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逃官员的“不归路”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guang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公开性,没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没有开放的新闻舆论监督,不能形成“众目睽睽难逃脱”的威慑,腐败就很难遏制
  
  温州市委常委、鹿城区区委书记杨湘洪,带领辖区经贸考察团出访欧洲,离团去法国看望女儿,然后致电温州市领导,称腰椎盘突出老病复发,要在法国住院治疗,同时提出辞职。这事先在温州大街小巷传得沸沸扬扬,然后在网络和媒体上弄得风风雨雨。人们各尽所能地猜测杨书记“滞留”巴黎的真实原因。“人们不由将之与浙江省第一女贪官杨秀珠联系起来。2003年4月下旬,原温州市副市长、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杨秀珠携家人出逃美国,涉案金额上亿元”。或“疑与地产商被查有关”,风传杨重用的温州市中心区开发有限公司和江滨房地产建设开发公司总经理周和进,在被审查期间曾提供他人犯罪线索自保。
  
  然而,这都是捕风捉影之言;到笔者写作此稿的10月23日下午,确凿的信息只有温州市委“派出一名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卫生局副局长和一名主任医生组成的工作组前往法国,代表市委看望杨湘洪,同时劝其回国治疗。”注意了,组织上还是“看望”杨书记,“劝”其回国,他的职务也还保留着,暂时由副书记代理。但据知情人说,杨某的旧病即使真的复发,也不至于重到不能登机回国,“劝”其回国几乎无望。我熟读《战国策》有后遗症,忍不住要揣摩温州市委的三人特遣组如何游说杨书记回国:动之以情,说你要爱国要念组织培养你多年?晓之以理,说你要讲政治要顾全大局?威胁说你若不归国就株连你的亲属?利诱说只要回国就赐丹书铁券一概不究,且加官晋级?如此种种,似乎皆无可能呀。杨既贵为副厅级书记,自是聪明人,他敢走出这步棋必是有见招拆招的把握;而肯于领命赴法劝说的官员,自然也筹码在握锦囊在胸——倒显出我与《战国策》一样未能与时俱进,跟不上现代中国的思维。
  有一点是肯定的,“杨湘洪一直没有执行温州市委的意见,仍留法不归”。这是本文标题所言“不归路”的依据。这样的官员不是孤例,就在满城争说杨湘洪时,又传来上海市卢湾区副区长忻伟明日前在巴黎考察时“失踪”。他们要与祖国分道扬镳。再重一层的“不归路”,那就是确证的贪官杨秀珠那样的类型,与组织上、与祖国恩断义绝。这样的出逃官员前几年商务部公布的数据就有约4000名,卷走了500多亿美元(人均数与刚宣布一审判死刑的原苏州市副市长姜人杰的受贿额 1 亿元人民币正好旗鼓相当)。
  不过,我更愿意虚化一点理解“不归路”——一条通向身败名裂的覆灭之路。有句流行歌词唱道“越堕落越快乐”,它有多种解释:轻则是蔑视世俗道德舆论我行我素,自然感到奔放无羁的快乐;重则是无心无肺全然没有精神负担,肆行无忌如猛兽鸷禽。我以为,反过来,“越快乐越堕落”,也是成立的,用之于人生用之于官场都屡试不爽,只是这“快乐”乃快意恩仇不受掣肘的意思。
  俗话说“娇(骄)儿不孝”、“宠是害”,又道是“姑息养奸”。我们喊了多年“依法治国”、“从严治党”、“从严治吏”,讲了多年改变“一言堂”专权现象。可是,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准则”、“守则”不敌“潜规则”,权力集中,“一把手”说一不二,“权大于法”所在多有,因此,卖官鬻爵、工程寻租得以发生,使一些领导干部走向了犯罪的深渊,在不归路上前仆后继。
  如何才能阻止官员们走上不归路?不能不承认这些年来,有关方面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道德教育不可谓不苦口婆心,从树廉政典型到请落马贪官现身说法做反面教员都想到了,官员的老婆孩子也被动员起来吹正气;制度建设,从干部推选任命,到工程招标,都有一套套的规定……可是,偏偏成效不大,贪官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长一茬。这是为什么呢?
  信手拈来一则新闻:据《重庆日报》10月22日报道,该市奉节县有10名局级“一把手”20日晚在县电视台向群众作检讨,因为他们没能出席县里的重要会议,可见吏治之严吧?可21日却发现该县民政局纪检组长陈朝帮,上班时间在电脑上“斗地主”。这里的问题是,他不“斗地主”又能干什么呢?他能主动出击纠察或调查谁呢?纪检部门有没有领导叫查谁才能查谁、叫查到哪里为止就到哪里的不成文规矩?
   《新华每日电讯》报10月20日有篇文章,分析重庆地产“窝案”,为什么在1年时间内,有8名厅级干部在房地产开发领域接连“落马”,说:“检察机关多次到相关职能部门走访调查,发现其规章制度相当完善,程序设计也很严格”,表面上看起来都是“依法办事”,但是都是体制内的运作,结论是“自己监督自己,等于没有监督”。——可谓一语中的!
