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女生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探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l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中阶段女生具有典型的人格特征,数学学习困难是普遍的现象。究其原因,是由于学校中的社会性别角色、女生的智力特点、女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和数学知识构建及学习方法等因素的影响而共同形成的。
  关键词: 高中阶段女生数学学习困难成因
  
  1.问题提出
  
  目前国内外有许多关于数学学习困难学生问题的理论研究。随着中国基础教育的普及,作为高等教育与义务教育的中间环节,普通高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在高中阶段的教育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如男生学习目标的明确性、坚定性缺乏,必修课、信息技术的统考失利等),最终参加高考的学生中女生占到45%左右,而在文科班女生更是占90%以上。高中数学作为现在高考的重要科目,是高中生必须认真学习的一门学科。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严密性和应用广泛性的特点。随着数学内容的逐步深化,女生虽然在学习上比较用功,但学习数学比较吃力,结果却往往不如有些不太用功的男生。因此,女生往往成为数学学习的学困生群体。为了培养女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为了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更是为了学生心态的稳定和教学秩序的需要,我们对高中女生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应引起重视。本文对与此相关的问题略作了探讨。
  
  2.成因探析
  
  2.1社会性别角色的影响
  男女性别差异心理的形成是一个性别角色社会化的过程。由最初遗传的生理形态的差异到父母对婴儿性别身份的确认,再向这种确认导向不同的抚养方式和教育方式,最后形成不同的心理特点,在这一过程中贯穿、渗透着社会习惯、传统观念和社会行为规范的影响。因此,性别角色的形成远不仅是生理、生物学的过程,而主要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男女孩子出生之后,首先受家庭,以后则受到来自学校和其他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不同要求、训练与期望,于是性别之分不再含有原先纯粹的生理之别,而往往被打上了社会影响的烙印,从而使男女孩子在各个发展时期表现不同的社会性别角色,对他们各自适应学校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
  调查表明,在小学和初中开始阶段,学业方面的成功,女生多于男生。此时女生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基本上反映为她们更向往得到家长、老师的赞许。而且女生的语文和英语成绩始终领先,各科成绩的最低分多半是男生,且男生逃学、问题行为等方面多于女生。但是,从少年期开始(即高中阶段),社会文化期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业成就成了更受认可的男孩美德,因而男生从总体上逐渐摆脱了与女生的差距。国外的性别差异研究报告指出,大约在13岁之后,男生数学成绩提高要比女生快。那些内在自尊低、焦虑程度高的男孩与他们的女同伴相比,更试图从学业成就中找到补偿性自我提高;而有才能的男孩在以后的青春期与成年期,往往能保持并发扬自己的优势。女孩通常接受了一些社会偏见,认为解决数学、自然科学或逻辑等方面问题的能力是男孩特有的技能,因而她们解决这类问题的动机也相应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以后遇到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她们感到更加不适应。我国的学者也有类似的发现,在初中男女生数学成绩有差异,但不显著。到高一年级结束时,男生的数学成绩已超过女生,到高二、高三对男生明显好于女生。
  由此可见,正是由于这种性别角色社会化的过程影响,男女学生在入学年龄时,他们的智力潜能和成就相似,但在接受了正规教育之后,女孩在数学学业方面的成就反而日趋降低。
  
