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湖区白桦-红松模式水源涵养林植被演替效果研究

来源 :防护林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han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松花湖区域构建以白桦-红松为主的水源涵养林,形成人工促进地带性植被区,通过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构建区域内乔木11种、灌木9种、草本15种;乔木中红松数量最多,占乔木总数的56.3%;乔木基盖度白桦最大,占总数的84.06%;乔木树冠覆盖面积白桦最大,占乔木总树冠覆盖面积的78.69%;乔木间,树高、胸径、冠幅差异显著;灌木数量以毛脉卫矛、暖木条荚蒾为多;草本植物优势种为苔草、宽叶山蒿.调查区域内白桦、红松生态地位显著,地带性植被种类丰富,群落结构合理,利用白桦、红松构建松花湖水源涵养林,模拟地带性植被效
其他文献
柔性管理教育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的情感人格教育方式.大学班级的管理需要柔性管理教育,柔性管理教育应贯穿于大学班级管理的全过程.
欧洲林木育种工作起始于20世纪40年代,从那时起林木遗传资源调查和收集、选优和营建种子园、无性系选育和推广就受到了高度重视.文章综述了欧洲林木育种的历史、历程和取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