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苌氏武技的武学魅力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q0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52.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9-000-01
  摘 要 中华泱泱大国,有着上下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及文化遗产,中华武术更是博大精深。作为中国武术众多流派中的一种——苌家拳,是中国内家拳的杰出代表之一。其博大精深的理论功法,拳械套路具有极高技击和养生价值,不仅得到了武术界人士的高度评价,还受到世人的推崇。它的发展对我国武术事业乃至整个传统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中华武术被世人推崇,赋予它很高的品位,被誉为中国的“国宝”和“国粹”。而苌家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得到了国家的保护和政府的支持。
  关键词 苌家拳 遗产 推崇 价值
  一、前言
  苌氏武技,简称苌家拳。是河南三大名拳之一(少林拳,陈式太极拳,苌氏武技),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其创始人苌乃周,出生在河南省荥阳汜水县的书香世家,对武术也颇为喜欢,得师傅虎牢张八的深传,后又向洛阳武术名家阎圣道学习少林拳技,武功大大提高,又经四川峨眉派大师梁道人上门指点和传授,精研各派武功,推陈出新,大胆创造,把气功运用到拳术之中,从而创立了形气合一的苌氏武技。
  二、苌氏武技的内容和分类
  苌氏武技的创始人苌乃周,创著了《中气论》、《武备摘要》。《中气论》是苌氏武技的核心力量,是苌氏武技拳术和器械功夫的纲领,《刚柔相济论》、《养气论》等武术理论,是武林人士称为武术之宝。
  苌氏武技有一套完整而独特的功法,根据现存的内容,按照类别的性质和运动形式将其分为桩功功法和套路两大类。桩功功法包括文修和武练两种,其中“文修”功桩有:乾坤桩、斜行桩、云手桩等三种;“武练”桩功有:十字推手功、单鞭功、斜行功和闪手功等四种功法。拳法套路有:二十四大战拳,二十四式气拳,二十四字功力拳,小洪拳等。兵器套路三十六枪,苌氏双剑、单剑,双锏等稀绝兵器。徒手散战技法包括:桩功,发力训练,活步单势技法,三势连环,攻防打法技巧,闪战快摔技法训练等。
  三、苌氏武技的技法特色
  其中二十四拳系若是资质高、用功勤,大成通明之后都是极其厉害的。散打是以踢、打、摔、拿四大技法为主要进攻手段。另外,还有防守、步法等技术。
  苌氏武功注重于养气,行气,聚气,发气的柔练刚发之过程,苌氏武技的功法多样,独具风格,集养身、健体与技击实战于一体,且拳谱每式配有秧歌与诗各一首,阐述拳法要点及技击变化,以供习武之余,品味诗情画意,其乐无穷。苌式武技犹如一颗灿烂的明珠熠熠生辉,实为中华武术瑰宝。
  四、苌氏武技的价值
  苌家拳除了具有传统武术的共性价值外,还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具体包括:丰富的理论价值;技击与审美价值;独特的文化娱乐价值;养生与保健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创新价值;改善身心健康的价值。
  五、苌氏武技取得的成就
  本文研究苌家拳发展现状及对策对我们社会发展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刘义明,河南苌氏武技第八代继承人,深得苌氏武功秘传。从1981年出山教学传授武功至今,参加全国性比赛及国际交流比赛、省级、市级比赛获奖无数。他用心挖整苌式武技精艺,多年来为苌氏武技的发展和传播做出重大贡献。
  刘义明老师所获成果:1986年全国传统武术徐州比赛中荣获金狮奖。1995年全国武术交流大会杭州比赛中,苌氏武技代表队、师徒6人全部荣获一等奖二等奖,三个金牌三个银牌。在省级比赛中:均荣获优秀奖、二等奖、团体第一名称号。在郑州国际武术节比赛中,从第一届比赛、省武术处特选队员,刘义明荣获双项二等奖。1999年郑州工人运动会武术比赛中,刘义明荣获成年组第一名。2003年带领郑州苌氏武技代表队,兼运动员共7人参赛辽宁阜新全国传统武术交流大赛,全队共荣获银牌12块,铜牌4块的优异成绩等等获奖成果。
  武术宣传交流方面:1984年参加省武术“挖整录像”,1985年以苌家拳代表人身份参加苌家拳专辑录像、选入全国挖整文库之中。1991年特邀参加中国武术院《武术世界》名拳掠影中苌氏武技专辑录像已发行。1999年底带领弟子参加《武术博览》大型系列武术片设置已在美国发行。2002年以刘义明主讲教学光碟《苌氏武技》系列20碟由俏佳人文化传播公司向全国各地总经销2003年出版发行。