  2.2智力发展方面的局限
  现代生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分析问题、记忆力、创造思维方面,男女的能力是重叠的。一般来说,在语言、计数、审美、手的技巧方面女优于男,而在空间能力、运动速度、数学推理、机械操作方面则男胜于女。两性的平均智力水平,不分高低,男女的特殊能力各有千秋。女性在感知觉、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的发展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在感知觉方面,女性擅长于听觉和言语知觉。女性的听觉能力较强,听觉的敏感度较高,对声音的辨别和定位较好,语言表达能力较强,但视觉和空间知觉能力较差。在注意力的发展方面,女性注意多定向于人,对人的注意方面稳定性较好,持续时间较长,一般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注意,很敏感。在记忆力的发展方面,女性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较强,但不很注意对识记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或逻辑加工;她们还偏重于具体形象材料的记忆,对具体事物的记忆较为精确,因而模仿性强,能凭形象记忆精确地模仿别人的动作和语言。在思维能力的发展方面,女性由于心理感受性较强,叙述事件常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由于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较强,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相对占优势,因而更多地偏向于形象思维类型。这种思维类型的特点,表现为直接印象的鲜明性、生动性,如表象、记忆、想象的直观性,思维的形象性等。在想象力的发展方面,女性由于其思维偏向于形象思维,表象材料偏重于人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而想象常带有形象性。在解决自然科学问题时,女性常容易忽视想象的作用,而习惯于一般的思维活动,而且女性的行为易受暗示,较缺乏决断,稍感困难就易于墨守成规,易于被新奇的东西或怀疑的东西所抑制。
  高中阶段的女生生理心理都接近成熟,已具有了典型的女性的人格特征,而上面这些智能方面的发展又与数学学科的特点和能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因此,智力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女性在数学学习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3学习心理行为的障碍
  据国内外调查,在学科成绩突出的分类上,男生理科优秀的人数百分比较文科为高,女生文科成绩接近和达到优秀的人数的百分比则又较理科为高。究其原因:
  首先,多愁善感、不善排解的心理习惯。大部分女生对数学不感兴趣,自尊心又强,受挫能力较弱。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常常愁苦压抑,束手无策,而且深藏于心,不敢表露,长此以往,便成了学习上的障碍。同时由于对数学的自信心不足,缺乏自信,她们在数学上不愿多花时间,长此以往,成为数学学习的学困生群体。
  其次,由于女生擅长于机械记忆、短时记忆和现象记忆,其思维偏向于形象思维,所以女生一般较喜欢语文、外语、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而且大多数女生认为自己在数学上没什么天赋,学不好数学,天生不是学数学的料,所以即使成绩不理想,心理上也毫不责怪自己,自我反省。在学习活动中女生喜欢模仿,并逐渐形成倾向于模式、注意细节的思维趋势。在课堂上,她们更喜欢老师有声有色的语言讲解,喜欢朗读。在学习活动中,女生对事物感知的绝对感知性较高,对感知过的周围事物和外界刺激较为敏感,擅长于听觉和言语知觉,在看图计算、辨别方向、研究画图、机械操作等空间知觉方面不如男生,对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原理、公式、定理、法则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理解不够好,学习逻辑性强、抽象程度较高的内容时困难较大。在解决自然科学问题时,女生缺乏相应的独立性,对具体场合的依赖性强,女生在思考问题时,喜欢用个别表示一般,习惯于依赖直观形象的材料进行思维,习惯于用现成的知识解决问题,而不善于分析事物并揭示其规律,因此显现出思维具有表面性。女生的思维方法是泛化的,缺少新奇性和独特性,不善于超越固定和传统的“模式”,其思维在分析性的归纳概括等方面的能力较弱,难以在需要高度智慧的自然科学领域里有所突破。分析表明,女生这种心理行为及学习上的思维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2.4数学知识构建的缺陷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部分女生形成了对数学知识、解题方法等的偏重机械记忆和模仿,缺乏理解而进行的单纯重复式的死记硬背式的学习。其实质就是当前所学的数学知识没有融会贯通,没有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从而影响了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最终致使数学学习越学越难。
  表现之一是学生虽然记住教科书中的定义、公式或定理,笔记记了一大本,但不理解它们的实际内容和涵义。如有的学生能正确复述函数的定义,但关于函数的三要素的理解易犯以下错误:函数只对应一个法则,所以分段函数不是一个函数;函数有解析式,所以是一个函数,或认为y=x与y=|x|是同一个函数;y=x(x∈N)对应的图像只是孤立的点,或孤立的点找不到一个对应代数表达式,所以都不是函数。
  表现之二是学生生搬硬套数学公式、法则,而不重视这些公式、法则成立的条件。学生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如在均值定理:a b≥ab(a≥0,b≥0)的使用中,若已知α∈(0,π),求sinα 4/sin的最小值。很多人求得是4(正确解:应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得为5)。因为她们只看到了直观条件,而忽视了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一非负”“二定”“三相等”。
  表现之三是学生把不同的数学分支或一分支的各个内容看成是孤立的,彼此没有联系的知识。如有的学生在学习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时,总是把它们看成是毫不相干的两个函数,而在应用的时候恰恰需要二者变通。
  
