磁石效应”,从而形成“师资高地”,由此可以很好地弥补国内高职教师“师资洼地”的现状。然而即使如此,我们对待微课进入高职课堂这一教育现象,仍须保持冷静的头脑。
微课较之传统课程的最大特点在于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将某个知识点的教学高度浓缩为图像化的视频录像,进行分层、分等级的模块化教学。突出的技术优势可谓是微课的“硬实力”,但同时也不能忽视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教师水平有限、现代信息技术水平较低;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差、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兴趣等“软肋”的存在。这一“硬实力”能否完全适用于高职课堂,已经不再取决于微课自身的长处,而取决于高职院校自身的“软肋”。如果不能认识到微课的长处与高职的短处之间的矛盾,微课全面走进高职课堂,其“硬实力”就有可能沦落为“硬伤”。
可见,微课制作的信息化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它在为高职微课教学提供先进的科技支撑,引导教师不断掌握新技术的同时,也对高职教师的技术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微课教学制作的核心环节是微视频的制作,虽然微视频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其需要耗费的时间和所涉及的技术无异于一段复杂的工艺加工过程。调查显示,现阶段大部分一线教师对于微课视频的制作并不能做到得心应手,通常制作一个10分钟左右的视频至少要花2个小时,甚至有些老师反映要花3天的时间才能做出一个较精致的微视频。制作一个精致的微视频,要求教师具备课件颜色搭配协调、图标摆放正确、背景设置恰当、字幕制作规范、配音效果清晰、视频剪辑合理、镜头切换巧妙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熟悉脚本编写、视频拍摄、视频编辑、后期制作等工作,可见制作一个精良的微课并非易事。此外,仅视频制作涉及的常用软件就有Adobe·Premiere、Autodesk·Maya、Autodesk·3DSmax·2014、Macro·Media·Flash等如此多的种类,但能够掌握这些软件并熟练运用的教师少之又少。
目前高职院校一般都配备录播专用教师和现代信息技术人员,这是微课进入高职院校较之普通中学的一大优势。但是,要想实现高职微课教学,不能仅仅依赖学校数量有限的专业技术人员。为此,需要高职院校对全校教师进行大规模的培训,通过短期培训提高教师的技术能力。事实上,目前高职院校微课制作中因为技术不精、规范不一导致的“豆腐渣”工程已经暴露出来。在许多高职院校,微课建设风起云涌,但是微课的教学主题不准、教学环节不全、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效果欠佳等诸多问题的相继出现,非常不利于开发建设高质量的微课。
考虑到目前微课在我国高职课堂仅仅处于起步阶段,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仍比较落后的客观情况,微课技术优势与高职师资技术劣势之间的矛盾将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因此,高职院校推广微课,尚需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尤其要注意提高全体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水平,变“软肋”为“硬实力”。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加快推进“微课教学进课堂”。但并非每一所高职院校都适合快节奏、全方位地推进微课教学,各院校应理性审视本校的实际情况,按部就班制订发展计划。
面对风起云涌的微课时代,高职院校必须对新事物保持理性批判的精神,顺应教学发展规律,唯其如此,方能在各种教学方法、理念、模式喧嚣尘上的今天,不会“乱花渐欲迷人眼”。
(作者单位:淮海工学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4-0029-01
近年来,微课由于其短小精悍、主题明确等特点在教育界迅速兴起。从教学主体上看,微课设计制作特有之“微”,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博”的能力。微课教学更容易在学校发挥“磁石效应”,从而形成“师资高地”,由此可以很好地弥补国内高职教师“师资洼地”的现状。然而即使如此,我们对待微课进入高职课堂这一教育现象,仍须保持冷静的头脑。
微课较之传统课程的最大特点在于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将某个知识点的教学高度浓缩为图像化的视频录像,进行分层、分等级的模块化教学。突出的技术优势可谓是微课的“硬实力”,但同时也不能忽视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教师水平有限、现代信息技术水平较低;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差、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兴趣等“软肋”的存在。这一“硬实力”能否完全适用于高职课堂,已经不再取决于微课自身的长处,而取决于高职院校自身的“软肋”。如果不能认识到微课的长处与高职的短处之间的矛盾,微课全面走进高职课堂,其“硬实力”就有可能沦落为“硬伤”。
可见,微课制作的信息化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它在为高职微课教学提供先进的科技支撑,引导教师不断掌握新技术的同时,也对高职教师的技术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微课教学制作的核心环节是微视频的制作,虽然微视频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其需要耗费的时间和所涉及的技术无异于一段复杂的工艺加工过程。调查显示,现阶段大部分一线教师对于微课视频的制作并不能做到得心应手,通常制作一个10分钟左右的视频至少要花2个小时,甚至有些老师反映要花3天的时间才能做出一个较精致的微视频。制作一个精致的微视频,要求教师具备课件颜色搭配协调、图标摆放正确、背景设置恰当、字幕制作规范、配音效果清晰、视频剪辑合理、镜头切换巧妙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熟悉脚本编写、视频拍摄、视频编辑、后期制作等工作,可见制作一个精良的微课并非易事。此外,仅视频制作涉及的常用软件就有Adobe·Premiere、Autodesk·Maya、Autodesk·3DSmax·2014、Macro·Media·Flash等如此多的种类,但能够掌握这些软件并熟练运用的教师少之又少。
目前高职院校一般都配备录播专用教师和现代信息技术人员,这是微课进入高职院校较之普通中学的一大优势。但是,要想实现高职微课教学,不能仅仅依赖学校数量有限的专业技术人员。为此,需要高职院校对全校教师进行大规模的培训,通过短期培训提高教师的技术能力。事实上,目前高职院校微课制作中因为技术不精、规范不一导致的“豆腐渣”工程已经暴露出来。在许多高职院校,微课建设风起云涌,但是微课的教学主题不准、教学环节不全、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效果欠佳等诸多问题的相继出现,非常不利于开发建设高质量的微课。
考虑到目前微课在我国高职课堂仅仅处于起步阶段,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仍比较落后的客观情况,微课技术优势与高职师资技术劣势之间的矛盾将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因此,高职院校推广微课,尚需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尤其要注意提高全体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水平,变“软肋”为“硬实力”。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加快推进“微课教学进课堂”。但并非每一所高职院校都适合快节奏、全方位地推进微课教学,各院校应理性审视本校的实际情况,按部就班制订发展计划。
面对风起云涌的微课时代,高职院校必须对新事物保持理性批判的精神,顺应教学发展规律,唯其如此,方能在各种教学方法、理念、模式喧嚣尘上的今天,不会“乱花渐欲迷人眼”。
(作者单位:淮海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