  国际宣传交流方面:1993年日本著名武术家松田隆智专项采访,并在日本武术杂志刊登了武术照片和文章。1993年参加河南省首届武术论文研讨会,《苌氏武技源流、功法与技击》荣获三等奖。2003年少林与太极杂志第一期封面刊登刘义明苌氏武技正宗传人彩照。苌氏武技古本全集刘义明编辑、与苌氏武技新版全集刘义明编著,二部巨著已完成,准备向国内外发行出版,等等。
  他还将苌式武技传入高校,使这一古老的武学瑰宝焕发出新的生机。刘老师在苌氏武技研究和教学中,传统拳如何适应符合大学体育教学原则,专业与选修,重点培养与普及推广。三年中能学苌氏武技的专业学生,连续七次参加了全国及国际传统大赛、省大运会,荣获金奖五十多枚,银奖无数和荣获三次团体第一名的上好成绩,河南武术世界频道,全球功夫网与杂志,多次刊登了苌氏武技拳法,赛事,教学事迹。这一传统的内家功夫瑰宝闪出来应有的光芒。
  参考文献:
  [1] 刘义明.苌氏武技叨[J].少林与太极.1993(1):23-24.
  [2] 陈增智,陈万里.苌家拳探源叨[J].少林与太极.2001(1):28-29.
  [3] 汜水县志·卷八·人物上[M].
  [4] 韩雪.苌氏武技的武学思想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1(06):1-2.
  [5] 刘义明.苌氏武技全书[M].2009.
  [6] 温力.中国武术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在阅读教学中,语文老师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因为阅读教学是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发挥学生的个性,而不应该用老师讲读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就是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9-000-01  摘 要 舞蹈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劳动和情感,是一种人体文化。舞蹈艺术居艺术之首,它随着人类的社会演变和文化进程而发展。研究表明,各种舞蹈都起源于原始舞蹈,体育舞蹈也不例外。体育舞蹈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原始舞蹈—公众舞—民间舞—宫廷舞—社交舞—新旧国际标准交际舞等发展阶段。体育舞蹈的前身就近来说是社交舞,也称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9-000-02  摘 要 本文以问卷法对甘肃省东乡县(东源乡、达板乡、果园乡、唐汪乡)四个乡村的200名东乡族妇女进行了健身观的调查,对他们健身观的趋向内容和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籍以了解甘肃省东乡族妇女对健康价值观的理解。  关键词 甘肃省 东乡族妇女 健身价值观  一、前言  自古以来,健康一直是人类美好的理想,每个
中华文明在五千年的灿烂历程中形成了诸多优秀传统文化的沉淀,涌现了难以计数的经典著作.随着现代社会外来文化的不断交流和融合,人们日常生活中对国学经典的关注日益降低,根
从小学步入初中,学生应该掌握更扎实的词语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但是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不能只依靠教师在课堂当中的指导,需要课外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整个学习生涯来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9-000-01  摘 要 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呈竞技性发展模式,缺乏民族性,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民族性和娱乐性等特点,能够弥补竞技体育的缺陷,能结合各地方民族特色。适应高校课程改革需要,按照教育部课改纲要提出的要求筛选体育课程内容,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在高校积极开展舞龙和健身腰鼓运动。丰富学生体育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