  2.5数学学习方法的不足
  女生数学能力的下降,环境因素与心理因素不容忽视,但在学法上也存在问题。“上课能听懂,作业能完成,就是成绩提不高。”这是高中阶段女生共同的“心声”。是什么导致了这一现象呢?首先,她们的听课方式比较单一。几乎所有的女生都有上课记笔记的习惯,每到复习时总喜欢看课本和笔记,而忽视了上课听讲与能力的训练。大部分女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由于事先没有准备,她们在上课时总绷紧着神经,希望能将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灌入脑中,但又常常力不从心。对于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又来不及思考,上课时反应冷淡,加之她们内向、总怕被人取笑,遇到没听懂的地方不敢当场提出,只得又依靠课后解决。但在课后的巩固、提升练习过程中,女生虽学习较扎实,但练习偏重基础,多是直接应用概念套用算法,过程简单且技能技巧要求较低,她们都能较好地完成,所以作业又反映不出问题。其次,在课外的自主学习中,因课程和时间等方面的影响,她们又不大注重对所学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掌握,不愿做难题,解综合题的能力较差,这就制约了数学能力的提高。最后,由于不愿意让老师看到她们犯的错误,做完后有校对答案的习惯。因此从作业中无法正常反映知识的掌握情况,给师生之间的信息反馈造成了障碍。有些女生一味追求书写整洁,答案正确,在作业上花的时间很长,久而久之养成了速度慢的习惯。进而不自觉地加剧了数学学习中的机械记忆,导致很多人数学成绩急剧下降、心理压力加大的恶性循环,最终致使数学学习困难,数学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3.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女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客观因素固然存在,但这并不是最终的决定因素。我们探析它的存在,是为了对高中阶段女生的数学学习能有所帮助。勤奋、进取、自信等非智力因素,则往往是迈向成功的决定因素。如果我们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释放个性潜能,女生完全可以学好数学,甚至超过男生,就像在高考数学学科的佼佼者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女生的身影。要改变女生数学学习的困难局面,培养女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女生的数学能力,关键在于对女生的学习进行新的教学定位:在生活中要和她们多接触、多交流、多关心;在课堂上起点要低、重点要勤反复、难点要多分解,即教学要有针对性;在课后教师和学生互相要多问,练习要多面批,对学生多要鼓励。总之,对高中女生这一重要而又特殊群体的数学能力的提高,只要我们做得细、做得实,就一定会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姬书平.谈女生学习潜力的开发[C].学苑新报,2006,(4).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李军华.学前教育专业女生数学学习困难成因剖析[J].数学教学研究,2009,(1).
其他文献
摘要: 当前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存在相互脱节的现象。本文旨在把数学教学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指出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是数学教学的方向所在。  关键词: 数学教学突破难点生活化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那么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呢?笔者从教学中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
最近,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出了全方位的安排和部署。为此,作为落实学科素质教育的数学课堂教学,倡导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就显得特别重要。我在此就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作如下探讨。    一、合理提问,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是教师
摘要: 自我效能感理论对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都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对高职学生学习现状的分析,指出高职学生自我效能感低下的原因,并提出培养对策。  关键词: 高职学生自我效能感数学学习培养策略    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高职类院校的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容易过分注重分数,把分数看作教学成败的标准,忽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方针。为了赢得分数,提高通过率,许多高职教师选择采取“填鸭式”的教