焰火

来源 :阅读(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uwu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有腿,走得飞快。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年的味儿便同发面火烧和红薯粉汤一起,把日子和肠胃都灌得满满的。
  除夕守岁是大人们的专利,孩子们犯困,想守也守不住。到了初一,比平时上早操起得要早,将粗布棉袄一套,母亲连夜赶出的方口布鞋一穿,就跑到街口去了。伙伴们相互瞅瞅新衣,比比谁口袋里的鞭炮多,谁的更响,年就在这此起彼伏的噼啪声中炸开了花。有的因为兄弟多,分到的鞭炮少,不舍得放,紧紧攥在手心里,就像要攥住骑在马上随时都要开溜的年一样。太阳一露脸,盼望了一年的年味儿就如晨雾一样散了,染红的小手和红纸被濡(rú)掉的鞭炮一转眼就成了年的背影。
  转眼就到了正月十六,等不到天黑就急急地约上玩伴儿,爬上了村南披了一身松柏的小山坡。鼻子哼哧哼哧着,手上被枣刺划得一道一道的,也不感到疼痛。只见天空的焰火比什么都灿烂,然而,瞬息之间,人們甚至还没来得及赞叹,那光华便跌入树丛之间的黑暗中了。
  一刹那,脚不听使唤,直向半山腰狂奔,急于看看那承载着焰火瑰丽灵魂的躯体有着怎样的模样。焰火筒在树上、地上、干草丛里随风翻动着,我们感觉有些烫手,就装在口袋里,差点把棉袄给点燃了。母亲的巴掌不疼,令人心疼的是灯下那满目疮痍(chuāng yí)的焰火筒。或者说,这就是焰火的归宿,这就是年。
  焰火是有生命的,就在那一瞬间,它燃尽了胸中的锦绣;也就在那一瞬间,一个少年有了惆怅:生命就是流年。
其他文献
在我们鲁西老家,人们习惯把水饺叫做“扁食”。它是年节食品,更是中国北方的传统食品。  我还记得小时候包水饺的情形。过年时,我们家总爱包猪肉萝卜馅的水饺。先是调馅,母亲把胡萝卜洗净,切成片,再剁成碎末,然后用笼布包起来在石磙(gǔn)或者槌(chuí)布石上使劲挤出汁水。再用开水烫好粉条,并剁成碎屑。还有一步就是剁猪肉了,这是个力气活,要把猪肉剁得很碎才行。把三样东西一起放进大盆里,加上葱姜末、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