  没有公开性(如国际通行的官员财产申报和公开制度,全面的政务信息和公共财务公开),没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没有开放的新闻舆论监督,不能形成“众目睽睽难逃脱”的威慑,腐败就很难遏制。反之,对人民和国家有利,对官员也是大爱之道。
其他文献
在我们想象的视网膜上,遥远的大不列颠,10小时就可以飞到的大不列颠,究竟是怎样一个国度?怎样一个谜?    是戴安娜王妃的悲情传奇?英国皇室的蜚短流长?太阳报的三版女郎?贝克汉姆英俊的面孔和神奇的右脚?还是骑着扫帚的哈里·波特和魔法学校?  恪守传统、矜持严肃的岛国,如何孕育出约翰·列侬、红发朋克、弗朗西斯·培根,孕育出诸多逆主流价值观而动的反叛力量?  这个保存着世界上最著名的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国
“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是当代互联网对明朝十六帝二百七十六年国运的一个总体评价,相对于清末统治阶层为了保护自己的身家性命和集团利益,从而作出的种种“卖国”行径,明朝的这种骨气显然更讨人喜欢。  但是作为一个最容易被涂抹的事物,历史从来只给你看最好的一面。明朝自成祖迁都北京以来,两次遭受灭国之灾,誓死不南迁,第一次扛住了,第二次却落得身死国灭,看似毫不相关,却紧紧联
《失误:为什么我们总爱犯错?》  [美]凯瑟琳·舒尔茨 著  中信出版社 2019年5月出版  正确面对失误,是我们处理与自我的关系、邻里关系、同事关系、朋友关系和家庭关系的基础。《失误:為什么我们总爱犯错?》一书解决了人类关于犯错的三个终极问题:为何人类无法克服犯错带来的负面情绪?我们容易在什么时候犯哪几类错误?如何创造性地看待错误,把经验积累转化为合理行为?在这本书里,作者令我们相信,犯错是
风波起于任正非的华为帝国。  这家被称为中国最神秘的通信制造企业,因为一场大规模员工辞退行为而被聚焦——普遍认为,这是为了规避2008年1月1日即将生效的《劳动合同法》。  这是一部备受关注的法律。最保守的估计是,中国的劳动者数量为1.5亿人。如果包含农民工在内,这一数据可能达到3亿。  这也是一部备受争议的法律。立法应该更理想,还是更现实?学者们为此争论不休。    无论如何,这是一部向劳动者倾
我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把雷军给难住了。  其实,这问题一点都不刁钻。“和求伯君,张旋龙合作了16年,三人个性差异这么大,连你自己都觉得是中国软件业的一个奇迹,其间有过什么分歧和冲突?”  站在电梯口,他推开手下递过来的一块小点心——没吃午饭,点燃一支烟,猛吸几口。“这问题太难了。”他顾虑重重。  10月9日,金山在香港成功上市。回到北京后,他又开了记者群访会。抓起桌上的一瓶可乐灌下几口,开始面对一圈
殊途未必可同归    黄光裕和刘永行,曾经是本刊多次报道的风云人物。他们给外界最为深刻的印象是低调。  民营企业家的低调,似乎有两种解释,或是基于对“原罪”的敬畏和惧怕,或是君子取财有道之后精神与境界的升华。  黄光裕和刘永行,都是首富(不同的排行榜),但行事作风迥异。一个大胆冒进,冒险犯难的做派跃然于纸上;一个则是审慎稳健,步步为营,在特殊国情下,走一步看一步,不轻易出手,更热衷于赚慢钱。一个是
赵佳月 编译    在过去的几年里,李光耀办公室的艺术氛围和斯巴达式的装饰令他的来访者称羡。一些与众不同的中国式卷轴,很少修饰。这位新加坡的建国之父第一次搬进这个在二楼的、当时还是英国总督府所在地的办公室是在1971年。作为总理他已经服务6年了。他在1990年隐退,转任总理公署高级部长,后担任内阁资政,但是仍然在同一间屋里办公。  对李光耀的评述,媒体历来说法各异。1999年《纽约时报》称其为“世
12月19日晚,北京华彬国际俱乐部,由《南方人物周刊》发起,新浪网等同行媒体参与、众多网友和读者投票的“2006中国魅力榜”举行颁奖仪式,20位获奖者上台领奖,并发表感言。    张锦明:我们将会把以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易中天:今年我领了两个奖,一个是《新周刊》的新锐年度人物奖,我觉得都是传统的人,而且我的观点没有超出学术界的传统范围,怎么就变成新锐了呢。所以我当时的获奖感言就是“传统变新锐
也许梅兰芳并不懂戏。深知他的齐如山就对他讲,“若按技术说,您比我强万倍,若按真懂戏说,您比我可就差得很多。”但他天分太厚,“关于演戏,你同他说一点,他就可以做到,且做得很好”,既生在了梨园世家,怎敢自弃?10岁登台,一唱数十年,只因他除了演戏外别无所长。伶人的命是长在舞台上。  梅兰芳的戏不是为自己一个人唱的。抗战8年,嗓子荒疏了,沙哑不说,嗓音也总提不上去,“不知道还能唱不能唱”。但他不能不唱,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所谓“道”,就是有原則、守底线、讲良心。  曾瑞《中吕·山坡羊·叹世》云:“鸡鸣为利,鸦栖收计。几曾得觉囫囵睡!使心机,昧神祇,区区造下弥天罪。富贵一场春梦里。财,沤泛水。人,泉下鬼。”鸡鸣的时候出门去挣钱,暮鸦归巢的时候回家计算利润,起早贪黑,勤劳致富,这没有问题。问题在于“使心机,昧神祇,区区造下弥天罪”,说明发的是昧良心的不义之财,所以连觉都睡不安稳。  孔子说:“不义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